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敌众我寡,万分危急时刻,时任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苏精诚首先发现敌情,身穿大衣的他,甘愿暴露自己,一边指挥电台人员撤退,一边站在山上大声疾呼,开枪吸引日军火力,掩护旅长陈赓等战友转移。在激烈的战斗中,身中数弹的苏精诚,翻身滚下200多米深的山
1941年1月27日黎明,在位于太行山西麓的山西省武乡县,4000余名日军突袭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部驻地韩壁村。
敌众我寡,万分危急时刻,时任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苏精诚首先发现敌情,身穿大衣的他,甘愿暴露自己,一边指挥电台人员撤退,一边站在山上大声疾呼,开枪吸引日军火力,掩护旅长陈赓等战友转移。在激烈的战斗中,身中数弹的苏精诚,翻身滚下200多米深的山沟,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苏精诚是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牺牲的12位较为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苏精诚名列其中。
苏精诚烈士生前简历
今年是苏精诚烈士诞辰110周年,在烈士的家乡漳州,龙海区抗日英雄苏精诚研究会正在筹备一场庄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年轻英烈。
烈士铜像高度2.6米, 定格牺牲年纪26岁
苏精诚烈士的家乡在漳州龙海区东泗乡虎渡村。2020年12月,在苏精诚烈士牺牲即将80周年之际,当地利用村里的旧校舍建成烈士事迹陈列馆并成立研究会,收集整理烈士的生平故事。
陈列馆不大,以文字和图片为主。陈列馆门口,郑重地立着苏精诚烈士的铜像。苏精诚烈士事迹陈列馆馆长洪婷婷介绍,从地面到铜像的头部总高度为2.6米,定格烈士牺牲时的年纪“26岁”,铜像的台阶也有深意,每个台阶的高度为12.9厘米、宽度为3.86米,寓意八路军“129师386旅”。
2021年7月1日,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虎渡小学的学生到陈列馆,缅怀烈士
“牺牲的时候才26岁,没有结婚,他留下的东西太少了。”龙海区抗日英雄苏精诚研究会秘书长苏志盛介绍,2021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启动“为烈士寻亲”活动,龙海当地仔细寻找后,发现苏精诚烈士的亲人只剩下他胞姐84岁的二儿子,其余均已过世。
出生贫苦农家, “精诚”二字或有深意
虎渡村是龙海苏氏的聚集地,烈士事迹陈列馆门口左侧就是苏氏祠堂。洪婷婷介绍,苏精诚出生于1915年,父母都是贫苦农民,他的长兄早年下南洋谋生下落不明,胞姐又送给别人当童养媳。父母早亡后,他随姑母生活,家里既无耕地也无房屋,只好住在村里的破祠堂,靠着族亲的资助勉强度日。
“当时,女人临盆都用洗脚桶接孩子,听说脚桶还没有到,苏精诚就呱呱坠地了,所以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苏脚桶’。”苏志盛介绍,关于苏精诚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苏精诚读高小的时候老师苏孝恭取的,另一个说法是参加红军后聂荣臻帮忙取的。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做好东北军的统战工作,红军提出了“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口号,“当时,红一军团的政委聂荣臻对做统战工作的他说,以后就叫‘精诚’吧”。
苏志盛认为,这个说法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战友回忆:“聂帅夸他是好同志、好干部”
距离虎渡村不远的卓港村,有一座华侨修建的南洋风格的小洋楼非常显眼。当地人称它为“红军楼”,现为卓港村(红军)游击队部旧址纪念馆。在纪念馆二楼的陈列展里,记录了开国中将苏静、抗日英烈苏精诚光辉的革命历程。新中国成立30年后,苏静将军曾深情地追忆过这位亲密战友。
苏静将军回忆道,苏精诚12岁时,靠帮人做农活和族亲的接济,到当地东山尾小学念书。当时,他在这个学校任教,学校的老师们都称赞苏精诚,“精明、勤奋,品德、才华兼优,口才流利,善于绘画”。
“他爱读进步书籍,如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还有当时‘创造社’出版的书刊,这些书刊给他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苏静将军回忆,1931年,16岁的苏精诚考取了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和他一起住在厦门中山公园旁边的一个宿舍里,苏精诚坚持半工半读,拿自己赚的血汗钱来交学费、购书籍。“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厦门反动当局和日寇暗地勾搭,不许报上登载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的消息。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倒行逆施,彻底点燃了他的革命热情。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他们毅然回到家乡,在卓港村的这座小洋楼里拉起了由200多个学生和贫苦农民组成的游击队,为红军通报情报,协助红军做群众工作和打土豪筹款等。同年6月,年仅17岁的苏精诚和同乡苏静、高捷成等1500多人参加红军。193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苏精诚出色的政治宣传工作,受到了聂荣臻、罗荣桓等首长的赞扬。“凡是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模范的忠诚干部……时至今日(1979年),聂帅(聂荣臻)还对他印象很深,连声夸他是个好同志、好干部。”苏静将军回忆道。
英魂回家:家乡人带特产,赴河北祭扫烈士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苏精诚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在战斗中,时任343旅侦察科长的苏静用相机,记录了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第一场大胜仗。这些照片后来在《新华日报》上刊发,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38年6月,苏精诚调任129师385旅某团政治部主任,后又调任386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9年任386旅政治部主任,随旅长陈赓、旅政委王新亭等我军著名战将,先后参与指挥了冀南反“扫荡”斗争、香城固战斗、百团大战等著名战斗。1941年1月27日,这位年轻出色的旅政治部主任,在武乡县韩壁村战斗中壮烈牺牲。
记者了解到,苏精诚烈士的遗骸,与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等抗战英烈一起,埋葬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官方微信公号“太行英烈”上,称赞苏精诚为“八路军的优秀政工干部”。
苏志盛告诉记者,近年,龙海区抗日英雄苏精诚研究会会长苏百灵等人,曾从家乡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祭扫苏精诚烈士。他们把家乡的虾仁、贡糖、荔枝、柚子等土特产摆在烈士墓前,用闽南话诵读烈士祭文,还把烈士陵前的坟土用红布包好,安放到家乡苏精诚烈士铜像的底座前。“我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烈士的英魂回到故乡,让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家乡人特意带上土特产,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祭扫苏精诚烈士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