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Nature Chemistry!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8 08:31 1

摘要:在药物开发、材料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肽类分子因其高度特异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关注。然而,在这些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分子中,包含N-甲基化或α,α-二取代氨基酸的“难肽”因其位阻大、反应慢,长期以来难以通过传统固相肽合成(SPPS)方法高效合成。这一技术瓶

开发“类核糖体反应器”,攻克高位阻肽合成难题

在药物开发、材料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肽类分子因其高度特异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关注。然而,在这些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分子中,包含N-甲基化或α,α-二取代氨基酸的“难肽”因其位阻大、反应慢,长期以来难以通过传统固相肽合成(SPPS)方法高效合成。这一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了高难度肽药物的研发效率。

在此,南京大学姚祝军教授、刘发博士提出一种全新“固相分子反应器”合成策略,开发出一种类核糖体机制的“分子反应器”(ribosome-mimicking molecular reactor, RMMR),显著提高了空间位阻大、难偶联氨基酸的固相合成效率,实现了对多类难肽的高质量自动化合成,相关成果以“Immobilized acyl-transfer molecular reactors enable the solid-phase synthesis of sterically hindered peptides”为题,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上,第一作者为魏思媛。

类核糖体反应器,让“难肽”也能高效自动合成!

作者受核糖体催化机制启发,创新性地将多功能活性位点锚定在传统的固相树脂上,使反应不再依赖液-固两相间的扩散,而是转变为“树脂内近距离转移”的拟均相过程。该策略有效解决了传统SPPS在处理N-甲基化或α,α-二取代等“难偶联”氨基酸时反应慢、产率低的难题。该方法无需特殊设备,兼容现有商业化自动化合成平台和通用试剂,极具推广潜力。

研究以商业氨甲基聚苯乙烯(AM)树脂为载体,设计出含有多个活性位点和一个肽合成锚点的“分子反应器”。通过控制反应中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实现了类似核糖体中肽酰转移酶的近距离反应模式(图1c)。其中关键在于利用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活化氨基酸,在树脂上原位生成多个活性酯,从而在反应器内部或反应器间直接完成酰基转移(图2路径Ⅰ/Ⅱ),极大提高了偶联效率。

图1:与传统SPPS相比,基于RMMR的方法

图2:基于RMMR的协议中可能的酰基转移途径

RMMR构建完成后,作者首先验证了其合成常规肽的能力。实验显示,无论是人工四肽(QWRK-NH₂)还是天然八肽(血管紧张素II),使用RMMR树脂合成的粗品纯度与传统Rink树脂相当,甚至略优(图3c-d)。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在30肽长序列的合成中仍保持高纯度(>97%),可实现从手动到自动化无缝切换(图3e),展现出极高的可扩展性。

图3:RMMR的组装和对肽合成的能力验证

通过对RMMR中激活位点数量进行系统优化,作者发现四位点设计在空间适配与反应效率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进一步的对比实验表明,传统SPPS即便采用HATU、DIC/Oxyma等活化剂,也无法合成高纯度的N-甲基肽段,而RMMR体系在仅用DIC的条件下即可实现>90%的偶联效率。此外,通过控制反应器密度,研究团队证实“反应器内/反应器间”双通道机制确实存在且有效协同。团队选取了13种包含1~2个N-甲基氨基酸的中短肽作为测试对象,其中包括合成难度极高的NMeVal残基。实验发现,在使用Oxyma-C修饰的RMMR树脂下,所有目标肽的粗品纯度均超过60%,其中一半以上超过90%(图4b)。相比之下,传统Rink树脂仅能得到10%左右甚至完全无产物。特别是对于包含连续两个N-甲基位点的肽段(如NMeVal-NMeVal),通过双偶联或微波加热也可实现60%的高纯度产物。

图4:含有N-甲基化氨基酸的空间阻碍肽的合成

在验证了对线性“难肽”的高效合成能力后,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被认为“难中之难”的高密度N-甲基环肽。以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A为蓝本,作者成功合成了其NMeLeu改造版本,仅用74小时即可完成11肽序列组装和闭环反应(图5),粗品纯度88%,分离产率70%,远超传统方法

图5:成功合成密集N-甲基环肽

RMMR策略的通用性进一步体现在α,α-二取代氨基酸的合成中。研究团队选取Aib、Ac5c、αMePhe、αMeLeu等共14种不同结构、不同位置的代表性序列进行测试,全部获得90%以上甚至接近定量的粗品纯度(图6a)。即便是包含6个连续Aib的长肽,也能实现95%纯度的自动合成。这一成绩在传统SPPS体系下几乎难以企及。为进一步验证RMMR策略的极限能力,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含8个Aib残基的肽类抗生素Alamethicin F类似物。这一类肽因其高Aib含量和非天然结构被视为SPPS挑战极限。在RMMR支持下,通过标准自动化合成流程,成功获得88%纯度的目标肽,分离产率达73%,远优于现有所有公开文献报道。

图6:含有α,α-脱取代氨基酸的空间阻碍肽的合成。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提出的RMMR策略,以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与近场酰基转移机制,彻底颠覆了传统SPPS中“高位阻=难偶联”的认知。其对N-甲基和α,α-二取代氨基酸的高效、自动化、温和合成,标志着固相肽合成进入“精准高通量”的新时代。未来,RMMR有望在多肽药物、仿生材料、分子机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加速高难度肽类的工业化落地与临床转化。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永远不想睡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