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董宇辉的热度,这不是“贴牌产品”的售卖方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10:28 1

摘要:逮着董宇辉这种头部主播搞剧本式抹黑,演得比《演员请就位》还浮夸。

直播带货这潭水是越搅越浑了。

某些直播间为了卖点贴牌货,现在连“反串黑”这种阴间操作都整上了?

逮着董宇辉这种头部主播搞剧本式抹黑,演得比《演员请就位》还浮夸。

前脚自称十年老粉,后脚就开始念稿式脱粉,连直播间群众都尴尬到脚趾抠地。

说白了不就是想借负面话题引流,把观众当傻子遛?

这套操作让人想起年初某美妆直播间,雇人冒充李佳琦粉丝大骂竞品,结果被网友扒出注册手机号都来自同一公司。

流量饥渴症患者们似乎觉得“黑红也是红”,殊不知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去年双十一期间某家电品牌自导自演“质量门”,本想搞悲情营销,结果直接被平台封了带货权限。

这些玩火的翻车案例,咋就挡不住后来者前仆后继?

扒开这些贴牌产品的底裤,十有八九是代工厂统一出货换包装的把戏。

某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显示,贴牌食品的营养成分表误差率高达23%,日用品的质检合格率比品牌货低18个百分点。

要真想卖好货,光明正大拼品质不行吗?

非得搞这些歪门邪道。

消费者又不是瞎子,直播间里突然冒出来的“脱粉小作文”,跟产品详情页里模糊不清的生产资质,明眼人都能看出猫腻。

平台算法也该背锅。

现在流量分配机制就跟斗兽场似的,不搞点争议话题根本抢不到关注度。

但这么玩下去,迟早把整个直播电商的口碑搞崩。

去年某头部平台退货率飙升到35%,其中60%的退货理由是“实物与直播描述不符”。

某些直播间与其费劲编排剧本,不如学学董宇辉团队的产品筛选机制。

人家光是大米就实地考察过37个产区,直播间里随口能报出土壤PH值和日照时长,这才是带货的终极护城河。

说到底,消费者苦套路化营销久矣。

当“脱粉剧本”撞上贴牌产品,就像过期罐头配劣质开瓶器,除了恶心人没别的效果。

与其在流量红海里狗刨,不如老老实实回归商业本质。

毕竟观众眼睛雪亮着呢,今天靠小聪明蹭来的热度,明天可能就成了埋葬自己的坟头草。

来源:倒霉的天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