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拖拉机之王,要 IPO 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8 19:21 1

摘要:魔幻的港交所,造农机的也要来凑热闹。2025年,港交所主板迎来52家新上市公司,创下近年新高。但这轮热潮不止属于“A+H”双重上市,更迅速演变为一场A股撤否企业的“第二战场”。于是,在港股上市新政刺激下,仅两个月内,已有8家A股撤否企业转向香港,而在这场“转战

干农活的拖拉机,也要IPO。

作者 | 笔锋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干农活的拖拉机,也要IPO。

魔幻的港交所,造农机的也要来凑热闹。2025年,港交所主板迎来52家新上市公司,创下近年新高。但这轮热潮不止属于“A+H”双重上市,更迅速演变为一场A股撤否企业的“第二战场”。于是,在港股上市新政刺激下,仅两个月内,已有8家A股撤否企业转向香港,而在这场“转战港股”的大潮中,潍柴雷沃的名字尤为特别。

这家深耕农机二十年的“拖拉机之王”,递交招股书尚不足两月,市场便传出其将于本周启动香港非交易路演(NDR)的消息。尽管官方尚未确认,但这一动向还是足以点燃资本市场热情,围绕其IPO的讨论热度飙升。

时间倒回2021年,潍柴雷沃被整体纳入潍柴集团体系,这场战略重组,由时任董事长谭旭光亲自操刀。他当时放出狠话“2025年要让潍柴雷沃做到500亿元营收。”其宣言曾引发掌声,却也埋下四年后的终极考题,如今四年将尽,这个曾占据中国拖拉机市场22.6%份额的王者,必须用港股IPO交出一份迟到的答卷。

一句话,震动整个农机圈。

“雷沃重工一定要上市”“2025年潍柴雷沃要做到500亿元营收。”这是2021年,谭旭光在整合雷沃重工时,对外抛出的目标,这一言论在当时,足以让整个农机圈为之一震,甚至被业内视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倒不是因为目标本身,而是因为背景不同。

彼时的雷沃刚从福田剥离,整体注入潍柴体系,虽然在国内拖拉机和收割机市场已有领先地位,但整体业务分散、盈利能力薄弱、技术链条待补,距离500亿营收看起来遥不可及,而当时雷沃年营收仅140亿元。这一目标,既点燃了期待,也埋下了质疑的种子。

当时,外界并不看好它能快速走出重组阵痛,更没人预料到,谭旭光上来就直接设定了一个翻倍增长的极限目标,并且只给四年时间。这种看似“不留余地”的目标管理,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谭旭光一贯风格的延续。这位一手打造潍柴动力、推进多轮国际并购、在商用车动力系统建立绝对优势的制造业“铁腕”,显然不是来“接盘”试错的,而是带着一个清晰的战略打法而来。

他很清楚,中国农业机械到了必须升级的时候,不能再靠拼低价、拼渠道、拼补贴打天下。要做大做强,就得重构技术底盘、改造制造体系,把传统农机向智能化、高端化、平台化迈过去,而潍柴雷沃,就是他选定的那个抓手。

它在拖拉机、收割机等主力细分领域,已积累了庞大用户基础和较高市场占有率,具备良好的工程机械转型土壤,而潍柴掌握发动机、变速箱、液压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平台,能够以雷沃为整机载体,构建一条完整的农机产业链。

同时,潍柴集团还可将多年积累的重型发动机平台下放到农机系统,推动大马力段国产动力突破,特别是潍柴雷沃首款CVT大马力拖拉机的下线,直接打破了外资垄断格局,成为中国首批自主可控的高端产品。从战略层面看,这是一种控制力的再平衡,也是潍柴推进产业链整合、走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一跃。而500亿元的营收目标,正是这个战略闭环的标志性门槛。

而随着IPO进程推进,这场产业硬仗,已进入最关键的倒计时。

上市目标,远比预想中更为艰难。

四年转瞬即逝,承诺的“终局之年”已至,潍柴雷沃的现实处境,却远比宣言来得复杂,资本征途,也比设想更加崎岖。在2021年那场重组中,“雷沃重工一定要上市”,伴随“2025年前实现500亿元营收”霸气目标问世时,行业更多是被这份野心所震撼。

