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朱家角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百日攻坚行动”已进程过半,景区核心风貌提升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古镇范围内已完成140余处景观节点的精细化改造,从核心入口到街巷角落,从滨水地带到商铺前庭,融合浓缩古镇传统韵味、提升游客体验、优化空间功能于一体的焕新
当前,朱家角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百日攻坚行动”已进程过半,景区核心风貌提升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古镇范围内已完成140余处景观节点的精细化改造,从核心入口到街巷角落,从滨水地带到商铺前庭,融合浓缩古镇传统韵味、提升游客体验、优化空间功能于一体的焕新工作已大体完成。
入口蝶变:竹影摇阶,一窗一景曾经,古镇景区入口的铺装风格简单,两侧植被稀疏,空间空旷,缺乏美感。如今,改造后的入口焕然一新:石板铺装让整体风格更显质朴,道路两侧形成“竹林夹径”,修长竹影下,植物与石景组成精巧的景致。入口亭改建为黛瓦翘檐的中式传统样式,中式窗框更形成了“一窗一景”的雅致。
商铺门前:雅集闲聚,屏风筛影以一处商铺前空间为例,改造前缺少游客休闲空间,与景区调性不符。改造后,石板与原木休闲平台自然衔接,吸引游客驻足并引导游客关注商铺。圆拱门经过植物点缀,成为绿意流淌的小景,竹编屏风疏密有致,既增加了商铺与居民区的空间层次感,也为居民生活保留了“留白”空间。
特色空间赋能:闲置地变身复合业态舞台“十里浔妆”摄影店铺前原是一片植被杂乱的大空地。改造后,空间被重新规划,巧妙融入了店铺的摄影业态。设计师沿树荫错落设置了拍照取景点,利用竹编屏风围合出半私密的布景角落,搭配造型树与攀缘植被墙形成天然画框。同时增设了户外品茗平台,选用古旧木桌,游人可在此品茶休憩。地面以质朴石板为主,局部拼花体现中式纹样。竹编屏风有效划分了摄影区、品茗区与游赏区,保持了空间通透感又形成自然分隔,实现了商业业态与景观环境的浑然一体。
公共空间:精雕细琢提升细节品质此次景观提升工程对古镇公共空间也进行了打磨:针对树木根系裸露、植被生长遮蔽空间的情况,使用瓦片、石板等材料修复了树穴铺装,采用与地面几乎齐平的铺装方式,让沿街空间在视觉上更显开阔整洁。
针对古桥两端缺少植被、衔接不美观的问题,改造中重塑了桥梁两端空间,用老石板垒砌种植区并增加桥头造型植物。对两侧功能性管道,巧妙通过悬挂花箱和种植攀缘植物进行遮挡美化。
对一些生硬不够美观的小节点,通过增加植物搭配软化生硬感,形成了精致的小型景观节点,变身为游客可停留休憩的“口袋公园”。在街道转折处增加造型植物群,营造自然与人工景观的节奏对比。据悉,此类利用零碎空间打造的“口袋公园”在此次提升中新增多处,为古镇增添了温暖的气息。
景观提升项目设计方负责人表示,由于古镇景区地处朱家角镇核心区,在设计中,团队特别注重景区内外空间布局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提出“与城市对话”的设计理念。同时,团队在放生桥两岸打造了诸多亮点,其中,近期完成的一处公厕旁景观节点,现已成为游客观赏放生桥全景、体验人景合一的打卡点。
来古镇游玩的市民小周开心地表示,朱家角古镇和以前跟爸爸妈妈来逛时感觉大有不同,尤其是入口处新增了许多花草树木,视觉效果明显提升。
随着“百日攻坚行动”进入后半程,朱家角古镇的景观风貌提升工程已接近尾声。这一处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仅显著提升了朱家角古镇的“颜值”与游览舒适度,更体现了古镇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记者:周昱含
摄影:周昱含
来源:绿色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