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靖西市新甲乡西北部的大石山区深处,有一个宁静的村落——龙臻村。这里耕地稀缺,常年难觅地表水踪迹,6个自然屯错落分布,588户2200余位村民在此生活。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靖西市新甲乡西北部的大石山区深处,有一个宁静的村落——龙臻村。这里耕地稀缺,常年难觅地表水踪迹,6个自然屯错落分布,588户2200余位村民在此生活。
作为曾经的“十三五”贫困村,龙臻村于2018年成功摘下“贫困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多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持续派出驻村工作队与龙臻村村两委携手奋进,学习发扬黄文秀的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踏歌前行,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
传承精神,筑牢信念根基
2023年6月,百色大地沉浸在纪念黄文秀同志的浓厚氛围中,一系列主题活动如火炬般点燃了这片土地的激情。广西区局(公司)新一届驻龙臻村工作队队员们都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黄文秀扶贫日记》。这不仅是一本日记,更是一份激励,鼓舞着他们传承黄文秀的优秀品质,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向前。
他们穿梭于村间小道,走进每一户人家,将调研所得详细记录在三本笔记中。
——“民情日记本”里,153户稳定脱贫户和7户脱贫监测户的家庭情况跃然纸上,成为精准帮扶的重要依据。
——“政策摘要本”密密麻麻摘录着23项惠农政策的重点条款,为村民争取支持提供了有力支撑。
——“问题销号本”如实记录着制约龙臻村发展的各类难题及解决进度,时刻提醒着工作队履行使命。
为了精准掌握民情变化,驻村工作队制定长期入户计划表,每次入户前都精心设计路线、梳理提纲,并反复模拟访谈情景,力求做到细致入微,确保信息无遗漏。遇到农户忙碌时,他们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帮忙干农活,在劳作中与村民拉家常、听心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村民们也渐渐敞开心扉,将工作队视为知心人。
驻村工作队还积极组织开展“文秀事迹我来学”“乡村振兴我来干”系列实践活动,在村里设置“带头致富”“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文秀先锋岗”。通过这些活动,黄文秀的宝贵精神在龙臻村落地生根,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激励着党员干部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产业赋能,铺就致富通途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立足自身优势,驻村工作队将目光聚焦在烟叶种植产业上。龙臻村地处低纬度温暖湿润地带,气候与土壤条件得天独厚,适宜烟叶生长,且产业配套体系已初步完备。他们决定将烟叶种植作为推动村民增收、村集体发展的重要抓手。
烟叶生产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颇高。从移栽、施肥,到大田管护、病虫害防治、打顶抹芽,再到成熟采收后的编烟、烘烤,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驻村工作队组织人员全程跟进,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操作,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为高品质烟叶的科学培育保驾护航。
通过发展烟叶产业,龙臻村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的共赢,2023~2024年度发放土地租金17500多元,惠及61户村民,带动村里820余人次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超27万元,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路径。
在发展烟叶产业的同时,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本地优质资源,积极联系、拜访多家有实力的农业公司。通过不懈努力,他们引导村民成功发展了养殖业、百香果种植业等特色产业,2023~2024年度实现土地租金及分红收入26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合计超53万元,连续两年在全乡19个行政村中排名第一。
精准帮扶,情暖百姓心田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广西区局(公司)驻龙臻村工作队的核心任务。
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施策、统筹兼顾,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联合相关部门为群众提供养老保险缴纳、产业奖补申办、“雨露计划”补助申请等“一站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82岁的农大娘,行动不便,长期依靠女儿赡养。一次入户走访中,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其女儿经济拮据,难以维持老人的稳定生活。于是,他们迅速行动,多维度精准帮扶。一方面,帮助老人流转撂荒耕地,以土地托管方式实现增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另一方面,得知老人养殖猪、牛等牲畜后,积极对接产业扶持政策,为老人申请产业奖补,并开展结对帮扶,定期进行生活照料与健康监测。
如今,农大娘每年增收4000多元,日子越过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两年来,驻村工作队经常入户走访脱贫户和脱贫监测户,时刻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申请“以奖代补”补贴8批次215户,金额达710788元;申请“雨露计划”37人次;协调公益性岗位48人次;办理小额信贷225万元。
针对每户村民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精准发力,通过“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政策,筑牢了防返贫底线。
文化铸魂,唤醒乡村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龙臻村有一座废弃老屋,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广西区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利用帮扶经费,对老屋进行翻修改造,并积极争取地方部门支持,购置各类书籍,将其打造成集农家书屋与党建活动室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
这座曾让人绕道而行的废弃老屋,如今已成为村民傍晚最爱聚集的“文化会客厅”,大家在这里读书学习、交流娱乐,其乐融融。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驻村工作队还邀请地方剧团到村演出。每逢演出,临时搭建的舞台前座无虚席,老人们悠闲地摇着蒲扇,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舞台上,演员们身着戏服,唱念做打有模有样,一招一式韵味十足,精彩的表演引得台下村民喝彩声、掌声、欢笑声不断……
在演出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发现,原有的戏台过于简陋,且年久失修,已无法满足演出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驻村工作队与村民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大家对戏台规模、风格以及功能的需求,最终结合本村文化特色确定了设计方案,向广西区局(公司)申请了援建资金。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深入挖掘、传承乡村优秀文化,组织本村有文艺特长的村民不定期开展文艺表演。
两年来,广西区局(公司)累计投入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78万元,在3个自然屯新建文化活动室,拆除并扩建村戏台。
从传承榜样精神、发展特色产业,到精准帮扶群众、繁荣乡村文化,在广西区局(公司)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龙臻村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稳步前行。
来源:东方烟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