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禅城这些老师上榜“南粤优秀教师”公示名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22:05 1

摘要:8月5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其中,佛山市禅城区共有13位老师光荣上榜,他们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学科教学、科研创新、教育

8月5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其中,佛山市禅城区共有13位老师光荣上榜,他们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学科教学、科研创新、教育帮扶等领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杆形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优秀教师。

■互动(排名不分先后)

快为他们点赞!(可多选) 林幸谊(佛山市惠景小学) 魏文君(佛山市第十四中学) 狄丽(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 尹慈妹(佛山市冼可澄纪念学校) 邱艺平(佛山市第六中学) 廖丽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溶洲小学) 陈小华(佛山市元甲学校) 张爱婷(佛山市第四中学) 韩莹(佛山市实验中学) 陈鑫(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 吴艺挺(佛山市禅城区湾华小学) 郑小冰(佛山市禅城区机关第一幼儿园) 雷万春(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三小学) 提交

林幸谊(佛山市惠景小学)

她是学生和家长们口中最亲切的“小林老师”,她有着29年班主任经验,首创“日有所诵”班本课程,注重构建审美育人体系。林老师坚守陪伴学生成长的前线,尤其注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协调与引导,常常在作业本上写满了她与学生活泼又真诚的对话。

她还做客“空中家长学校”,录制亲子教育课程近百期,为地区及周边的家庭教育送去实用及科学的指导,缓解了众多家长焦虑,营造儿童成长和谐氛围,被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家长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同时也是佛山市教育系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优秀空中家长学校讲师。曾获广东省名班主任、佛山市“十佳班主任”,事迹入选《全国名班主任风采录》,通过“小林工作室”公众号每日记录学生成长,辐射全国家庭教育与心理素养培育。

魏文君(佛山市第十四中学)

魏老师有着25年教龄,18年深耕九年级毕业班教学经验。作为禅城区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构建起“三阶四维”教师培养体系,主张新手教师“站稳讲台”、骨干教师“站好讲台”、名师“超越讲台”。自2022年9月工作室成立三年来,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课题,承担公开课、参加各项大赛并获奖,发挥了教育领军团队辐射带动与示范引领效能。

在支教罗定苹塘中学期间,推动历史学科成绩从全市倒数跃升至第25名。主持省级课题“AI赋能历史教学”,获佛山市优秀教研组长,开展教育帮扶讲座培训山区教师300余人次。

狄丽(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

狄丽创新构建以“三雅”教育(雅言、雅行、雅趣)为核心的育人模式,通过设计“雅言晨读”“雅行打卡”“雅趣社团”等特色活动,将德育融入班级日常。所带班级多次获评校级“优秀班集体”,形成班风正、学风浓的示范效应,家长满意度连续多年达98%以上。

作为佛山市禅城区首席德育名师与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深耕德育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其中广东省课题研究成果获佛山市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撰写的学校德育案例《“三雅”引领,儒雅共生》荣获区一等奖并全区推广,为区域德育工作提供创新范例。她还积极发挥辐射作用,多次在市区级研讨会上分享经验,依托工作室平台培养了大批青年教师。

尹慈妹(佛山市冼可澄纪念学校)

尹慈妹有32年教龄,16年农村教育经历,她长期执教五、六年级,创新“四个一”班级管理工程,后进生转化率100%,指导学生获国家级作文奖项超100人次,所带班级多次被镇、区评为优秀毕业班、区先进班集体、区书香班级、区书写优秀班。主持省级课题“群文阅读微写作策略研究”。

担任学校教学室主任后,深入贯彻“双减”政策,带领全校教师开展“双减”背景下小学学科“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参与人教版教材编写,送教贵州、罗定等地,培养90余名青年教师。

邱艺平(佛山市第六中学)

邱艺平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讲台上坚守了15年,担任英语科组长7年。她以“学科育人 + 团队引领”双维发展体系为基石,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主持省级课题“数据驱动英语6R教学模式”。指导青年教师获国家精品课部级优课,带领科组获评禅城区优秀示范教研组。

作为教研组长以及禅城区兼职教研员,邱艺平老师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她坚持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科组传承、共享共生。她还赴罗定开展中考备考讲座,研发微课积极推动区域英语教研数字化转型。她用爱与智慧培养学生,用责任与担当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廖丽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溶洲小学)

有着30年教龄的廖丽华,秉持“每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的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始终以生为本,以“四心”育人铸就卓越班级管理成效。她让每个学生成为管理者,以“和乐让学”理念开发“情境链·问题串”教学模式。主持省级课题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微课获市级一等奖并登上“学习强国”。

