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依纯的致敬之心,该不该被质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7 11:53 1

摘要:7月25日,单依纯在第十一期竞演中凭借歌曲《君》再次获得第一名,这首根据华语天后邓丽君的16首经典歌曲改编而来的《君》也立即登上QQ音乐榜首。然而,当众人仍沉醉于《君》的余韵时,网络热议已悄然沸腾。

文 | 张鑫

《歌手2025》自播出以来广受社会关注,尤其是00后新生代女歌手单依纯在前两期的竞演中蝉联冠军,除了称赞的声音,也引发很多争议。

7月25日,单依纯在第十一期竞演中凭借歌曲《君》再次获得第一名,这首根据华语天后邓丽君的16首经典歌曲改编而来的《君》也立即登上QQ音乐榜首。然而,当众人仍沉醉于《君》的余韵时,网络热议已悄然沸腾。

部分观众和乐评人认为单依纯的唱法“黏糊阴柔”,听起来缺乏生气,与邓丽君温柔甜美的风格相差甚远;过于注重技术展示,而忽略了情感传递,没有唱出邓丽君歌曲中那种深入人心的温情,使经典歌曲的韵味大打折扣。也有人认为此次改编过于先锋实验,偏离了大众审美,是“为改编而改编”。

其实,当第十一期竞演歌单公布时,网络就已经展开讨论了。听众在满怀期待的同时,热议单依纯会怎么演绎邓丽君的歌曲,以及能否超越原唱。

那么,这首歌曲《君》到底如何?

《君》仍然由常石磊担任编曲。但这首歌并非像以往的串烧歌曲那样将多首歌曲的某一音乐片段通过剪辑、拼接或重新编曲串联成一首“新歌”(如古巨基2008年的串烧歌曲《情歌王》将32首经典歌曲串联,全曲长达12分钟),而是仅选择歌曲的某一词句进行重新制作。这种全新的编曲方式也随之带来一些问题,如词句、曲调之间的拼接是否顺畅,如何赋予“新歌”新的思想感情等。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不当,则只会流于形式。

“不知道为了什么(《千言万语》),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听像一首歌(《小城故事》)”。《君》的词句衔接不像以往多数歌曲串烧那样,将歌曲的副歌部分进行简单拼接,而是根据作品情感表达的需要,以“为我所用”的态度,从16首歌曲的上百个词句里面挑选出20段词句,可见《君》的构思是极其用心的。

《君》的编排方式,对歌手的演唱也是一种挑战。这16首歌曲可以说是邓丽君经典歌曲中的经典,歌曲旋律早已深入人心。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上一句旋律刚出,下一句就已经浮现在脑海中了。但是《君》的编配,恰好反其道而行之,因而歌手在演唱时也要抛弃原有的旋律印象,将其视为一首新歌去演绎。从单依纯的现场演唱来看,《君》的词句、曲调表达在其独特的唱腔衬托下,都堪称连贯、顺畅。从这个层面上看,与其说《君》是将16首歌曲拼接而成的串烧歌曲,倒不如说是一次全新的制作。当然,这种大胆的尝试是值得称赞的。

就《君》这首歌曲的演唱初衷,单依纯说这是向邓丽君致敬,就像她在微博写下的那句——“谨以此歌,致敬我心中永远的邓丽君小姐。”2025年是邓丽君逝世30周年,业内也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华语乐坛传奇,其中最常见的纪念方式就是翻唱邓丽君的歌曲。

对经典歌曲的翻唱、改编,不少人都有着“经典碰不得”的态度。歌手翻唱时往往倍感压力,因为无论唱得如何,都会传来质疑声。从听众角度而言,最直接体现的常常是将翻唱版本与原唱进行对比,随后得出“它是否能超越原唱”的结论。但是,经典歌曲的改编、翻唱,为什么非要“超越原唱”或是“成为原唱”呢?

经典歌曲怕的不是被改编、被翻唱、被超越,而是被遗忘。7月25日晚,“单依纯 邓丽君”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很多00后留言说“这一次听懂了邓丽君”——这难道不是纪念的最好方式吗?

单依纯作为00后,通过自己的嗓音呼吁更多的00后、10后一起向邓丽君致敬,这份心应该值得肯定,而不是质疑。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来源:音乐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