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装虽换 忠诚不变——云南军转交警群像速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7 12:38 1

摘要:褪去戎装,不改其志;转换战场,不移其心。军转警,是一场响亮的誓言重申,让守护疆土的热血,在守护平安的岗位上澎湃不息。无需豪言壮语,行动是最响亮的誓言。他们的身上流淌着军人的热血,闪耀着警察的荣光。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壮阔征程上,这支特殊的队伍,正以永

褪去戎装,不改其志;转换战场,不移其心。军转警,是一场响亮的誓言重申,让守护疆土的热血,在守护平安的岗位上澎湃不息。无需豪言壮语,行动是最响亮的誓言。他们的身上流淌着军人的热血,闪耀着警察的荣光。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壮阔征程上,这支特殊的队伍,正以永不换防的忠诚与担当,铸就城市最坚实的平安防线。

(图片源自网络)

熊伟:从迷彩到警蓝,守正创新护平安

“车靠边熄火,下车!”在昆禄公路上,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一大队三中队的“老兵”熊伟将一辆试图蒙混过关的50吨“巨兽”死死钉在原地。

车门打开,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警官,真没办法,临时拉趟活……”司机声音发颤。“难处都有,可这酒瓶子一开,方向盘一握,赌上的就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明天。”熊伟声音不高,却字字砸进人心,没有居高临下的训斥,只有设身处地地剖析和坚如磐石的原则。这份沟通的力量,源于他十几年军旅生涯淬炼的耐心。

“穿了十几年军装,那份重量和责任已经长在身上。换上警服,守护的还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从战士们的“贴心人”到街头秩序的“守护者”,熊伟骨子里的信条从未改变。2001年入伍,2014年转警,军功章的光泽从军营延续到警队,记录着过往的荣光,更沉淀为今日执法如山的力量。

这份信念驱使熊伟在全新的战场上,拿出了军人特有的“钻”劲,而法规条文是他的“武器库”。工作之余啃书本,上岗前针对性重温法条,经年累月,他成了同事眼里的“法条活宝典”,在执法对象眼中是“讲理讲法、让人服气”的好交警。

熊伟口中的责任,不仅体现在现场执法明察秋毫、刚柔并济,而且在于他敢挑重担、勇于攻坚的作风。面对“翻牌车”这类狡猾的违法手段,从2016年起,他便和战友们一起研究追踪,并破解其中的“猫腻”。9年过去,他没有止步于经验,而是积极创新,总结提炼出查处涉牌涉证严重交通违法的“三步看”工作法,大大提升了查处工作的精准度和效能。

今年,“十佳民警”榜单揭晓,熊伟光荣入选。熊伟说,对他而言,每一次执法,都不是冰冷的程序,而是一次唤醒对方安全意识的契机,一次守护万家灯火的郑重承诺。无论方法如何精进,“守正不挠”是他心中不可动摇的信念。

王永付:多方奔走,辟出模范护学通道

官渡区矣六街道是昆明人口最稠密的区域,常住人口30万,加上外来人口则高达70万,除此之外,这里还有72所学校,交通压力巨大。“压力再大,也得干。”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三大队五中队中队长王永付的从军经历,让他习惯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他的人生轨迹,深深烙印着“忠诚”与“学习”:高考踏入军校大门,毕业后15载青春献给部队,从青涩学员成长为“家国卫士”。2017年,脱下“橄榄绿”换上“藏青蓝”,面对全新的“战场”,王永付没有片刻迟疑,而是走进云南警官学院的课堂,沉下心来系统学习公安业务和法律知识,用整整一年的时光,完成了从优秀军官到合格交警的“淬火重塑”。转警8年,6次优秀公务员、2次个人三等功的荣誉,正是他对这份使命最响亮的回答。

军人的敏锐,在一次巡逻中拉响了警报。辖区一所学校门前,信号灯“失明”,斑马线“蒸发”,稚嫩的身影在车流夹缝中惊险穿行。“孩子们的安全防线,不能有缺口。”由这名“老边防”挂帅的“护学通道攻坚战”迅速打响。他上门拜访辖区每所学校,与学校建立“护校工作群”,随时沟通交通痛点;奔走于街道与企业间,动员社区、企业一起为学校建设基础交通设施……在多方努力下,一条堪称模范的护学通道顺利铺开,等待区、网状线清晰醒目,学生上下学秩序井然。如今,这套模式已惠及10余所学校。

