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日记:意临《灵飞经》第四天的反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8 15:40 1

摘要:昨日是临写《灵飞经》的第三天。一位书友评论说,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临《灵飞经》三十年,也未得《灵飞经》精髓。说我才临写三天,就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真乃神人也!

对钟绍京小楷《灵飞经》的临习,今天已经进入第四天,每天按五页的进度向前推进。先说说昨天临写的反馈情况。

昨日是临写《灵飞经》的第三天。一位书友评论说,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临《灵飞经》三十年,也未得《灵飞经》精髓。说我才临写三天,就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真乃神人也!

首先衷心感谢这位书友给予的诚挚的点评和赞扬!对于评论中的含义,我是这样理解的:既有对我的肯定,同时也有几分质疑,因为“赵孟頫三十年未得精髓,三天又能怎样?”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关于临帖积累的问题,积累就是铺垫!

说实在的,我临写《灵飞经》,的确是三天前开始起步的。至于说临写的效果绝对不是三天的功夫就能达到的这个问题,这里要掰开说一下。

《灵飞经》是楷书系列。我的主攻目标是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是我的看家字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以欧楷《九成宫》为宗主,此帖投入的精力不少于十年。

也就是说,《九成宫》是我临帖的核心,是我的“革命根据地”,在该帖中稳打稳扎,这也为学习各家楷书奠定了基础。

由此推及到颜体、赵体,都是在对欧楷临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所以感觉在前进中没有太大的阻力。正所谓“以一家为宗主,方能时时出入各家”。

再回头说说《灵飞经》,虽然该帖到现在才临写,但在多年前已经拥有了这本帖子,并且看了不少,对该帖的风格及其笔法,也有一些了解。

我们要相信,书法的笔法尽管千变万化,但同时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千年笔法不易”!因此,打好一家书法的基础,对其他书体的延伸,都是有积极的帮助的。

以上所说的,就是临帖的经验。对于书法入门的字帖,务必要研究深入,千万别浅尝辄止。如像猴子白玉米那样,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于练字,有一句谚语,叫作“少来不练功,老来一场空”!这个功,就是基本功,小到笔画,大到一种书体。

比如像以上说的,如果说要练好楷书,我认为要把《九成宫》写得滚瓜烂熟,不怕进展慢,只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临帖,不忘初心!当练习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便是水到渠成之时。

我目前没有搜集有关赵孟頫练《灵飞经》的资料。从我以上那位诚挚书友的评论来看,他说赵孟頫临写《灵飞经》三十年不得精髓,说明什么?说明《灵飞经》的艺术成就高;另一个意思就是,赵孟頫压根儿不想得其精髓,他只想学三、四成就行了,因为他要开辟自己的艺术园地。

关于赵孟頫三十年“不得法”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这里涉及到临帖的目的及其个人的倾向问题。田英章先生的弟子,几年功夫就能写出接近田老爷子的水平,还有的干脆做成了“复印机”!然而赵孟頫毕竟是一代大艺术家,他不会这么做!

多年前,我也一直抱怨自己临不像《九成宫》,那时很羡慕人家的欧楷写得很地道。如今,也更不屑把欧楷写得如何地道,临写《灵飞经》,也是这个出发点。就像赵孟頫那样,能写像三、四成就ok了,其余的,一律交给自己去发挥。

如今,对于各种楷书帖,我也不屑于个临,一上来就通临,像抄书似的。其实这是一种别样的临帖法,美其名曰:意临!就是取其大意,写出自己的笔墨情趣,哪怕照猫画虎,也能体会到书写的快乐!

来源:魏宝国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