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快讯】板凳清茶话民生!东华镇“英州夜谈”绘就干群“同心圆”(五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16:10 1

摘要:8月5日晚至6日凌晨,副市长江先涛在市应急指挥中心调度了波罗、黎溪、大站、连江口、望埠、下太、桥头、横石水、青塘、东华、石牯塘等镇,详细了解各镇在应急响应期间开展的防御工作和灾情等情况,并提醒要做好人员转移和低洼点、地质灾害点等风险点的防控,特别是要做好转移人

导读

压实三防责任!英德召开防汛调度会

从源头清剿!英德人社局开展“灭蚊攻坚战”

英城街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筑牢基孔肯雅热防控防线

九龙镇“村BA”揭幕

板凳清茶话民生!东华镇“英州夜谈”绘就干群“同心圆”

压实三防责任!

英德召开防汛调度会

8月5日晚至6日凌晨,副市长江先涛在市应急指挥中心调度了波罗、黎溪、大站、连江口、望埠、下太、桥头、横石水、青塘、东华、石牯塘等镇,详细了解各镇在应急响应期间开展的防御工作和灾情等情况,并提醒要做好人员转移和低洼点、地质灾害点等风险点的防控,特别是要做好转移人员的安置工作,险情解除前严禁人员私自返回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志勇指出:一是密切关注本镇街强降雨情况,加强对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区、易涝点等重点区域巡查,及时掌握因灾受损情况,发挥“镇自为战”“村自为战”的工作机制,及时处置应急事件,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二是压实责任,防汛应急响应期间各镇街值班领导必须24小时在镇街指挥中心值班,同时安排在职在编人员值班,随时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调配,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位,保持指挥中心正常运作;三是对野景点要加强管控,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劝离违规冒险人员,全面掌握野景点安全状况,严防事故发生。

最后,副市长江先涛强调,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压实三防责任,迅速进入防御临战状态;二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三要紧盯防御重点,坚决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四要强化避险转移,做到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五要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

(英德市应急管理局)

从源头清剿!

英德人社局开展“灭蚊攻坚战”

用翻盆倒罐的细致、药剂喷洒的精准、长效巡查的坚持……近日,英德市人社局干部职工化身“灭蚊卫士”,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防蚊灭蚊统一行动”,为办事群众和干部职工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开展大扫除 让蚊虫无处藏身

“这些不起眼的小水洼,可是蚊子幼虫的‘温床’!”一位正在清理排水沟的工作人员边干活边解释。周末的清晨,办公楼里便响起了忙碌的脚步声,人社清洁队伍放弃周末休息时间,集结成功!上午8时30分,清洁队伍来到责任区,大家手持工具分头行动:下水道口的积淤被仔细清理,绿化带里的废弃瓶罐被一一捡拾,卫生间角落的水渍被彻底擦干……从容易积水的花盆托盘到藏匿落叶的窗台缝隙,每一个蚊虫可能“安营扎寨”的角落都被翻查一遍

午后的阳光渐烈,消杀队伍接过了“接力棒”。他们背着喷雾器,沿着公共区域的墙角、走廊缓步前行,将低毒高效的环保药剂均匀喷洒在蚊虫易出没的区域。与此同时,8台崭新的灭蚊灯被陆续安装在地下停车场、办事大厅等关键位置,蓝紫色的光线在空气中形成一道隐形的“防护网”,用物理防制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成蚊密度。

通过彻底清除各类积水和卫生死角,大家从源头掐断了蚊媒繁殖的链条,让蚊虫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日常微行动 把灭蚊变成生活习惯

战斗不止于一天的集中行动。为了巩固成果,人社局还定下了一个特别的“1分钟约定”:每天早7点至9点、晚4点至7点,干部职工利用上下班前后的碎片时间,顺手清理办公区的垃圾和积水。此外,定期巡查人员也已就位,随时排查新出现的蚊虫孳生地,让“无蚊办公环境”的成果得以长效保持

从集中攻坚到日常守护,英德市人社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的理念。这场跨越全天的 “灭蚊攻坚战”,不仅换来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更让“健康无蚊”"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走进英德市人社局,清新整洁的环境让人舒心。这场由人社人发起的行动,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细微之处,为共建“无蚊健康英德”注入着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带头灭蚊虫 联建共建护安康

