国产晶圆双雄Q2财报,中芯国际营收上涨16.2%,华虹增长22.0%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8 19:39 1

摘要:两家公司当季销售收入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产能利用率也大幅提高,中芯国际接近满产,华虹公司利用率已超100%。但中芯国际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华虹继续保持增长,环比出现大幅上升。

8月7日晚,我国两大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相继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两家公司当季销售收入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产能利用率也大幅提高,中芯国际接近满产,华虹公司利用率已超100%。但中芯国际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华虹继续保持增长,环比出现大幅上升。

中芯国际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整体实现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6.2%,环比下降1.7%;毛利率为20.4%,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方面,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实现1.32亿美元,同比下降19.5%,环比下降29.5%。

整合来看,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为4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0%;毛利率21.4%,较去年同期提升7.6个百分点。

产能方面,月产能由2025年第一季的973,250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增加至2025年第二季的991,250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

销量方面,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晶圆2,390,236片,同比增长13.2%,产能利用率已从去年二季度的85.2%上涨到92.5%。

8月8日,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在业绩会上称,公司过去新增功率器件产能,是应战略客户,尤其是国外IDM客户要求提供整套产品方案而建。目前规模上量后,该产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以地区分类,中国区贡献最大。中国区占营收的84.1%,上一季度占比为84.3%,基本持平;美国区占比12.9%,上一季度为12.6%;欧亚区占比3.0%,上一季度为3.1%。

以应用分类,消费电子占比最大,占营收的41.0%,去年同期为35.6%,占比大幅上升;智能手机占营收的25.2%,去年同期占比为32.0%,占比大幅下滑;计算机与平板为15.0%;互联与可穿戴8.2%;工业与汽车10.6%,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增长,成功突破10%占比,去年二季度、今年一季度占比分为8.1%、9.6%。

赵海军表示,今年各手机厂商正在纠正年初的出货预测,预计至今年年底,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国内主流手机厂商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展望三季度,中芯国际预计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5%-7%;毛利率介于18%-20%范围内,中位数19%低于Q2的20.4%,暗示管理层对盈利能力持谨慎态度。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也表示,部分客户因关税问题转向其他供应商。

虽然在本季度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已高达92.5%。但赵海军还称,中芯国际未来不会进入主流功率产品代工市场,也不会建客户不需要的多余产能。还会根据一些国际客户“China for China”需求,配合建立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产能。

根据华虹半导体发布最新财报,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收入达5.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4.6%;毛利率为10.9%,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方面,第二季度实现800万美元,同比上升19.5%,环比上升112.1%。

对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华虹半导体在财报中称,这主要得益于付运晶圆数量上升。毛利率同比上涨,主要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及平均销售格上涨,部分被折旧成本上升所抵消;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

总产能,二季度末月产能447,000片8英寸等值晶圆。总体产能利用率为108.3%,较上季度上升5.6个百分点。二季度实际付运的晶圆数量为1,305,000片,同比上升18.0%,环比上升6.0%。

按地域划分,二季度来自于中国的销售收入4.697亿美元,占销售收入总额的83.0%,同比增长21.8%,主要得益于其他电源管理、超级结、模拟及逻辑产品的需求增加。

来自于北美的销售收入5,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2%,主要得益于其他电源管理产品的需求增加。亚洲其他地区2,860万美元,同比下降1.2%。欧洲的销售收入1,470万美元,同比下降14.2%,主要由于通用MOSFET产品的需求下降。

二季度消费电子为华虹第一大终端市场,贡献收入3.574亿美元,占收入总额的63.1%,同比增长19.8%;工业及汽车收入1.292亿美元,占比22.8%,同比增长16.7%;通信类产品收入7,160万美元,占比12.7%,同比增长20.4%;计算类产品收入790万美元,同比下降 21.5%,占比仅为1.4%。

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博士对评论称:“华虹半导体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收入达5.66亿美元,符合指引预期;毛利率为10.9%,优于指引。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实现环比增长,产能利用率亦创下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新高。第二季度,在全球贸易及晶圆代工市场呈现一定波动的背景下,公司聚焦自身产品、工艺、研发、供应链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降本增效初见成果,主要营运指标持续改善。”

白鹏博士继续表示:“随著无锡新12英寸产线稳步推进产能爬坡,公司将实现产能规模到技术生态的全面升级。市场策略上,公司协同国内外战略客户需求,秉持国际化和开放的业务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全球客户群体。”

据悉,目前华虹半导体在上海金桥和张江建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另在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有两座全球领先的 12英寸特色工艺晶圆厂,其中之一是全球第一条 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

展望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预计销售收入约在6.2亿美元至6.4亿美元之间,预计毛利率约在10%至12%之间。

近年来,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地缘局势,包括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等接连宣布了“China for China”的战略。

比如,去年11月意法半导体宣布与华虹半导体合作,计划于2025年在中国生产40nm节点的微控制器单元(MCU),以支持"China-for-China"战略;

12月,恩智浦也表示将建立一条中国供应链;

今年4月,在电动车百人会2025现场,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汽车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曹彦飞也正式宣布了英飞凌汽车业务 “China for China”的本土化战略。曹彦飞提出,AURIX™ TC4x MCU也会在国内生产,不止包括后道,也包括前道。

这对于中芯国际以及华虹半导体等本土晶圆大厂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据悉,就在当地时间8月5日,全球第五大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 Foundries,格罗方德)也宣布与中国本土晶圆代工厂达成最终协议,进一步推进其“在中国为中国” (China-for-China)战略。市场还有推测称,华虹或为此次格芯合作方。

根TrendForce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格芯(Global Foundries)排名全球第五,排名前四依次为,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联电、格芯、华虹集团(含华虹宏力即华虹半导体,及上海华力)。预计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华虹集团继续维持第六。

来源:卓乎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