作为禅城区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名教师,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新教师侧重教学规范养成,骨干教师聚焦课题研究,名师着力成果辐射培养3名区级骨干教师,送教黔东南推广数学思维提升策略。

陈小华(佛山市元甲学校)

陈小华扎根基础教育35载,担任班主任32年,语文教研组长23年,先后获评区骨干教师、教育系统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课改优秀教师、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等荣誉。陈老师积极打造“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班级文化,所带班级获佛山市“红领巾奖章”三星章。首创舞台思政课《元甲少年郎》获市级标杆案例,指导学生获全国生命教育童诗会特等奖。

陈老师的教育智慧不仅惠泽学生,更滋养着整个教师群体。作为佛山市基础教育优秀教研组长,她带领团队构建"三阶四维"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核心素养、锻造优秀团队”为目标。通过以赛促研、师徒结对形成青年教师成长链,推动优秀教研组的团队整体专业提升,形成了“名师引领+骨干支撑+青年奋进”的三级梯队。

张爱婷(佛山市第四中学)

张爱婷有着10年教龄,9年班主任/级长经验,长期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曾获禅城区优秀教师,教学新秀,禅城区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初中物理学科优秀青年教师,佛山市初中物理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以“严中有爱”的理念带领2024届中考创校史最佳成绩。获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大赛一等奖,开发“开心种植”等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五心班级”评价体系。

她还无私帮带青年教师,将自己多年德育经验和做法毫无保留教予年轻老师,以师徒对子的形式,帮助年轻教师实现迅速成长。

韩莹(佛山市实验中学)

韩莹有着28年教龄,现为佛山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佛山市和禅城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禅城区名教师,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佛山市实验中学语文学科组长。她主持省级课题“西藏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导学生获西藏自治区征文一等奖。

凭借对高考的深入研究,多年参与“佛一模”“佛二模”语文试题命制,并在佛山市高考备考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分享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为教学提供精准指导。她还积极投身送教帮扶,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每一次送教,她都精心准备课程,不仅输出优质教学资源,还与当地教师深度交流,切实提升受援学校教学水平。

陈鑫(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

陈鑫有14年教龄,12年班主任经验,指导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主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等教材3部。他坚持以生为本、德技并重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激发。讲授《汽车涂装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整车维护与检修》等专业核心课程5门以上,年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均为“优秀”等级。辅导汽车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近20人次。

他还积极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相互交流、促进、提高,形成良好的骨干教师群体。

吴艺挺(佛山市禅城区湾华小学)

吴艺挺现任学校大队辅导员,深耕非遗传承与少先队工作。在担任学科教研组长时,科组两次荣获禅城区优秀教研组称号;主管管乐团时,乐团对外演出40几次,多次获得省市区一等奖、特等奖。她还成功把非遗十番打造成禅城区高水平特色项目,通过组织语文、音乐、信息等学科联合进行十番课题研究,通过多学科融合设计开发十番周边作品,结合信息技术研发助十番学习学具,获得课题专家组好评。多项举措使湾华小学成为区“五一”特质项目特色学校和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郑小冰(佛山市禅城区机关第一幼儿园)

郑小冰有着28年幼教经验,25年班主任经历。打造“儿童为本”班级文化,家长满意度100%。主持“佛山彩扎”非遗园本课程,主编丛书6册,获全国优秀活动案例三等奖,构建“12345”园本研修模式,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德育深度融合,依托省级课题开发的“佛山彩扎”课程,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她还连续参与四届禅城区教育发展共同体领衔园的建设工作,近年更是全面负责共同体园的视导和教科研工作,共组织教研观摩、专题培训28场,惠及10所共同体园百余名教师。她还赴阳春、黔东南支教,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获“佛山市优秀班主任”“区名班主任”等荣誉。

雷万春(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三小学)

雷万春有着12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教学与德育双优。多年来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成绩优秀,通过开展“非线性”教学课题研究,努力打造具有灵动气质的高效课堂,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6年在罗定市支教期间,雷万春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以及学校科教研整体提升,成效显著。赴西藏林芝援藏期间,主持自治区课题“非线性教学”,形成特色课堂范式。指导教师获自治区教学竞赛一等奖,组织粤藏教研活动68场,惠及师生万余人。获“林芝市名教师”“优秀支教教师”,推动粤藏教育深度融合,被誉为“最美教师”。

来源:观点透视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