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职场人,悄无声息地走了,老板一句挽留都没有,同事也不送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7 12:16 1

摘要:可是现在呢?多少职场人,都是悄无声息地走,老板一句挽留都没有,同事也不送别。

唐朝时的某一个春天,音乐家董庭兰失业了,要离开长安。

诗人高适闻讯赶来,哪怕自己穷到付不起酒钱了,还是举行了一个送别仪式。

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见证了真情。

可是现在呢?多少职场人,都是悄无声息地走,老板一句挽留都没有,同事也不送别。

离开,不是人消失了,而是人情味消失了。

01

“被踢出工作群”,这几个字,应该很多人都看过吧。

也有一些人,被踢出工作群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失业了,接下来就不得不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可思议的是,曾经的一些老同事,看到你维权,就躲着你,怕和你扯一些麻烦。明哲保身的行为,特别明显。

“极目新闻”中有一个例子:广东中山的刘女士,被公司裁员之后,一下子就失去了和公司的联系,靠打官司,才拿到赔偿金约4.5万元。

也有一些职场人,辞职,或者被裁员了,就被原同事拉黑。

为什么职场的人情关系,淡泊到这样的地步了?

在职场中,有一个关于社交的词语:实用主义。

也就是说,我和你交往,不单纯因为同事关系、合作关系,而是因为利益关系。你可以给我带来直接的利益,我就随时和你推杯换盏,客套聊天;一旦你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那就不联系为好。

还有一个现象,叫:你不麻烦我,我也不麻烦你。

你都离开单位了,我还和你联系,还给你办送别宴。这不是让你有借口,找我来帮你了难吗?

特别是一些被辞退,被裁员的人,后续总是有麻烦的。毕竟,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

带着麻烦去找同事,谁乐意呢?

现有的同事,还在单位里,其主要目标就是维护单位利益,为上司考虑。而不是为已经离开的人考虑。

在工作难找的情况下,谁都希望保住自己的职位。就算知道未来也会失业,但还是想办法多待几个月。

这几年,工作难找了。并且很多人还承担了房贷的压力。谁能够轻轻松松地丢掉职位,去珍惜人情世故呢?

当大家都以个人的利益为导向,去进行社交的时候,人情味就和利益多少成正比。

再说了,很多单位,每天都在招员工,每天都有人离开。这迎来送往,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搞得轰轰烈烈,这不是自己找麻烦,被人情困住。还是看淡一些,聚散都不会对自己的心灵,受到任何伤害。

02

同事不送别,为什么老板也没有一句挽留的话呢?

一些很厉害的员工,因为工资太少,或者压力太大,主动离职,老板不应该费尽周折挽留吗?这员工的离开,会让老板损失利益啊。

别瞎想了,所谓厉害的员工,也只是某个阶段的成绩好。花无百日红,不可能一直都能挑大梁。

一些有用的员工,反而变成了公司裁员的第一人。

你以为,自己离开了单位,谁来干活?那也是你以为,多数的单位,少了一个谁,都会团团转,一点影响都没有。

这就说明了一点,很多岗位,是具有“可取代性”的。

就是一些大人物,也逃不过“被取代”的命运。

北宋时,王安石做宰相,主持了变法。一系列的变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王安石变法,也引起了守旧派的不满,形成了变法派和守旧派的对抗。

皇帝经过权衡利弊,决定罢免王安石,启用守旧派。就这样,王安石去江宁隐居,司马光上位,主持大局。

王安石人生失意的时候,其儿子又夭折了,灾难接踵而至。

外面有人看笑话,说王安石多糟糕,是一个多坏的人,得到了报应。

王安石离开京城的时候,特意交代家人,一定不要张扬,也不要用官船,一路上不要打扰衙门。

也有一些官员,来给王安石送行,但是王安石托病,都不相见——还是少听闲言碎语为好啊。

王安石在半路上,还看到一首诗:“好谋己遂生前志,执拗空遗死后名。亲见亡儿阴受梏,始知天理报分明。”

这不是摆明了,落井下。人情,真的太令人心酸了。

当一个人被取代之后,那原有的一班人马,都会去巴结取代你的那个人;大家也跟着老板的安排,见风使舵。你还是有自知之明,悄悄离开吧。

俗话说:“先敬罗衣后敬人。”

对你客客气气的老板,不是一直离不开你,是暂时离不开你。你在位置上,能够带来好处。一旦你没有给老板好处了,或者老板物色到了新人,那么你就是多余的人,没有必要挽留。古往今来,都如此——大家都往以后谋划,而不是往之前追溯。

03

很多年前,工作是比较稳定的,大家在一个单位可能一起混到退休。退休之后,还是朋友,能隔三差五小聚。

现在,连单位都可能随时没有,人就更不可能一直在一个单位干到底了。

人员的流动,如白天黑夜,反复交替,还有什么稀罕的。

加上人的私心越来越重,一旦单位有风吹草动,个个自求多福,有人离开,也只能远远地躲着,避免被卷入其中。

好了,大环境是这样的,你悄无声息地离开,是给自己最后的体面。

不要找什么仪式感,能够顺利地拿到最后一笔钱,不打官司,就心满意足。

一些熟悉的人,忽然在某个时候,就不再有联系方式,不要问为什么。不联系,就是一种答案。

适应新的职场规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去高处。

接纳世事无常,习惯人走茶凉。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布衣粗食6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