然而,眼前的数据,并不温柔地响应这份豪情。2024年营收173.93亿元,仅完成目标的34.8%,且2023年曾因排放标准升级,导致营收下滑至146.76亿元,距离当初的豪言已渐行渐远。

与此同时,雷沃在加速推进IPO的道路上,同样波折重重。2023年3月,潍柴雷沃高调冲击A股,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计划募资50亿元,估值一度飙升至200亿元,成为农机圈瞩目的焦点。然而,仅仅一年后,剧情急转直下。2024年4月,深交所公告显示潍柴雷沃及其保荐人中金公司主动撤回申请,上市计划戛然而止。

潍柴动力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市场环境因素”,但市场并不买账。这一年间,监管趋严、板块估值低迷,叠加公司本身面临的财务和治理结构压力,撤回几乎成为必然。但潍柴并未放弃。资本路径被堵,只能换道突围。

今年4月,潍柴动力披露分拆潍柴雷沃赴港上市的计划,紧接着6月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数月前,潍柴动力还叫停了另一起分拆计划——旗下潍柴火炬的上市进程。这一进一退之间,资本操作思路异常清晰,那就是集中资源,全力押注更具估值弹性的板块,优先出圈。

从深市到港股,潍柴雷沃的IPO路线并不平坦,却异常坚决。一年时间里两次重大变轨,一个核心目标始终未变,必须上市。面对A股窗口期不定、审核周期拉长的现实,赴港上市不仅是路径选择,更是节奏博弈。而在潍柴雷沃背后,是一个千亿级集团对产业证券化的极限压强,赌注之大,几乎不容失败。

靠农业机械起家。

从1998年切入收获机械领域起步,创始人王金富带领团队以“真正理解农民需求”为原点,仅用十年便创下连续8年收割机市占率70%的行业神话。2001年突入大中拖市场,雷沃欧豹拖拉机迅速打开局面,年出口量突破万台。2004年自主研发的180马力拖拉机横空出世,以进口产品一半的价格,一举打破欧美垄断,推出性价比高的国产机型。

随后,雷沃用几年时间建立完整销售网络,把机器卖遍乡镇、县级市场,销量猛增,成为国内中高端农机玩家。此后更是打通了欧洲渠道,并在东南亚、东欧和非洲建立销售网络,把“中国制造”的农机卖到世界各地。

巅峰时期,雷沃一年能卖出10万多台拖拉机,收获机械、拖拉机等业务,连续近20年保持全国领先,收割机更是常年第一,被业内誉为“中国拖拉机之王”。其产品深度重塑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小麦机收贡献度60%、水稻机收30%、耕种收综合贡献40%,北斗导航厘米级精度与物联网技术,直接让农场实现“一人管3000亩”的智慧飞跃。

可辉煌背后,危机早已埋下。2010年代,补贴退坡、行业过剩、竞争惨烈,工程机械板块拖了后腿,主业利润也被一点点蚕食。在这一关键时刻,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出手收购,2021年将雷沃收入麾下,成立潍柴雷沃重工,目标直指500亿元营收。仅一年,雷沃就推出了国内首台CVT无级变速大马力拖拉机,彻底打破进口垄断,出口业务猛涨,2023年同比增幅超过三成,成了潍柴体系里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二十多年,它从一家地方厂,变成全球农机舞台上的硬角色,但这个“拖拉机之王”没打算停下。现在,它把方向盘拧向资本市场,想要在港交所再加一档,但这一次,前方的路依旧不会平坦。

它的牌面,来自于二十多年市场搏杀积累的品牌影响力,也来自于潍柴体系赋予的技术底盘和全球资源,一步步将“中国制造”刻进全球农机版图。但它能否在资本市场获得投资者认可,不仅取决于它的辉煌历史,更要看它是否能在未来几年,持续兑现当初那句震动农机圈的承诺。

如今,资本市场的风向多变,IPO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无论外界如何质疑,这家从一台拖拉机起步的企业,已用耐力、技术和规模,为“中国拖拉机之王”的称号写下了注脚。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