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扎堆光瓶酒赛道引担忧:年年火热为何争议不止?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8 09:41 1

摘要:“现在大家都扎堆做二三十块一瓶的光瓶酒,利润微薄,内卷得特别厉害,很可能有一部分中小酒企要被淘汰出局。”在8月2日的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席团主席王新国的一席话,引爆行业热议。这一担忧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五年以来光瓶酒


“现在大家都扎堆做二三十块一瓶的光瓶酒,利润微薄,内卷得特别厉害,很可能有一部分中小酒企要被淘汰出局。”在8月2日的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席团主席王新国的一席话,引爆行业热议。这一担忧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五年以来光瓶酒赛道争议的全面汇总——当市场规模连年扩张的同时,行业对这条赛道的疑虑却从未消散。从品质升级到渠道内卷,从快消基因缺失到场景开拓潜力,光瓶酒赛道的“冰与火之歌”,正折射出白酒行业转型的深层焦虑。

光瓶酒风潮:从“趁虚而入”到“扎堆布局”的进阶之路


近五年来光瓶酒热潮的兴起,始于白酒新国标的落地。彼时,长期占据光瓶酒市场主导地位的牛栏山二锅头受到新国标需求的冲击,市场份额让出白地。汾酒敏锐抓住机遇,以玻汾精准切入百元内市场。恰逢“酱酒热”带动白酒全价格带普涨,汾酒不仅实现了光瓶酒的价格提升与利润增长,更借此推动销售额连年攀升,助力“茅五汾”格局形成,甚至点燃了“清香热”的燎原之火。



这一阶段,光瓶酒赛道的玩家多为中小企业和开发产品,核心逻辑是瞄准低端消费升级,争议也主要聚焦在彼时光瓶市场鱼龙混杂、品质参差不齐、市场规范化不足等基础问题上。


疫情的到来,让光瓶酒迎来第二次风口。居家自饮场景崛起、宴席市场暂时空白,名酒名企纷纷下场“抢滩”。但传统酒企擅长的“空中广告+地面招商”模式,在光瓶酒的主战场——小卖部、小商超却屡屡碰壁。原因很简单:光瓶酒本质是快消品,需要重人力、精运营的“贴身肉搏”,而多数酒企缺乏如东北光瓶酒名企“老村长”起步时的大兵团作战能力,且基层作战单位对小终端的货架陈列理解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这一阶段,行业争议转向赛道门槛:“入门容易,做好难”,快消底蕴不足与人才队伍的短板,让不少企业对光瓶酒持谨慎态度。


疫情后,光瓶酒赛道的扎堆现象有了新逻辑。除了早期站稳脚跟的企业持续扩围以外,更多新入局者的动机清晰可见:一是在淤塞的传统渠道外寻找新出口,向露营、小餐饮等新场景“投石问路”;二是通过低价位光瓶酒搭建完整产品矩阵,做品质差异化托举不同价格带的价值,避免高端产品商业价值体系崩塌。



但在当前的趋势下,名企扎堆光瓶酒会不会让光瓶酒赛道成为第二个“堰塞湖”?名企大厂纷纷下场“降维打击”,中小型企业又该何去何从?故此,王新国在座谈会中指出:发力光瓶市场要谨慎。“现在大家都扎堆做二三十块一瓶的光瓶酒,利润微薄,内卷得特别厉害,很可能有一部分中小酒企要被淘汰出局。”随着现场嘉宾纷纷参与讨论,五年间光瓶酒赛道的所有争议在仁怀酱酒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被全面汇总,行业确有必要在这个关键时间点,直面整个课题。

争议与期望交织:光瓶酒赛道的“冰与火”


2025年以来,光瓶酒市场新品迭出、旧品升级不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泸州老窖焕新推出定价65元的2025版二曲,古井贡酒终端价45元/瓶的老瓷贡同步亮相,洋河推出定位80元的金洋河与50元的蓝洋河,今世缘推出定价59元、39元的高沟复刻版黑方、红方,仰韶酒业推出定价58元的高线光瓶新品“仰韶酒”,伊力特推出28元(500mL/42度)和35元(500mL/50度)的伊力粮仓系列,洋河股份联合京东发布42度单瓶售价59元的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胖东来推出75元的“自由爱”……再加上原有的黄盖玻汾、牛栏山、红星二锅头、泸州老窖黑盖、顺品郎、绿脖西凤、沱牌T68等全国化品牌,赛道竞争已趋白热化。