硬件筑牢了,王永付的“战场”又转向了意识的深耕。他将军人特有的严谨与在警官学院习得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深入社区、校园,化身耐心讲师,将安全知识春风化雨般播撒;面对酒驾违法者,他创新推出“沉浸式”普法课堂,直击现场,用真实案例撼动心灵,根植敬畏——这既是严格执法,又是对“预防为主”理念的专业践行。

“压力就是动力,守护就是我的使命。”王永付将军营赋予的严谨、果敢与执行力,完美转化为守护城市的力量。从手握钢枪守卫国门的少校,到身披荧光守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警长,战场转换,忠诚未改;制服变色,初心如磐。

辅警范学富:开道救童,把“负责到底”写进日常

车流如织,引擎轰鸣,这是昆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二大队巡逻中队辅警范学富最熟悉的“战场”。

16岁应征入伍,军旅的锤炼让范学富养成了“较真”的性格,无论任务多难,他总要做到最好。2016年,他脱下军装换上警服,9年间,将部队的坚韧与担当融入城市交通管理,守护道路畅通与群众安全。

脱下一身军装,为何会选择加入公安队伍?他坦言:“部队教我吃苦耐劳,公安让我把这份精神用在守护群众上。”

较真于范学富而言,便是将“负责到底”的军人作风刻进行动。这天,范学富如往常一样与同事在同德广场附近巡逻,一名女子抱着一个两岁的幼儿惊慌失措地冲向他,急喊:“我的孩子在卫生间被带有腐蚀性的清洁用品划伤了,需要马上去医院,警官快帮帮我!”范学富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打开警灯,拉响警笛,护送她们的车辆直奔最近的医院。

将她们送达医院后,作为交警的任务已经完成,然而,那份“较真”让他继续留下来。“孩子伤情复杂,如果需要转院,慌乱中家属容易出问题,也总得防着还有其他需要。”他说。果然,医生建议转往更专业的儿科医院救治。范学富迅速协调路线,再次开道护送,直到确认孩子被新医院妥善接收后才离开。

这份“较真”不仅体现在日常巡逻中,而且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2019年起,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范学富开始担任教官,培训新警,细到指挥手势、站姿坐姿,无不追求完美,同时他也向新警传授工作意识、与群众沟通技巧和行为规范。2024年,他通过选拔成为昆明市首批警务实战辅警教官,负责队列和警用摩托驾驶培训。“掌握好骑行技能,既能保障自身安全,更能快速为危急情况下求助的群众开道。”

早晚高峰的烈日与风雨,他从不退缩;紧急事故的处理,他总是第一个赶到。他将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入警队,守护每条路平安通畅,守护群众安全出行。

钟梨果:退伍不褪色,把长征精神融进工作

19岁,他投身军营成为身着军装的人民子弟兵。34岁,他退伍进入警队成为身着警服的人民警察。从军营到警营,他始终怀揣着满腔热情,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默默在岗位上敬业奉献。他就是大理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速公路四大队宾川中队二级警长钟梨果。

钟梨果2006年退伍后到红河州开远市公安局工作,2011年到大理州公安局交管支队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大理州宾川县至鹤庆县这段全长66.51公里的高速公路,是钟梨果所在中队的管辖路段。这段路是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其主线与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经宾川、鹤庆的路线重合里程达50多公里,占全线里程的75%以上,红色历史底蕴深厚。

这段红色历史底蕴深厚的路,存在地形复杂,长下坡多、弯道多的实际情况,给宾川中队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不小难度。为了摸清路况、排查隐患,钟梨果与中队同事无数次对这段路徒步巡查,对每一个弯道、每一处坡道做到了如指掌。因为他知道,自己和同事守护的不仅是一条路,而且是一段历史的延续和长征精神的传承。

工作中,他积极参与中队根据路段特点制定的针对性工作,在危险路段增设警示标志,优化交通组织方案。钟梨果还主动与当地政府、村民委员会沟通协作,建立警民联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同时与同事定期组织村民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培训,增强群众的安全出行意识。在中队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宾鹤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道路通行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钟梨果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谈及工作,钟梨果总是感慨地说:“长征精神激励着我,高速公路就像是新时代的长征路,每一段都充满挑战。我会继续坚守岗位,为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的话语,质朴坚定。从橄榄绿到藏青蓝,钟梨果用30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 查小高 朱鹏

来源:云南法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