7月29日上午,在人社局党组成员范金兰带领下,党员志愿者深入望埠社区开展防蚊灭蚊专项攻坚,精准落实全市统一行动部署,筑牢社区健康屏障。

党员联合社区工作者,聚焦蚊虫孳生“重灾区”精准发力展开拉网式排查。全员翻盆倒罐清除闲置容器,疏通沟渠,彻底扫除枯枝落叶等卫生死角,从源头切断登革热传播链。同步对重点区域实施环保药剂喷洒,实现成蚊消杀全覆盖

行动中,党员干部化身“防蚊宣传员”,现场向居民示范翻盆倒罐操作规范,科普“清除积水比灭蚊更重要”的防控理念;发放防蚊指南,倡导安装纱窗、使用驱蚊剂等防护措施,切实提升群众自主防制能力。

后续人社局将持续联动社区,以统筹协调聚合力、志愿服务添动力、宣传引导增活力,携手居民从源头清隐患、科学防蚊虫,共建共享长效“无蚊”家园,让健康生活融入日常

(伍洁雅、徐英豪)

英城街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筑牢基孔肯雅热防控防线

面对基孔肯雅热防控的严峻形势,英城街道始终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街道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除必要值班值守与窗口工作人员外,全体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村)一线,以铁一般的政治担当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防控战场。

靠前指挥聚合力,吹响攻坚冲锋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英城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召开基孔肯雅热防控专项工作会议,全面传达上级部署要求,启动连续7天全域灭蚊消杀行动,同步结合 “百千万工程”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从源头上遏制蚊媒孳生蔓延

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学明带队,与班子成员分片包联,深入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实地督查。每到一处,都仔细检查卫生清理、喷药消杀等情况,反复强调:“要把入户宣传与卫生整治同步推进,引导群众从‘要我防’变‘我要防’,才能真正有效防控。” 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各级党员迅速集结,构建起“党工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带头” 的三级联防联控机制。

全员行动织密网,防控宣传无死角

“您好,这是防蚊宣传册,家里的花盆托盘、空调积水要及时清理……” 在英城街道村(社区)的各个角落,党员志愿者们化身“防蚊灭蚊知识宣传员”,挨家挨户开展入户宣传。为让防控知识深入人心,街道通过村民小组群、物业群、党员群等线上渠道高频推送防控要点;在小区出入口、公告栏张贴醒目标语海报,社区 LED 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面对面和群众讲解清理积水、纱窗安装、驱蚊药片使用等实用技巧。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营造出 “人人知晓防控、户户参与行动” 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党员干部更是以“排头兵”的姿态带头冲锋在前,全身心投入到 “地毯式”孳生地清理工作中。炎炎夏日,党员干部们却丝毫没有退缩。他们戴着草帽、手套,穿梭在背街小巷里,发现有积水的盆盆罐罐,立即动手翻倒清理,哪怕是路边石缝里的一汪积水,也会用扫帚仔细清扫干净。对于垃圾中转站、下水道口这些蚊虫易滋生的重点区域,党员干部们背着沉甸甸的消杀设备,仔细地喷洒灭蚊药剂,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喷洒到位,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成为蚊虫孳生的 “死角盲区”。在清理卫生死角时,面对堆积的垃圾杂物,党员干部们不怕脏、不怕累,主动上前搬运、清扫,用实际行动为群众作出榜样。街道各部门与村(社区)协同联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效作战体系,让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落到了实处。

党群同心筑防线,共守家园保平安

“看到党员干部们汗流浃背地清理卫生,我们哪能袖手旁观?”居民李大爷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辖区群众纷纷行动起来,主动清理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不少商户自发对店铺周边进行卫生清理,形成“党群同心、共防共治”的生动局面。

据统计,行动开展以来,英城街道共发动基层党组织86个、动员党员干部2865人次参与防疫工作,发放宣传单张10000余份,清理积水容器1000余处、卫生死角1400余个,喷洒灭蚊药剂超150公斤。通过一系列举措,环境卫生整洁度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辖区蚊媒密度,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接下来,英城街道将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群防群控严密防线,为有效防范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传播筑牢坚实基础。