在这场白热化竞争中,争议与期望声音依然共同交织。陕西太白酒业第一责任人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建华认为:“现在大家对过度包装都很反感,光瓶酒顺应了眼下消费者追求简约的消费观念。”华策咨询创始人、董事长李童则直指扎堆背后的核心原因:“扎堆光瓶酒主要是由于高端酒消费收缩,企业关注点转向大众消费。盒装酒消费受阻同样也是酒企发力大众酒、寻找增长点的原因。名酒扎堆光瓶酒,未来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长江风云商学院执行院长李春霖进一步分析道:“扎堆说明酒企已经形成共识,都对以‘礼’、即悦人为核心价值的盒装酒市场丧失信心,转而争夺悦己市场。”



然而,担忧的声音同样响亮。除了王新国的警示振聋发聩以外,李建华也抛出疑问:“如今大家都扎堆做光瓶酒,会不会让光瓶酒成为新的‘堰塞湖’?”黑格咨询集团董事长徐伟更是直言:“光瓶酒很热,做光瓶很冷。尽管高端消费下行,很多厂商、上下游供应链都在布局光瓶酒,但光瓶酒市场依然不好做。现有的白酒产品体系中,光瓶酒利润最差、回报相对较低,但投入绝对大,对团队的专业属性、技术水准有很高的要求。”李春霖也补充道:“在缺乏品牌力支持,缺少渠道强推力,缺少持久战的底蕴准备的情况下,新的光瓶酒大概率都是投入高产出少,很难产生有边际收益。”设问酒道工作室创始人王伟设则从名酒战略角度分析:“名酒下沉光瓶酒是形势所迫,并非主动而为。因此,机会主义或短期行为很难取得重大成果。”


这些争议背后,是光瓶酒赛道特殊的商业逻辑:市场总份额扩大中,价格提升贡献大于销量增长,而小商超等终端承载能力有限,铺货易、动销难,地推、货架竞争激烈;同时,快消基因的缺失让多数起步酒企仍然在艰难探索光瓶酒的成熟赛道模式。


但光瓶酒的潜力同样不容忽视。公平的看待光瓶酒赛道近年来的发展,从30元以下十年徘徊到如今60-100元成为主力消费段,名企下场以产品的高品质支撑赛道价值的举动可谓最为关键,而在大众草根市场所进行的激烈质价比竞争,无疑对消费者有益、更是对行业有益,可以说光瓶酒市场竞争的胜出者,完全有资格定义行业的进步方向。



而另外一方面来说,自江小白开拓小餐饮渠道以来,光瓶酒开拓增量市场的能力有目共睹。而正是这些瞄准新场景的勇敢尝试,才是为行业探索破局方向的主要观察点。

年年火热背后:“破圈”与“质价比”双赢,可令行业受益


光瓶酒年年火,争议年年有,核心症结在于赛道特性特殊:它既是快消品,又带着白酒的文化属性;市场变化快,企业多持“试水”心态,敢“All in”者寥寥。但从长远看,光瓶酒的闪光点从不在“低价走量”,而在对白酒消费场景的拓展。当江小白走进小酒馆、果立方在商超货架大杀特杀、梅见坐稳佐餐酒市场定位、洋河拥抱露营地……光瓶酒正在打破白酒“大餐桌社交”的单一标签,向更大众、更日常的消费场景渗透。



如今,光瓶酒的消费群体已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覆盖全收入层级,年轻消费者的加入更是注入活力。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光瓶酒已从“渠道补充产品”跃升为“行业增长引擎”,其高速增长是品质与价值的双重跃迁。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在品质上以“针尖上跳舞”的精细来做出品牌差异化,更要深耕场景创新,精准触达新消费者场景。


与此同时蜂拥而至的光瓶酒赛道路更窄、要求更高,唯有品牌赋能的高度与质优价好的过硬实力,方能打动消费者,甚至获得未来白酒市场的大块忠诚度。


争议或许会持续,但只要企业能跳出“渠道避险”的短视,真正以品质为基、场景为翼,这条看似拥挤的赛道,终将走出属于白酒行业的新增长曲线。正如黑格咨询集团董事长徐伟所言:“光瓶酒很热,做光瓶很冷。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具备快消底蕴与创新精神,能够匠心守护白酒核心品质价值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竞争中笑到最后。



来源:XN知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