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每天刷手机超5小时的老人,大脑老得比同龄人快4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8 19:17 1

摘要:但你知道吗?看似“打发时间”的行为,可能正在偷偷“偷走”他的记忆力。问题来了:手机刷久了,真的会让大脑“提前退休”吗?如果是,那到底有多严重?

60岁的大爷坐在沙发上,刷短视频一刷就是六个小时,饭不吃,觉不睡,眼睛都花了还不放下手机。


但你知道吗?看似“打发时间”的行为,可能正在偷偷“偷走”他的记忆力。
问题来了:手机刷久了,真的会让大脑“提前退休”吗?如果是,那到底有多严重?

我们都知道,手机是“现代人的电子奶嘴”,但你可能不知道,它对老年人的伤害,远远大于想象。年轻人刷手机,顶多是掉点头发、熬个夜,可对不少老人来说,这玩意儿不只是“上瘾”,简直就是“伤脑筋”。

我们慢慢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量老年人也开始“触电”。广场舞变成了直播打赏,“下棋聊天”变成了刷剧点赞。手机不仅成了陪伴他们的工具,也成了某种“精神口香糖”,让他们在孤独、焦虑的时候,有点事可做。

但问题是——这“糖”甜得太久,会不会蛀脑?

有研究指出,每天刷手机超过5小时的老年人,其认知功能退化速度是同龄人的4倍!注意,不是4%,是4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惊悚?但仔细想想,也其实不难理解。

我们的大脑,就像块“肌肉”。年轻时用得多,灵活又敏捷;年纪大了,不锻炼,慢慢就变钝。而长时间看手机,特别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刷短视频、无意识滑社交动态,其实是在“放空”大脑,减少了它的主动参与。就像天天吃外卖,不动手做饭,时间久了,连切菜都嫌麻烦。

这类“信息快餐”虽然多,但缺乏深度和结构,大脑其实没什么参与感。看一条视频,不用记、不用想、不用分析,下一条更刺激。久而久之,大脑的“处理能力”就下降了。

那有人会说了,那我刷新闻总行吧?刷点科普、刷点历史,总比刷跳舞唱歌强吧?

确实,比起无脑短视频,阅读类内容对大脑更友好。但问题的关键不在“刷什么”,而在“刷多久”。任何长时间的“屏幕沉浸”,都可能导致注意力紊乱、记忆力下降,尤其是对已经进入认知下降期的老年人来说,这是在雪上加霜。

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的情况。

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原本是退休教师,记性不错,逻辑清晰。但自从迷上短视频后,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一眼就放下”,结果一看就是两小时。

吃饭刷,走路刷,晚上躺床上还刷到凌晨。几个月后,她开始忘东西、找不到钥匙,说话也有点词不达意。

家人开始担心,带她去做了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她的执行功能短期记忆已经出现下降。而她自己还觉得:“我记性挺好,就是最近有点累。”

危险往往就在“我没觉得有问题”。

那刷手机到底是怎么伤脑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讲讲:

首先是蓝光刺激。尤其在晚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而睡不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头号帮凶。不少研究都指出,失眠与老年痴呆的风险高度相关

再来是注意力碎片化。刷手机的时候,大脑每几秒就要切换一次注意力,这种高频切换会让专注力和记忆力逐渐退化。就像一个人一直在换频道,他永远都看不清楚完整的剧情。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缺乏社交互动。很多老人一边刷手机,一边远离了真实的社交。原本可以跟邻居聊聊天、去跳跳广场舞,现在宅在家里,一整天说不了几句话。长此以往,大脑缺乏“社交锻炼”,语言能力情绪稳定性都会受影响。

这种状态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刷手机越多,越懒得思考;越懒得思考,越依赖手机。最后形成了一种“电子茧房”,把人包裹在里面,与真实世界越来越远。

我不是说手机就是洪水猛兽。它也有很多好处,比如帮老人联系家人、查天气、看健康知识、学新技能,这些都没问题。关键是,我们要学会“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用”

那怎么破局呢?

控制使用时长。给自己设定“刷屏上限”,比如每天不超过1小时。如果怕忘,可以用手机自带的“屏幕时间管理”功能,自动提醒。

选择优质内容。看点长文章、听听播客、读读电子书,而不是一直滑短视频。主动获取信息,比被动接受,能更好地激活大脑。

还有,一定要保留线下社交。哪怕每天出门散步20分钟、跟邻居聊聊天,都比一个人对着屏幕强得多。社交活动对大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是被多项研究肯定的。

要强调一点:睡眠必须保证。如果因为刷手机导致夜里睡不着,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建议晚上9点后不再看屏幕,尤其别拿着手机躺床上“再刷五分钟”,你知道的,那五分钟,通常是两个小时。

我们总说“老年人要防跌倒”,但大脑的跌倒才更可怕。很多认知功能的退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次次“刷手机”的过程中,悄悄发生的。

下次你看到家里的长辈拿着手机刷得起劲,别急着抢手机,也别一棒子打死。不如陪他们一起看看值得的内容,带他们出门走走,聊聊天,做点拼图、练字、下棋,让大脑重新“动起来”。

科技是好东西,但“科技养生”从来不是“拿手机当枕头”

别让“刷手机”刷走了记忆,刷空了思考,刷干了晚年的质量。
当我们老去,真正值得怀念的,恐怕不是手机里的点赞,而是那些清晰的记忆、鲜活的对话和真实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智能手机使用关系的研究》,发表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年第44卷第5期

2. 《蓝光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发布,2022年

3. 新浪健康频道,《过度刷手机让大脑变懒?专家:注意力碎片化或影响认知》,2024年6月报道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来源:草本健康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