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600年前古壁画上,惊现5个简体汉字,网友:难道是穿越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6 13:38 1

摘要:2019年,一条新闻炸了锅!英国考古队在西伯克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博克斯福德挖出一块罗马壁画。要说壁画本身的惊艳,已经够让人目不暇接了。但没想到,考古坑里竟静悄悄地躺着一块瓦片,上面居然赫然写着五个汉字。偏偏还全是简体。这消息一漏出来,让所有人都愣住,也难怪

2019年,一条新闻炸了锅!英国考古队在西伯克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博克斯福德挖出一块罗马壁画。要说壁画本身的惊艳,已经够让人目不暇接了。但没想到,考古坑里竟静悄悄地躺着一块瓦片,上面居然赫然写着五个汉字。偏偏还全是简体。这消息一漏出来,让所有人都愣住,也难怪英国媒体一通热炒。壁画上希腊神话正展开着,但那瓦片,谁也解释不清楚。

就说这个地方吧,村民一听自家村子要被大规模挖掘,个个睁大了眼。谁家地头还能挖出罗马遗址?真没人想到!村里大半辈子就在种地养牛,没盼头,这下成了关注焦点。但仔细翻翻历史账,博克斯福德确实经历过乱哄哄的岁月,换了几茬统治者才安稳下来。也正因为偏居一隅,许多遗迹就留在了地里。遗址其实2017年就有动静,可那会儿人工和技术都没底气,填回去了。硬是拖到2019年才敢大张旗鼓地重启。考古队十天内刨出一幅三十平米的马赛克壁画,举国沸腾——可瓦片上的汉字,很快让“国宝”变成悬案。

壁画内容其实不复杂,铺天盖地讲的都是希腊神话。佩洛普斯公主恋爱故事、战车大赛,败走麦城的国王,可算是该有的都有。但全世界才找到三块马赛克壁画,英国这块像天上掉下的金砖。一副“奥运会鼻祖”的姿态,连带考古现场也成了媒体新宠。可等到那块瓦片一出现,气氛明显不对劲了。考古队咋看都像掉进了套路里。

有专家拿着瓦片,研究好半天。验了又验,结论一句话:“这五个符号,哈,简体汉字!”瓦片上明显写着“吉姆在这里”。吉姆?明明不是华裔名字,倒像英国人给自家宠物备的小名。偏偏,所有字都是标准的现代简体。有人说,难不成一千六百年前,有人穿越了?哈哈,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胡乱猜测,会不会是古罗马大户忙里偷闲学了几笔汉字?你们就信?!

当然,议论的人啥都有。有考据党没完没了地较真,说简体那是新中国普及扫盲以后才定型的,古代没有,怎么可能?可别一口咬死,别忘了汉字史上一直就有“俗体字”,有的和今天用的简体差别还真不多。历史就是这样,被一不小心打乱节奏。这真是“偶尔有之”!

其实,2016年伦敦附近居然挖出过两具古罗马墓穴的中国人遗骸。年份恰好在公元2到4世纪。难说不是东西偶遇的证据。那时的英国,可是日不落帝国的天边一角,丝路起起伏伏。古罗马和东方有没接触?早有!只是有没有这么深的文化交融?有人笃信,贵族就是喜欢新鲜玩意儿,学点汉字算啥?还有人摆事实,说“吉姆”这名字明显不是中国人,排列规整太像当代江湖手笔。到底是真是假?老实讲,队里没法下结论。你觉得呢?

再说壁画,马赛克用石头一点点摞起来,表面平平无奇,细看下去却颜色变换、图案繁复。无论是运动会鼻祖的名分还是希腊神话的故事,都让人觉得穿越了时空的荒诞。谁又能把这段历史讲绝对呢?马赛克画面里,爱情、冒险和背叛,统统有一份。结果旁边瓦片写着5个简体汉字,好像是谁在千年后的时空缝隙里,喊了一嗓子“吉姆在这里”,你若信不得,还有啥能信的?

