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话说 “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这话太俗,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怎么能不要面子?可到了中年才明白,那些活得通透的人,早就把 “脸皮” 调成了 “耐磨模式”。不是让你耍无赖,也不是教你没底线,而是经历了半生风雨后才懂得:面子是给别人
老话说 “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这话太俗,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怎么能不要面子?可到了中年才明白,那些活得通透的人,早就把 “脸皮” 调成了 “耐磨模式”。不是让你耍无赖,也不是教你没底线,而是经历了半生风雨后才懂得:面子是给别人看的,日子是给自己过的。中年之后,“厚脸皮” 不是缺点,而是扛事的底气、处世的智慧,更是给家人兜底的勇气。
你看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都四十好几的人了,顶着 “皇叔” 的名头,带着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一趟趟往乡下茅庐跑。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赶上大雪,还是没见着;第三次去,人家正在午睡,刘备就站在台阶下等着,一等就是大半天。张飞早就不耐烦了,嚷嚷着 “用一根麻绳把他捆来”,刘备却拦住说:“求贤就得有求贤的样子。” 后来诸葛亮出山,帮他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你说他那会儿要脸皮,非等诸葛亮主动上门,还能有后来的蜀汉吗?中年人啊,最忌讳的就是 “死要面子活受罪”,该低头时低头,该求人时求人,不是丢人事,是为了把事办成。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个 “愤青”,在长沙练兵,觉得自己是朝廷命官,处处较真,结果被绿营兵堵在门口围攻,连巡抚都装聋作哑。换作旁人,早就拍桌子骂娘,要么辞官要么拼命了。可曾国藩呢?他躲在衙门里想了一夜,第二天收拾行李就去了衡阳。别人笑他怂,他不管,光着膀子在衡阳练湘军,没场地就借祠堂,没军饷就自己筹,士兵跑了就亲自去追。后来湘军打了胜仗,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反过来巴结他。他在日记里写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中年之后才懂,这 “和血吞” 的不是牙,是面子。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你跟人争面子,谁替你扛家?那些咽下去的委屈,最后都成了撑住家的脊梁。
再说《大宅门》里的白景琦,从小就是个 “混不吝”。被二奶奶赶出家门的时候,他才十几岁,穿着绸缎马褂跪在街边乞讨,学着乞丐的腔调喊 “叔叔伯伯行行好”,旁边的仆人脸都白了,他倒觉得新鲜,还跟路人开玩笑。后来去济南闯天下,身无分文,竟敢拿着一块石头当 “传家宝”,去当铺借两千两银子。当铺掌柜问他是什么宝贝,他说 “你别管,到期我来赎”。等赎当的时候,他把盒子往柜台上一扔:“这里面是我拉的一泡屎!” 把掌柜气得跳脚,他却笑着说 “今儿我请客”。你说他脸皮厚不厚?可就是这份脸皮,让他盘活了快倒闭的胶庄,吞并了沿河二十八家作坊,成了济南府的 “胶大王”。中年人创业、跳槽、转型,哪个不得有点白景琦的劲儿?太要脸,就只能守着死工资,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过去。
《琅琊榜》里的梅长苏更不用说了。十二年前是鲜衣怒马的赤焰少帅林殊,十二年后成了病弱苍白的江左盟宗主。回金陵的时候,他连真实身份都不敢认,昔日部下蒙挚见了他得喊 “苏先生”,最好的兄弟靖王把他当 “阴诡谋士”,处处提防。有一次靖王误会他,指着鼻子骂他 “不择手段”,他明明咳得撕心裂肺,还得笑着说 “殿下说的是”。换作当年的林殊,早就拔剑跟人理论了,可他知道,比起七万赤焰军的冤屈,这点委屈算什么?后来赤焰案平反,他站在宫墙上,看着 “林氏宗祠” 的牌匾,眼里的泪愣是没掉下来。中年人啊,谁还没点 “梅长苏时刻”?为了孩子上学跟老师赔笑脸,为了项目款跟客户说好话,不是没脾气,是知道肩上的担子比脾气重。
老话说 “大丈夫能屈能伸”,年轻的时候觉得 “屈” 是窝囊,“伸” 才叫本事。到了中年才明白,能屈的人,伸的时候才更有劲儿。韩信当年从屠夫胯下钻过去,满街的人都笑他是懦夫,可后来他带着千军万马回来,那些笑他的人连给他提鞋都不配。你说他当时要是拔剑杀了屠夫,还有后来的淮阴侯吗?中年人遇到坎儿,别总想着 “宁为玉碎”,有时候 “瓦全” 不是怂,是等风来。就像种地的老农,遇到旱灾不着急,深耕土地,等着下雨,雨一来,照样能丰收。
我有个同学,四十岁那年公司裁员,他拿着赔偿金想创业,做农产品电商。第一次去村里找农户,人家把他当骗子,门都不让进。他不气馁,天天去村口跟大爷大妈聊天,帮着挑水、修农具,后来有个大爷说 “我家苹果给你试试,卖不出去算我的”。就这么一单起步,现在他的网店年销几百万,带着全村人致富。他说最难的时候,为了谈快递合作,在快递站蹲了三天,老板被他磨得没办法:“我从没见过你这么脸皮厚的,就冲这股劲儿,我跟你合作!” 你看,中年人的机会,往往藏在 “脸皮厚” 的背后。那些不好意思开口的请求,不好意思尝试的事情,可能就是改变人生的转机。
“脸皮厚” 不是让你耍无赖,是让你把 “面子” 和 “里子” 分清楚。面子是给别人看的,里子是自己过的。就像曾国藩,后来当了两江总督,照样穿着打补丁的官服,有人笑他寒酸,他说 “我穿官服是为了办事,不是为了好看”。白景琦虽然当着当铺掌柜的面说 “那是我拉的屎”,转头就请人家喝酒赔罪,该有的礼数一点不少。真正的 “厚脸皮”,是对外能扛住压力,对内能守住底线,知道什么时候该低头,什么时候该抬头。
人到中年,就像走在窄桥上,两边都是深渊,太要面子,脚步就虚,稍微一晃就掉下去;把脸皮磨厚点,脚步反而稳了。你要知道,孩子上学的学费、老人看病的账单,比别人一句 “你混得不行” 重要得多;老婆说 “今年过年咱换个大点的电视”,比同学聚会上的名牌手表实在得多。那些曾经觉得 “丢人事” 的事,到了这个年纪,反而成了 “该做的事”。
老话说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中年之后,把脸皮磨厚一点,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为了给自己多留条路,给家人多撑片天。等你扛过了最难的日子,再回头看那些曾经让你脸红的事,只会笑着说:“当年要不是脸皮厚,哪有今天的日子?” 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除了家人,都是外人。为了值得的人,厚点脸皮,值!
来源:淡泊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