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600年,南石社区“升学龙门礼”续写“人才连续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8:02 1

摘要:8月6日清晨,暑气尚未蒸腾,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南石社区的村史馆已灯火通明。展馆的灯全部打开——当天,这里要为29名即将奔赴国内外高校的本硕博新生办一场“村史预习课”。

8月6日清晨,暑气尚未蒸腾,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南石社区的村史馆已灯火通明。展馆的灯全部打开——当天,这里要为29名即将奔赴国内外高校的本硕博新生办一场“村史预习课”。

村史馆里先“正根”

南石原名南石桥,明洪武年间立村,至今已经600多年。村史馆不大,却浓缩了一部微型中国教育史:明清两代进士、举人、七品以上官员21人;近代黄埔军校、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名单一墙挂不下;抗战时期的烈士,一半读过私塾;改革开放后,考出去累计260余名本科以上毕业生……

“读书不是为了摆脱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以你们为荣。”南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立平用两句大白话总结,“先让你们‘正根’,走进更高学府乃至走向社会才不会虚浮。”

村委大礼堂办起“升学龙门礼”

9∶30许,队伍移步到村委大礼堂。紧挨的淄博高新区植物园,绿树成荫。

“升学礼正式开始!”随着邢栋一声宣布,喇叭里响起《节日欢歌》的前奏——演唱者是南石籍教师、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王月娥,特地为学弟学妹献唱。

大屏播放已毕业和继续深造的学长的云端祝福,既有对新生的殷切嘱托,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当掌声随“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学院”等校名响起,淄博高新区一级职员吕厥强,高新区宣传新闻中心主任宋卫,高新区教育和体育事业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杨磊,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于娜,四宝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一级主任科员邢栋将鎏金奖杯和奖学金交到学子手中。



学子向父母行三鞠躬谢恩礼,本科生王欣冉誓言“做家乡代言人”,博士生王浩翔分享科研报国志向。

“南石双星”耀后人

王立平深情追忆两位功勋卓著的南石籍革命前辈:王毓淼与王锡鹏。

王毓淼(1919-2012),19岁投身抗日。在长桓县大队,他智勇双全,指挥“夜袭石桥”、“奇袭周村”等经典战斗,令日伪闻风丧胆。他成功营救被捕领导,1947年临危掩护刘邓大军渡黄河。历经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战功赫赫。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阅兵,1964年获周恩来等领导人接见,荣获多枚功勋章,离休前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大校)。

王锡鹏(1913-1984),少年为童工。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菏泽血战,为掩护部队左眼被击穿,弹片深嵌脑部,他忍痛奇迹归队,落下终身二等甲级伤残。他参加百团大战,曾孤身保钱款,更九死一生护送刘少奇穿越封锁线至延安。转战大别山、淮海战役、解放西南,英勇无畏。离休后心系家乡,帮助解决难题。折磨他45年的弹片,最终未能取出。

两位南石英雄,用热血青春铸就了不朽功勋,其精神永励后人。

王立平说,“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忠勤为本、清慎持家”的家风家训,尚贤崇德,人才辈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石历史文化现象。

“我会时刻铭记南石前辈的丰功伟绩,将来用所学知识为国家、为社会、更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将走出南石,奔赴大学学府的学子现场表态。

三段寄语里的三层期望

王立平把寄语浓缩成四句话,句句带“干货”:“一是立目标,别一进大学就‘躺平’;二是会做人,实验室里也要讲‘忠勤’;三是怀理想,把课题写在中国大地上;四是肯奋斗,别只在游戏里‘升级打怪’。”

邢栋则拿出一份“南石学子大数据”:今年录取院校覆盖山东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多所名校;博士专业集中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方向;本科新生中,高比例选择师范、医学、农技等专业。

杨磊把视角拉向淄博高新区:“今年,淄博高新区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省级督导评估。全区教育系统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2项,承办省级现场会3场,在全市会议上作典型发言3次,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南石社区是其中一个缩影——没有好的基础教育,就没有今天的‘升学礼’。” 杨磊寄语学子三句话:“以鸿鹄之志做追梦人,用跬步之功当攀登者,怀桑梓之情成报恩者。”

南石版本的“人才连续剧”

中午11时许,升学礼结束。家长们在村委大院拉着孩子合影。

一名学子把奖杯塞进背包,转身对王立平说:“书记,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记得我是南石人!”王立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学习,我们等着你凯旋的消息。”

荷花微动,蝉声正长。石桥书院的村史馆里“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八字家训,熠熠生辉,像是为600年南石文脉写下新的注脚,也像为29名即将远行的孩子送行:“去吧,别忘回家的路。”

来源:鲁中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