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娶妻后发现精神病,婚姻骗局何时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7 02:01 1

摘要:河南新乡原阳县,35岁的兰先生面对新婚妻子的怪异行为百思不得其解。一到晚上,妻子就开始自言自语、乱发脾气,甚至对着墙壁大吼大叫。在妻子第三次发病后,兰先生的父亲无意间看到了她吃的药——外包装上赫然写着“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说明书注明“一次吃两片”。

红烛高照,新娘却在洞房内对着墙壁大吼大叫,35岁的兰先生手握10万元彩礼换来的婚约,一夜坠入深渊。

河南新乡原阳县,35岁的兰先生面对新婚妻子的怪异行为百思不得其解。一到晚上,妻子就开始自言自语、乱发脾气,甚至对着墙壁大吼大叫。在妻子第三次发病后,兰先生的父亲无意间看到了她吃的药——外包装上赫然写着 “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说明书注明“一次吃两片”。

追问之下,兰先生才得知妻子从18岁就开始服用此药,已有近20年病史。而当初结婚时,女方家人对此只字未提。面对质疑,女方母亲竟称:“啥都对他说了,他情愿要俺。”

兰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日在河南,另一名男子支付10万元彩礼迎娶新娘,婚后当晚就发现妻子精神异常。面对退婚退款的要求,女方母亲态度强硬:“当初是他自己愿意娶的,现在不能反悔。”

我国《民法典》第1053条明确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法律专家指出,精神疾病通常属于“重大疾病”范畴。在兰先生的案件中,原阳县人民法院判决认为“结婚目的无法达成的主要原因为被告自身疾病”,裁定女方返还90%的彩礼,即90270元。

然而判决生效后,女方家庭却迟迟未执行退款义务,村委会不得不介入协调。法律条文与现实执行之间,仍有一道鸿沟。

比个人隐瞒更恶劣的是有组织的婚姻诈骗。日前,庐江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特大婚姻诈骗案,揭开了涉及6个农村家庭、涉案金额超100万元的婚骗黑幕。

该犯罪团伙共有12名成员,分工明确,形成了一套 “招募-诱骗-脱身”的完整诈骗方案。有策划者统筹全局,“婚托”女子为诱饵,专人伪装家人配合,司机负责跨区域流动。

“他们专门到某地招募‘闪婚’女性,经系统培训后上岗,还有一套专业话术。”承办检察官介绍。该团伙在线下利用婚介所谎称有“急于婚配的女性”,在线上则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发布年轻女子相亲视频,突出“温柔贤惠”“急于成家”等标签。

2025年1月和7月,庐江县法院对该团伙12名被告公开宣判,均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

更令人震惊的是河南的一对父女职业骗婚案。2022年4月至2024年2月,李某在父亲李某国的协助下,先后与4名男子订婚,骗取财物101万元

李某在父亲安排下15岁就结婚生子,2022年离家出走后开始骗婚生涯。她租赁房屋冒充住房和陪嫁房,雇用多人冒充娘家亲属、伴娘,骗取高额彩礼。

最短骗婚周期仅14天。今年2月,李某以母亲患癌、要达成父母遗愿为由催促赵某订婚,认识第14天就收取彩礼,第三天便失联。

当被抓获时,李某竟辩称骗婚是为了“积累直播带货资金”。2025年,二审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李某、李某国有期徒刑十二年和十一年。

婚姻诈骗的黑手甚至伸向了老年群体。山东罗庄,67岁的王大爷独居多年,渴望找到伴侣共度余生。经人介绍,他认识了58岁的“李某”。

“李某”很快提出带王大爷见父亲,但要求准备6600元彩礼。王大爷如数交付后,“李某”又以车险到期为由索要1600元。钱到手后,“李某”立即拉黑了王大爷的电话。

警方调查发现,“李某”实为刘某某,她每次相亲都编造不同身份,并找朋友假扮父亲。她专门利用独居老人的情感需求实施诈骗。

数据显示,近年来因隐瞒精神疾病引发的婚姻纠纷逐年上升,2023年全国此类案件同比增长25%

面对层出不穷的婚姻骗局,检察机关提醒公众:在相亲、结婚过程中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花言巧语,涉及大额彩礼时更要谨慎。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多地民政部门建议婚前充分了解对方健康状况,必要时可要求提供健康证明。

除了法律手段,改变社会观念同样重要。检察机关呼吁全社会抵制“天价彩礼”婚恋陋习,共同营造诚信、健康的婚恋环境。

原阳县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写着被告应向原告退还90270元彩礼,但兰先生至今未收到分文。村委会的调解仍在继续,而那个自称“啥都对他说了”的女方家庭,始终大门紧闭。

在另一个村庄,67岁的王大爷呆呆望着被拉黑的手机屏幕。他省吃俭用攒下的8200元,换来了 “岳父”见面礼和一张虚假车险单

婚姻不该是拆盲盒游戏。当红盖头下藏着精算的骗局,当彩礼变成明码标价的交易,婚姻诚信的基石正在被侵蚀

来源:尘光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