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品牌「迅路创新」获得数千万元融资,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8 17:00 1

摘要:E-cargo bike(载货电助力自行车)厂商迅路创新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顺为资本等多家老股东持续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首款产品的量产和新一代产品的研发。

投资界8月8日消息,据硬氪消息,E-cargo bike(载货电助力自行车)厂商迅路创新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顺为资本等多家老股东持续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首款产品的量产和新一代产品的研发。

迅路创新于2023年7月成立,2年间已完成4轮融资,历史股东包括德迅投资、XBOTPARK基金、Brizan Ventures、顺为资本、初心资本以及高秉强教授。

2024年,迅路在欧洲推出E-cargo bike品牌TARRAN,首款产品T1 Pro售价为6999欧元(约合人民币5.8万元)。Cargo用户习惯配置如儿童座椅等配件使用,据官网信息,如果将现有原装配件配齐,总售价达到8682欧元。

E-cargo bike通常配备尺寸较大的货架便于挂载更多货物,同时配备电机、电池和控制系统,便于在骑行时为骑手提供动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欧洲城市对可持续交通和最后一英里配送需求的增长,E-cargo bike市场迅速崛起。不少欧洲国家也为鼓励使用E-cargo bike,提供了购车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在荷兰、德国及北欧等国家,E-cargo bike已成为街头常见的交通工具,是当地居民日常通勤、载货及接送儿童的重要选择。

以德国市场为例,2023年E-cargo bike在德国卖出18.9万辆,同比增长14.5%,这一品类在E-bike(电助力自行车)中的占比也从7.5%提升至9%。而E-cargo bike在欧洲平均售价超过5000欧元,属于高客单的E-bike产品。

迅路创新创始人郭灼在2023年年初发觉E-cargo bike这一独特品类,并前往欧洲进行实地调研。E-cargo市场对产品的安全性、操控性及智能化需求颇高,这也成为迅路创新产品研发重点领域。

据悉,迅路创新试图以机器人系统思维打造多项自研技术,以Dynamic Dualdrive™辅助轮系统为例,不同于欧洲品牌常见的机械辅助方案,该系统搭载双电机独立控制的辅助轮,配合动力控制算法,可在低速起步、停车时自动收放,通过减震设计和高度自适应调节,灵活应对不平整路面;临时停车时,还可手动下放提供即时支撑,解决了传统货运自行车低速易侧翻的痛点。

此外,T1 Pro辅助轮系统结合六轴关联计算单元实时感知车身状态,精准调整辅助轮高度,即使在斜坡等复杂场景下也能保持稳定,这一“电子+算法”的解决方案远超传统机械方案的局限性。

伴随以Bosch为代表的方案商开始推出三电集成解决方案,很多传统自行车厂商依靠外采,迅速完成了基础的“电动化”,在欧洲本身深厚的骑行文化和减排目标的推动下,cargo一跃成为近几年整个e-bike品类下逆势增长的高潜品类。但这种便捷的另一面,则是三方系统无法开源,导致品牌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积累,进行功能定义,造成同质化严重。这也是迅路选择和另一家国内厂商高标合作自研电机的最大原因。

智能化之外,在cargo类别产品传统的配置方面,这款产品提供双电池模式最高可提供200公里续航,满足长距离出行需求;220kg的最大载重、可容纳2名儿童或3个Eurobox的空间设计,搭配2264mm的紧凑车身和67.5度大转向角,让其在同级别车型中兼具载货能力与操控灵活性。此外,前后全避震系统、TRP油碟刹车、Gates碳带、Enviolo无级内变速系统及可调节座椅车把等配置,已基本和品类头部品牌定价接近万元的旗舰产品对齐。

T1 Pro目前主要面向欧洲市场售卖。官网显示,主要进驻的门店集中在西北欧发达国家市场地区,德国最为集中,消费者可通过网站找到附近门店试骑,也可在线上直接下单。

迅路创始团队来自DJI大疆创新、安克创新、影石 Insta360等科技企业,创始人郭灼拥有16年产品研发与项目管理经验,在大疆作为产品经理负责过多款无人机和初代Osmo手持云台相机,在19年到23年在影石负责GO系列拇指运动相机以及X系列全景运动相机,是主要的产品线研发负责人,团队在机器人传感、电机控制及智能化系统开发上具备深厚积累。

来源:投资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