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印加税50%,莫迪访华避阅兵:中美夹击下,印度骑墙失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7 16:29 1

摘要: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连续发了四条推文,直接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关税。

文|老闫侃史

编辑|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连续发了四条推文,直接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关税。

这还没完,到了8月6日,他干脆签署行政令,再加25%,总税率拉到50%。这不是谈判,这是直接下死手。

受影响的商品种类很多,从钢铁、铝、电子元件、药品原料,到纺织品、珠宝,几乎涵盖了印度对美出口的六成。一刀下去,900亿美元的出口一下子被砍了命根子。

印度很快做出反应,外交部连开三场记者会,指责美国搞双标。美欧还在和俄罗斯做生意,怎么单拿印度开刀?

可美国根本不接招,特朗普说到底就一个目的:逼印度就范,开市场、断俄油,别两边捞好处。

印度的反击手段有限,最怕的事一个接一个发生。美股暴跌引发全球连锁反应,印度卢比汇率跌至历史新低,外资加速流出。

电子制造业受关税冲击最重,富士康印度工厂因供应链受阻多次停产检修,苹果等跨国企业被迫重新评估在印产能布局。一场关税风暴,正在掀起连锁反应。

就在特朗普签署追加关税的当天,印度突然宣布:总理莫迪将在本月底访问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全程不超过31小时。

这个节奏很快,行程也很紧,但最让人关注的,不是他来,而是他不来北京、不看阅兵。

9月3日是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大日子,全球多国领导人都会到北京出席阅兵。印度却选择避开,只派了国防部一个中层官员来走个过场。这样的安排,很难说是巧合。

莫迪来天津,不去北京,看似低调,其实藏着不少考量。他现在最想解决的问题不是面子,而是生意。

中方手上掌握着印度急需的资源,尤其是稀土。印度的军工、汽车、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最近中国收紧出口审批,印度很多企业已经在断供边缘徘徊。

这时候来中国,目的很明确:争取稀土出口放宽,恢复中印直航,吸引中资投资工业园区、高铁项目,以此缓解美国加税带来的冲击。

中方的态度也并不冷淡。消息显示,双方已经初步谈妥直航事宜,部分停滞多年的中资基建项目有望重启。

印度军方在寻求多元化后勤补给渠道,中国市场是重要选项之一。这些都不是客套,是实打实的经济交易。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要来中国了,为什么不干脆去北京一趟?更何况今年的阅兵意义重大,不出席难免让人多想。

答案其实不复杂。印度不想被贴上“倒向中俄”的标签。

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印度一直在走一条左右逢源的路。一边是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机制”,一边是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

印度希望自己是“印太战略”的核心,又想在欧亚大陆上有话语权。这个平衡很难维持,但印度一直在试。

如果莫迪去北京看阅兵,尤其在抗战胜利这种敏感场合出现,很容易被解读为“站队”中俄,这样一来,QUAD那边恐怕就不太好交代了。

更何况,印度在历史上与日本也有复杂关系,二战期间曾有部分印度势力与日本合作。现在一旦站得太近,国内也可能出现争议。

所以,来天津可以谈合作,不去北京可以保姿态,莫迪的小算盘打得实在是响。

尽管印度在战略上想保持中立,但在经济层面,它没得选。

中印之间的经贸往来早已深入。202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35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印度对中国的依赖度在新能源、电子元件、化工等关键领域持续加深。

中方是唯一能在短时间内填补美方“空位”的大国。

而中国这边也并非没有需求。印度市场大、消费能力强,制造业基础也在提升,是中国产业外溢的天然接收地。中企在印度的投资曾一度达到高峰,如今也在寻求机会回流。

所以,哪怕边境问题一直存在,哪怕互信还很薄,但合作的基础从未消失。

不过,经济归经济,边境归边境。中印之间最难解决的问题,依旧是在喜马拉雅山上的那条线。

就在莫迪访华前一周,中印刚举行第28轮边境事务磋商,但双方在实控线附近军事部署持续加强。印方声称要“永久解决争端”,中方则要求印方“停止边谈边防”。

这不是简单的防御动作,而是对彼此信任底线的再次试探。

中方很清楚,印度想通过边境施压,换取谈判筹码;而印度也明白,中方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轻易让步。这道坎,短期内很难迈过去。

特朗普对印度的打压,并不全是因为俄罗斯石油。印度政府早就指出,美国一边制裁印度买俄油,自己却持续进口俄罗斯的核材料和钯金,欧盟同期的对俄贸易额更是印度的四倍以上。

真正的原因,是印度不愿完全照着美国的剧本走。美国希望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接受转基因玉米、大豆,降低乳制品关税,同时大量采购美制武器,比如F-35。

但印度至今不肯松口,尤其在农产品问题上,国内阻力极大。

特朗普看准这一点,直接用关税施压。更让印度警惕的是,美国近期加强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包括批准F-16战机升级,被印媒视为对印战略威慑。

这就是“棒子打你,糖果给你邻居”,让印度看得气不打一处来,却又无可奈何。

印度现在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预测,美国关税或导致印度2025年GDP增速损失0.9%。

制造业、制药、纺织业首当其冲,医药出口订单因美国关税取消量同比激增40%,企业利润骤减。富士康的停产只是开始,外资撤离的苗头已经出现。

这让莫迪政府感受到真正的压力。内部要稳就业、保汇率,外部要稳出口、拉投资。此时此刻,中国成了唯一能迅速提供缓冲的合作对象。

总结

莫迪此行,是一次务实之旅。他来中国,不是为了表态,而是为了救火。可他避开北京,也说明这场外交操作背后,藏着太多顾忌。

特朗普的关税已砍下,印度想靠一场短暂的访问解困,并不容易。中方也在观察,印度究竟是想真合作,还是继续“双面外交”。

在这个越来越少中立选项的世界里,骑墙成了最危险的位置。

印度想左右逢源,但现实未必允许这么走下去。不来北京看阅兵,也许能保住一点空间,但能不能撑住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才是莫迪真正要面对的难题。

参考信源:印媒: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2025-08-06 22:37·环球时报

来源:老闫侃史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