很多专家纠结又纠结。这块瓦片文物材质只要石质,就难做准确的碳十四测年。因此没人能拍着胸脯保证,“这字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也没法抠出来精确的年代。遗址考古本来就难,何况又多了笔“现代汉字”!争来争去,有说现场有人恶作剧:也许2017年发现遗址后,有考古队员趁乱,把瓦片偷偷放下去了。纯属胡闹!怎么验证?现在还真难。

也有评论区神神叨叨地问,罗马时期欧洲贵族和中国有联系,那真有人爱学汉字?其实也不是半点不可能。丝绸、茶叶传西域,都能逢拍肯定碰上点文化往来。那会儿的罗马对东方可痴迷着呢!什么赛里斯人、黄金之国,传闻都能翻出几摞。无非真假难辨罢了,哪样就能绝对说准?有考据说,世界上两端的贵族,确实是有来有往,尤其是丝绸这种让罗马妇人都疯狂的宝贝,影响力大得出奇。可真有人用汉字签个名?难。

正说着,专家们又反过来了。他们说,别说没有简体字。你找找碑帖、行书、草书、简牍,宋代之前“俗体”字遍地都是。颜真卿下笔流畅,简体字型出现的不算少,更早篆书里的笔画,也有和今简体差不多的。不就是字嘛!倒是有一点,别因此一刀切认定出土的东西都是赝品,谁能保证没有真的?

这时候,细节倒成了亮点。瓦片多普通,字迹却不模糊。有人怀疑是不是现代人仿写的?但有专家咬定,古代东西传路上,汉字不至于没流传过。可你又不能忽视一个点——“吉姆”这三个字,实际在宋元以前没证据说中国人写过。如果真是古罗马时期留下的,那只能说东西方交流早就超出想象,但放个现代名字,口感有点“假”!

网络上又有人说,西方人好仿汉字,但简单模仿,往往就露馅儿了,这类装模作样的痕迹可不少。英国头条全是瓦片之谜,网友更添油加醋,说有没有可能真是盗墓贼自娱自乐一把?“吉姆在这里”式的留言,现代社会厕所墙上都见过。你品,你细品,还真说不出究竟。

专家尝试爬梳各种资料。古罗马时代有丝绸之路,路线崎岖但并不代表人文交流瘫痪。伦敦古墓有中国人遗骸,说明早期唐人街不是凭空而来。只不过,文化间真正的直接交流,留下实物证据还是凤毛麟角。就算学会了汉字,西方人也多半停留于猎奇阶段,想让人写全句汉字……实在不容易。

“吉姆在这里”这个语气,像极了游客打卡。但问题是,瓦片出土地方确实没无线、没手机,莫非又是哪位考古队员玩跨界艺术?考古队有这“土豆脑洞”,英国网民那就更不安分。各种“穿越”、“外星人参与”、“时间循环理论”轮番登场,炒得沸沸扬扬。等冷静下来才发现,事到如今,谁也讲不清楚事实了。

有的专家立场又转了一下,说就算这瓦片是古物,有类似简体的写法不是不能理解。可你非要说这就是现代人做的加工品嘛,咱又没证据。就像一场扑朔迷离的侦探剧,观众只看热闹,自己已经分不清真伪了。巧合,历史的偶然,恶作剧……谜还是谜。

所以说,文明之间的隔阂有时并非不可逾越。千年前的石头上也能留下五个看似莫名其妙的字。也许是现实中的无厘头,也可能是穿越岁月的奇迹。证据落在眼前,解释还悬在半空。不管你怎么看,是历史联系的悄无声息,还是玩笑成就的注脚,这种发现都让人感到说不清的兴奋,也带着一点儿莫名。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多疑和反复的。谁能说自己掌控了一切?吉姆是真是假,简体字也罢,瓦片也好。关于那五个字的真正来历,或许只有下一次考古、更新的技术,才能给个慢半拍的答案。

资料来源:

1. 《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4卷第6期

2.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的商业交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6年第4期

3. 《汉字简体文化传承的历史进程》,云梦学刊,2011年第32卷第2期

4. 《汉字文化的传播研究——以丝绸之路为例》,新传奇,2023年第29期

5. 《英国:古罗马时期骸骨》,大众考古,2016年第10期

6. 《西部文明播报:2019年,英国发现1600年前古罗马遗迹,出土文物中居然有简体汉字》

7. 《江西卫视经典传奇:英国考古挖出千年壁画,上面竟然有五个汉字,到底写了啥?》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