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问诊、智造提效 厦门火炬高新区连续四年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6:24 1

摘要:“企业虽然已经装上了各种系统,但是系统之间没有打通,数字化应用存在隔膜,怎么办?”在不久前厦门火炬高新区举办的2025年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作启动仪式上,厦门量道储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林崇英道出了企业发展的困惑。

火炬高新区举办2025年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作启动仪式。

量道储能智能制造诊断启动会现场

冠捷科技智能化生产车间

“企业虽然已经装上了各种系统,但是系统之间没有打通,数字化应用存在隔膜,怎么办?”在不久前厦门火炬高新区举办的2025年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作启动仪式上,厦门量道储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林崇英道出了企业发展的困惑。

这样的困惑并非个例。“智改数转”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然而,“缺方案、不敢转”“缺技术、不会转”“缺数据、不能转”“缺资金、不愿转”等一系列问题,让许多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踟蹰不前。

如何为企业解困,推动“智改数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关键是摸清看不见的‘智能制造基因’。”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这正是智能制造诊断的价值所在,它像X光机般透视企业生产系统、管理程序、研发环节等的“骨骼强度”,用数据说话,为企业“智改数转”开出精准处方。

精准服务 对症开方

“2023年接受智能制造诊断,两年来,这本200多页的诊断报告,一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指南。”近日,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办负责人黄伟杰一边翻阅诊断报告一边说。

聚焦于智慧电视、商用显示大屏等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制造,冠捷科技的产品有着小批量多品种、数据治理繁杂、客户要求高等特性。2020年,跟随集团数字化转型的规划步伐,冠捷科技厦门工厂逐步开启自动化、智能化、数位化改造探索。

“生产、仓储、研发等环节的智能化设备布上了,但各环节存在‘数据孤岛’,缺少高效数据治理系统,使得数字化应用难以真正发挥作用。”黄伟杰举例道,“企业的各信息系统往往是以单独应用的方式运作,当需要数据同步或者协同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工作负荷及风险。”

如何真正跑通智能制造之路?2023年,厦门火炬高新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冠捷科技等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解了企业的棘手难题。

诊断专家组先后走访冠捷厦门工厂的生产车间、成品仓库等,了解工厂整体布局、工艺流程,花费了一两个月时间,为企业智造转型“把脉问诊”,之后又“对症开方”,量身定制改造和建设的建议方案。

“诊断报告建议,企业逐步完善MES(制造执行系统)、QMS(质量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建设,并在大数据应用、可预测性模型方面提前分析布局,同时,通过导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提升能源管理体系,这些与企业此前的转型思路不谋而合。”黄伟杰说,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诊断和建议,打消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路径、技术、成本等困惑和顾虑,让企业坚定信心,少走弯路。

以诊断报告为指导,近两年来,冠捷厦门工厂陆续完成了MES、AI视觉检测系统等的建设,QMS平台预计也将在今年完成部署。在数字化转型引领下,智造逐步“跑起来”——研发周期缩短超10%,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近1%,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

作为厦门火炬高新区“益企服务”专项行动的重要一环,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目前共为87家企业挖掘了433个智能化痛点难点,并推动62家企业逐步实施智能化改造,已实施改造项目162个,落地金额超7500万元。

在组织专家上门诊断的同时,火炬高新区还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自评估平台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诊断。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自诊断企业超550家,自诊断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依托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火炬高新区已打造一批示范转型标杆企业,着力推动“智改数转”由“点上示范”走向“面上推广”。例如,天马微电子、友达光电、ABB低压获评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数量占全市的75%;科华数据、汉印电子、晶宇光电、乾照光电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量占全市的33%。

以诊促转 明确方向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依托厦门“双试点”优势(厦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积极构建“一个专业平台、一个专项政策、一支专业服务团队”(即火炬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智能制造转型政策、智能制造服务中心)的服务支撑体系,同时,以“诊”促转,加速企业高效升级。

“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通过对企业生产要素、制造资源、业务过程、信息技术的客观评估,明确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理清数字化转型痛点,梳理数字化转型路径。”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高新区遴选全国范围内优秀的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并委托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理。今年,高新区将为包括量道储能、天马光电子、华联电子等24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免费的智能制造诊断服务。

“与往年相比,火炬高新区今年的诊断服务更突出‘链式转型’。”作为连续多年参与诊断服务的服务商,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数字化服务室主任范忠辉告诉记者,当前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的难点已从“不想转”“不会转”转变为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的问题。

面对“智改数转”资金投入大造成的企业顾虑,诊断服务将着力从“链式转型”入手,一方面围绕细分行业企业的共性需求,复制推广现有的成熟解决方案,降低企业改造成本,使企业转得起、转得好;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制定方案,帮助企业明确方向、增强信心,有效化解转型中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诊断工作中,除了成熟度要求的子域诊断,还重点要求服务商对标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的要素条件以及智能制造典型场景的参考指引,对企业进行诊断,按照场景要求给予企业建设方案。

“今年诊断服务将有两大亮点,一是要求服务商对标先进级、卓越级智能工厂典型场景建设对企业进行诊断,并梳理典型场景清单,按照场景需求给予企业建设方案;二是针对新型显示、电力电器两大行业制定具体的提升方案,从行业的维度助力‘智改数转’。”监理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评估和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姗姗如是说。

“近年来,储能市场蓬勃发展,企业的业绩也跑出了加速度。抢抓全球储能市场机遇,数字化转型成为关键一环。”林崇英表示,期待通过诊断,明确企业在“智改数转”方面的不足和路径,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打通现有的数字化系统,进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管轩 李舜)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