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DXd是靶向于HER2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近年来,DESTINY-Breast(DB)系列研究不断拓展T-DXd的治疗边界和治疗线序,屡次改写国内外权威指南。随着HER2低表达乃至HER2超低表达的全新治疗分类进入临床实践,对乳腺癌HER2病理检
编者按:T-DXd是靶向于HER2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近年来,DESTINY-Breast(DB)系列研究不断拓展T-DXd的治疗边界和治疗线序,屡次改写国内外权威指南。随着HER2低表达乃至HER2超低表达的全新治疗分类进入临床实践,对乳腺癌HER2病理检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乳腺癌大会(ESMO BC)上,报道了DB-06研究根据对照组不同化疗方案进行的事后亚组分析,以及多项HER2病理检测相关的研究。《肿瘤瞭望》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群教授总结和点评这些研究进展如下。
DB-06研究事后分析
T-DXd对比不同化疗方案均可获益
得益于高药物抗体比、旁观者效应等诸多药物机制优势,T-DXd不断拓展治疗边界,DB-04研究[1]率先破局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且ISH-)晚期乳腺癌,并已经改变国内外临床实践;随后的DB-06研究[2]将治疗获益人群扩大至HER2超低表达(存在细胞膜染色的IHC 0)的HR+晚期乳腺癌,并将治疗线序前移至内分泌治疗失败但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既往报道在意向性治疗(ITT,13.2 vs 8.1个月;HR 0.63;P<0.001)、HER2低表达(13.2 vs 8.1个月;HR 0.62;P<0.001)、HER2超低表达(13.2 vs 8.3个月;HR 0.78)患者中,均显示T-DXd相较于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
本次ESMO BC大会报道了T-DXd相较于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3]。该研究的对照组为医生选择的化疗,包括卡培他滨和紫杉类(紫杉醇和白蛋白-紫杉醇)。事后分析结果显示T-DXd对比卡培他滨的PFS延长4.8个月(13.3 vs 8.5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4%(HR 0.66,95%CI:0.53~0.82);T-DXd对比紫杉类的PFS延长5.9个月(13.1 vs 7.2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0%(HR 0.60,95%CI:0.46~0.79)(图1),表明相较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T-DXd可带来一致的PFS获益。
图1.T-DXd对比卡培他滨和紫杉类药物的PFS(BICR评估)
在疗效方面,T-DXd对比卡培他滨(57.9% vs 30.7%)、紫杉类(56.5% vs 31.8%)均有接近2倍的客观缓解率(ORR)提升,在持续缓解方面,T-DXd对比卡培他滨的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4.6 vs 11.4个月,对比紫杉类为13.7 vs 6.2个月,T-DXd的DoR均超过1年,而两种化疗均未超过1年(图2)。这些数据表明T-DXd可以更好地、更持久地缓解疾病。
图2.T-DXd对比卡培他滨和紫杉类的ORR和DoR(BICR根据RECIST 1.1评估)
这次事后分析还披露了研究者评估的二次无进展生存期(PFS2)数据,T-DXd对比卡培他滨的PFS2延长6.2个月(22.6 vs 16.4个月),二次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8%(HR 0.62,95%CI:0.49~0.78),T-DXd对比紫杉类的PFS2延长4.6个月(18.2 vs 13.6个月),二次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9%(HR 0.61,95%CI:0.47~0.80)(图3),表明T-DXd不会对后续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且PFS2的持续获益有望进一步转化为总生存期(OS)的获益。
图3.T-DXd对比卡培他滨和紫杉醇的PFS2(研究者评估)
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中,约一半的患者选择了化疗方案,少数患者选择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或者其它ADC治疗,其中卡培他滨和紫杉类治疗患者分别有9.3%和9.2%接受了ADC后续治疗(图4)。
图4.各组患者的后续治疗药物及比例
在安全性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是T-DXd和紫杉类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且发生率相似(22.5% vs 29.2%);在卡培他滨中,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手足综合征(PPE),发生率为11.2%(图5)。
图5.T-DXd对比卡培他滨和紫杉类的常见不良事件
这次DB-06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T-DXd相较于卡培他滨和紫杉醇(包括白蛋白-紫杉醇和紫杉醇)均显示PFS、PFS2、ORR和DoR的改善,支持T-DXd作为经内分泌治疗但未接受过化疗的HR+/HER2低表达或超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目前,T-DXd已经在国际上获批HER2超低表达相关适应症,最近更新的NCCN、ESMO指南中[4-5],也首次纳入了HER2超低表达的治疗推荐,将T-DXd作为存在内脏危象或内分泌难治性的HER2低表达或超低表达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图6)。
图6.NCCN指南内脏危象或内分泌难治性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推荐
DB-06研究也纳入了中国患者,目前T-DXd用于此类中国患者的适应症正在审批中。HER2超低表达的诊疗理念将随着T-DXd的临床应用而进一步影响临床实践。最新版的中国《乳腺癌HER2病理检测指南(2024)》[6],已经增加了HER2超低表达的诊断定义,即“≤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不完整的、微弱的细胞膜染色”,并建议报告为“HER2 IHC 0(存在细胞膜染色)”。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乳腺癌指南共识也将进一步纳入HER2超低表达的治疗方案。
当梦想照进现实
临床和病理需重视HER2超低表达
尽管HER2超低表达的定义已经比较明确,但如何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尤其是精准地区分HER2 0表达和IHC 1+,是临床和病理面临的一大挑战。此次ESMO BC大会报道了韩国病理学会乳腺病理学组的7位乳腺病理专家,对15个病例(原始诊断包括3例HER2 0表达、5例1+、5例2+和2例3+)进行现场读片[7]。结果显示(图7):
只有5例(33.3%)得到一致诊断(没有病理专家持不同意见),包括3个HER2 1+和2个HER2 2+病例;有2例(13.3%)产生轻微分歧(定义为1位病理专家持不同意见);有8例(53.3%)产生显著分歧(定义为至少2例病理专家持不同意见),包括原始诊断HER2 0的3例(所有病例均被重新分类为HER2超低表达)、HER2超低表达的3例(1例升级为HER2 2+),HER2 1+的2例(均升级为HER2 2+)。图7.韩国病理共识会议专家的总体投票分布(左)及相较于原始诊断的重新诊断分布(右)
