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1点,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没有爽约,GPT-5在万众瞩目下正式登场。会前奥特曼那句“测试完GPT5,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让这场发布会还没开场就赚足了眼球。而当GPT-5真的揭开神秘面纱,其展现出的“超能力”在让人惊叹的同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正式发布GPT-5
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1点,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没有爽约,GPT-5在万众瞩目下正式登场。会前奥特曼那句“测试完GPT5,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让这场发布会还没开场就赚足了眼球。而当GPT-5真的揭开神秘面纱,其展现出的“超能力”在让人惊叹的同时,也让不少打工人心里犯起了嘀咕:我的饭碗还保得住吗?
GPT-5究竟有多神?
在发布会上,奥特曼对GPT-5不吝赞美之词,直言GPT-5是“此前所有模型的巨大飞跃”,他还打了个比方,说如果GPT-4是大学生,那GPT-5就是“博士级专家”。这么一对比,是不是瞬间就感觉到它的厉害之处了?
GPT-5还有mini、nano等版本
GPT-5的编程能力堪称“逆天”。 发布会上,它化身不知疲倦且技艺高超的编程大师,两分钟就能搭建出一个完整的网站,从页面布局到交互功能,一气呵成;短短五分钟,一款语言学习App就诞生了,卡片式界面设计精美,互动功能丰富,甚至还自带学习进度追踪,细节满满 。不仅如此,面对复杂的代码调试工作,它也不在话下,能够精准识别代码中的Bug,并迅速给出修复方案。
在数学、视觉理解、健康等领域,GPT-5同样表现出色。在2025年AIME测试中,它无需任何外界工具辅助,正确率高达94.6%,轻松超越前辈模型。当面对医学健康问题时,它能像专业医生一样,给出详细且专业的建议,从疾病诊断到治疗方案,分析得头头是道。
除了这些,GPT-5还有个“大招”,就是它的多模态能力。简单来说,它不再局限于文字交流,还能识别和理解图像、代码等多种信息,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前你想让AI帮忙处理图片,可能得找专门的图像识别软件,现在有了GPT-5,直接就能搞定。你给它一张风景照,它不仅能生动地描述照片里的景色,还能根据照片风格推荐旅游地点和拍摄技巧,就像一个贴心的导游。
再聊聊它的“思考”模式。GPT-5有个独特的统一系统架构,面对简单问题,它能像闪电一样快速给出答案;遇到复杂任务,又能像个深思熟虑的学者,进行深度推理。而且它还特别“聪明”,能根据你的需求自动切换模式,完全不用你操心。比如说,你问它今天天气怎么样,它马上就能回答;要是让它分析一个复杂的科研问题,它也能有条不紊地给出专业解答。
之前的AI模型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容易产生“幻觉”,也就是给出一些看似有理,实则错误的答案。但GPT-5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GPT-4相比,事实错误率降低了45%;开启深度思考模式后,比OpenAI o3模型的错误率更是降低了80%。在健康咨询领域,HealthBench Hard Hallucinations测试中错误信息率仅1.6%,远低于GPT-4o的15.8%。回答问题又快又准,让人不得不服。
对于咱们普通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肯定是怎么使用GPT-5。好消息是,所有ChatGPT用户都能体验到它的强大功能。如果你是Plus用户,还能享受更高的使用额度;如果你是Pro用户,那就能解锁更强版本的GPT-5 Pro,获得更极致的体验。你只需要打开ChatGPT,输入问题,剩下的就交给GPT-5“绞尽脑汁”吧。
哪些打工人最危险?
如此强大的GPT-5,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就是程序员群体。以往,程序员们敲代码、调Bug,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GPT-5的出现,让编程这件事变得“轻而易举”。它不仅能快速编写代码,还能精准调试,甚至能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网页、App等完整项目,这无疑会大大减少对初级程序员的需求。那些日常工作只是做一些简单代码编写、重复性劳动的程序员,很可能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除了程序员,像基础文案撰写员、数据标注员、客服等岗位也面临着不小的危机。GPT-5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能快速产出高质量的文案,无论是新闻稿件、广告文案还是小说故事,它都能信手拈来;在数据处理方面,它也能快速分析、标注数据,效率远超人工;而在客服领域,它可以随时在线,快速响应客户问题,解答常见疑问,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成本。
虽然GPT-5看起来“神通广大”,但并不意味着打工人就只能坐以待毙。其实,越是在这样的变革时期,越能凸显出人类独特的价值。
对于程序员来说,虽然基础的代码编写工作可能被GPT-5替代,但像系统架构设计、算法优化、复杂问题的创造性解决等高层次工作,仍然离不开人类的智慧。
而对于其他岗位的打工人来说,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在创意领域,人类的灵感和想象力是AI无法企及的,无论是艺术创作、广告创意还是产品设计,独特的创意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在需要与人沟通交流的工作中,如销售、教育、心理咨询等,人类的情感共鸣和理解能力也是GPT-5无法替代的;批判性思维则能帮助我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也是AI难以做到的。
GPT-5面临哪些挑战?
GPT-5虽凭借全面升级的性能成为焦点,但并非无懈可击。各路劲敌正从技术、场景、生态等维度发起冲击。
就在全球紧盯OpenAI的GPT-5动态时,Anthropic于8月6日突然亮出王牌——Claude Opus 4.1。在衡量AI代码修复能力的黄金标准SWE-bench Verified测试中,该模型以74.5%的得分碾压包括GPT系列在内的对手,其对代码上下文的精准理解、对工程师意图的深度捕捉,以及减少冗余改动的能力,已让大批开发者转向。这种在编程领域的绝对优势,直接切中GPT-5的核心应用场景。
谷歌的Gemini系列则以“多面手”姿态紧追不舍。Gemini 2.5 Pro凭借100万tokens的超大上下文窗口,在长文档分析、跨模态推理等复杂任务中表现抢眼;更通过深度整合Google Workspace,推出“引导式学习”等场景化功能,将AI能力嵌入用户日常办公与学习,这种“生态+技术”的双重壁垒,正分流对GPT-5的需求。
国内阵营同样不容小觑。阿里通义千问、字节云雀等模型,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在电商文案生成、短视频创意脚本等垂直领域精准发力。它们扎根用户高频需求场景,用“接地气”的功能设计,在国内市场与GPT-5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这些竞争压力背后,是OpenAI对市场地位的急切巩固。其近期密集的资本动作可窥一斑:一周前刚完成8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000亿美元;紧接着便启动股票二次出售谈判,目标估值5000亿美元,若交易达成,将超越SpaceX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如此激进的资本布局,既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背书,也暗含着应对竞对冲击、稳定投资者信心的深层考量。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