(叶小婷)

九龙镇“村BA”揭幕

近日,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暨2025年九龙镇“龙腾连锁杯·村BA”篮球赛在九龙镇政府篮球场盛大开幕。开幕式后,首场揭幕战由政府联队对阵新莎隆队,九龙镇党委书记、镇长作为队员亲自上阵,与球员们共同奉献了一场充满激情与协作的篮球对决。

开幕式上,九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振坚表示,目前九龙镇正处于“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承载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希望大家充分发挥球场上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积极投身到“百千万工程”建设中,共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九龙镇而努力。同时希望通过村BA活动,能够成为连接党群关系的桥梁,进一步拉近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开幕式结束后,揭幕战正式打响。随着裁判哨响,只见球场上身穿蓝色球服的政府联队与身穿红色球服的新莎隆队展开激烈角逐。开场后,双方迅速进入状态,政府联队凭借默契配合和精准投篮占据主动,新莎隆队则以快速突破和顽强防守紧咬比分,场上攻防转换节奏紧凑,比分交替上升。最终,政府联队凭借更稳定的发挥和关键时刻的果断进攻,以46:35战胜新莎隆队

随着揭幕战圆满落幕,九龙镇“村BA”篮球赛”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22支村(社区)队伍将在未来一个月内以球会友、以赛促干,用汗水与激情为“峰林体育”品牌添彩,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活力篇章

(李子麟、冯曦)

板凳清茶话民生!

东华镇“英州夜谈”绘就干群“同心圆”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新时代“枫桥经验”,东华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路径,以“英州夜谈”活动为抓手,将干部下沉、群众诉求、志愿服务精准对接,通过“夜谈走访、当场办结、长效机制”三级联动,变坐等诉求为主动问需、变信访矛盾为民生实事、变后置处理为前端介入,推动民生难题化解在基层,绘就干群“同心圆”。

以夜谈走访破题,听民声于“家门口”

“大家围坐在一起,喝杯清茶、聊聊家常,有啥困难和想法尽管说。”这是东华镇“英州夜谈”活动现场的常见场景。自2025年以来,东华镇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将群众“上访”变为干部“下访”,组织镇领导班子、驻村团队、人大代表等深入各村(社区)文化楼、小区广场、厂房车间等场所,以“圆桌环坐+入户走访”的形式开展夜谈活动。

工作人员提前梳理矛盾隐患点、发布活动公告,邀请村(居)民、商户、企业职工、重点人群等参与,通过“唠家常”“有奖问答”等互动方式,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反映水利设施建设、交通出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诉求与建议,真正把倾听民意的“窗口”开到群众“家门口”。

以当场办结解题,解民忧在“第一线”

夜谈现场,工作人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能当场答复的,如反电信诈骗、森林防火等政策咨询,现场即时解答;无法当场解决的,如历史遗留纠纷、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分类汇总后由镇领导签批转办,由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例如,针对群众反映的本村土地被他村村民占用问题,现场协调林业、国土等部门制定解决方案;关于水稻保险赔偿问题,明确由农办在3天内落实。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开展“英州夜谈”活动80余场,派出工作人员约400人次,参与群众约5300人次,收集诉求建议约68个,已完成37个,纳入民生实事2件,其余问题均纳入闭环处置流程,推动“纠纷联调、难题共商”,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长效机制破局,管长远到“细末梢”

东华镇构建“诉求收集-资源链接-分类处置-长效落实”闭环机制,工作人员常态化收集群众诉求后,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链接热心企业捐资助物、动员爱心乡贤出谋划策,多渠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找准问题症结,解决群众需求;另一方面,针对较难解决民生问题,比如:辖区范围内治安监控安装、东水村委成屋至再角山路段路灯安装等典型诉求纳入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推动“群众心愿”转化为“惠民实事”,实现“小事就地办、难事联动办、大事系统办”,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此外,座谈活动还结合治安隐患与舆情风险,同步开展法治宣传、安全知识普及等,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项机制、惠及一片群众”,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英州夜谈”如同一座连心桥,让干部在板凳清茶间听民声、解民忧,也让群众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基层治理的温度。下一步,东华镇将持续深化活动质效,推动更多民生难题从“诉求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根基

来源:英德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