这些结果表明,专家们在判读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临床实践中HER2超低表达的病例可能普遍存在诊断不足的问题。因此,作者认为“应尽快实施更广泛的HER2检测培训,并引入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等策略,以更好地区分HER2 0表达、超低表达和低表达。”此外,本次ESMO BC大会还报道了一项意大利的研究[8],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ER2 mRNA,但结果显示RT-qPCR和IHC检测的一致性仅为中等水平,Cohen's kappa(κ)值为0.32,总体百分比一致性(OPA)为70.3%,未来仍需更多前瞻性研究探索更好的HER2诊断技术。
总结和展望
DB-06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T-DXd相较于不同化疗方案均有一致的治疗获益。目前,T-DXd已经或即将进一步改变国内外临床实践,HER2超低表达的治疗理念需引起临床和病理的重视,通过新技术的引入提高HER2病理检测的精准性。
此外,此次ESMO BC大会还报道了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总结了在早期或局部晚期HER2-乳腺癌(包括HR+/HER2-和TNBC)中的HER2低表达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总体上显示HER2低表达患者与更好的生存结局相关[9-11]。近日,T-DXd用于HER2+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DESTINY-Breast11研究[12]已经宣布获得阳性结果,随着T-DXd进入早期治疗的临床实践,其在HER2低表达或超低表达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Modi S, Jacot W, Yamashita T,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 Previously Treated HER2-Low Advanced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387(1):9-20. doi:10.1056/NEJMoa2203690
[2]Bardia A, Hu X, Dent R,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after Endocri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4;391(22):2110-2122. doi:10.1056/NEJMoa2407086
[3]Carlos H. Barrios, et al.DESTINY-Breast06 (DB-06) post-hoc analysis by physician’s choice of chemotherapy (TP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vs TPC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R+), HER2-low or -ultralow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ESMO BC;299MO
[4]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Breast Cancer, Version 1.2025, January 31, 2025.
[5]ESMO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Living Guideline. https://www.esmo.org/living-guidelines/esmo-metastatic-breast-cancer-living-guideline?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ESMO-WW-GL-SocialMediaOrganic-LivingGL-20250418
[6]《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24版)》编写组. 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24版).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4,53(12):1192-1202.
[7]Jiwon Koh,et al.HER2-low and ultralow in breast cancer: Lessons from the expert consensus meeting in Breast Pathology Study Group of Korean Society of Pathologists.ASCO 2025; 101P
[8]Eltjona Mane,et al.HER2-low and ultralow breast canc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RNA-based testing and IHC.ESMO BC 2025; 123P
[9]Milla Hollmén,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real-world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HER2-0 and HER2-low localized breast cancer.ESMO BC 2025; 74P
[10]Katarzyna Pogoda,et al.Revisiting HER2-low in HR+/HER2- early breast cance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edictors for pathological response.ESMO BC 2025; 26P
[11]Sattama Samanta, et al.HER2-low vs HER2-zero: Analysing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locally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ESMO BC 2025; 62P
[12]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5/enhertu-improved-pcr-in-early-stage-breast-cancer.html
李群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主任医师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
肿瘤中心教学主任/行政副主任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 Fellow 培训
上海市浦江人才、浦东新区领先人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医药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和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委员会常委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肿瘤免疫治疗委员会常委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常委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做为 PI 主持多项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大于15分的SCI文章近10篇。荣获青年医学之星奖、上海市浦江人才、新区领先人才、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国际交流派出计划、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同济大学高水平论文奖等荣誉。
擅长: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精准诊疗和基因检测咨询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