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红缨子高粱的故事:从黔北田垄到“世界酒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11:40 1

摘要:王满,贵州仁怀市喜头镇村民,这位曾经的种地新手,凭着骨子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自学高粱种植技术,短短四年间,她种植红缨子高粱达248亩,更带动了同村30多位姐妹共同走上致富路。“基地一年用工量超过3600个,光是人工工资就发放了72万元。”王满笑着分享这份喜悦。

文/陶小草

编辑/崔陆鹏

“盛夏千竿绿,当秋万穗红。”

又是一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奔走在黔山秀水间辛勤耕耘的粮农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时刻。

王满,贵州仁怀市喜头镇村民,这位曾经的种地新手,凭着骨子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自学高粱种植技术,短短四年间,她种植红缨子高粱达248亩,更带动了同村30多位姐妹共同走上致富路。“基地一年用工量超过3600个,光是人工工资就发放了72万元。”王满笑着分享这份喜悦。

同样迎来丰收的,还有家住长岗镇的母应国,从2003年就开始种植高粱,当年5000斤高粱换得7000元收入,二十余年间,他依靠15亩地,不仅供出了三个大学生,更建起三层新居。

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现场,随意一位粮农都能讲述红缨子高粱所带来的家庭改变。有人说,“茅台酒不仅是酿出来的,还是种出来的。”这些世代居住在赤水河畔的耕耘者们,正在用高粱穗带来的累累收获,为美好生活着色,让好日子迎着光照进现实。

红穗归仓,高粱地里收丰年

8月4日,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如期举行。

“仓盈庚亿,年岁有息。赤水含章,红粱献瑞。谨以丰年嘉穗,钟鼓笙箫,敬启归仓!”伴随着庄重的主持词,村民手捧赤红高粱,将一斗斗饱满的果实倾入粮仓。仓盖缓缓合拢,礼成如仪。

归仓仪式中,茅台人和粮农代表手持柏枝绕仓缓行,完成了澄境驱秽的熏仓传统,在袅袅青烟中寄托“仓洁纳嘉,福泽万年”的祈愿;随后以茅台酒敬天,感念“天赐玉露润粱魂”;再将饱满的高粱穗插入祭坛瓮罐,行“薪火相传,泽被千秋”的先贤礼敬。

古语有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片赤水流域的山河、世代耕耘的人们和红缨子高粱种子,共同铸就了茅台酒的坚实根基。

事实上,红缨子高粱之于茅台酒,并非一般原料,而是其灵魂基底。相较于普通高粱,它颗粒小、皮厚坚实、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以上。这些特性使其适宜多轮蒸煮发酵,利于微生物生长,且孔隙透气性与支撑性俱佳,能“胜任”酱香酒复杂的酿造工艺。

如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所言,红缨子高粱的丰收,预示着茅台的酿酒原料有了坚实保障。

同一天,“红缨市集”也拉开帷幕。茅台通过互动体验、市集展览、艺术打卡等形式,呈现红缨子高粱的生长历程与茅台的深厚文化渊源。

市集上,在 “红·脉溯源”展区,通过生长图谱与实景模型,呈现了高粱从育种到收获的生命历程; “耕·赞丰歌”展区带来了农耕技艺与书法文化的跨界融合;“匠·承玖章”展区则聚焦茅台精神与社会责任,嘉宾可参与知识问答互动,感受玖章文化内涵。

“茅台发轫于酒,根植于农耕文明。”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致辞中如是说。

这场归仓仪式,是古老农耕传统与现代产业的交融,更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的汇合。它不仅是对一季丰硕收成的庆典,更是对白酒源头的致敬,对匠心的回响。

一粒高粱的底气:

质量是生命之魂

高粱虽小,却牵动全局。茅台始终秉持一个理念:质量是生命之魂,质量不是被权衡的结果,而是优先级最高的选项。

当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产量服从质量;当效益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效益服从质量;当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速度服从质量;当成本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成本服从质量。

在这一理念驱动下,早在2001年,茅台便在赤水河流域布局有机高粱基地,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红缨子高粱系统种植。目前,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已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等5县(市、区),有机认证面积100万亩,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这被视作茅台的“第一生产车间”。

作为酱香酒的“芯片”,红缨子高粱的品质至关重要。2022年,茅台进一步提出“种子计划”,以红缨子公司为主体进军种业。该计划联合中科院、农科院等机构引入分子育种技术,承担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力图打造高粱种业的芯片体系。如今,红缨子高粱已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典型开发案例,通过全国首批种子认证,正式纳入国家种业体系。

与此同时,茅台持续以科研为红缨子高粱注入创新活力。活动现场,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一经发布,便成为焦点。

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相较前几代品种,红缨子‘519’实现了三大突破。其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至210.1厘米,更矮壮,更抗倒伏,适配机械化收割,破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难题。此外亩产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逆势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99.00%,单宁含量则降至1.37%。”

“519”品种的推广,正成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涂佑能指出,“519”以其稳定性与适应性,将为农户带来更高收益,为酱香白酒产业注入持续动力,贡献种业力量。

红穗联各方,山海共丰盈

“茅台生于大山,注定有山一样的责任和担当。”茅台集团董事长张德芹反复强调这一理念。

这份责任,首先体现在惠农成效上。数据显示,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累计推广种植 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超百亿元。茅台对耕种者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的2元/公斤提升至如今的11.2元/公斤,远超市场价。

“是茅台集团的订单保底,不愁销路,让我有自信放开手脚带着大家干。”获得2025年“红缨之星”的王满的一番感言,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心声。对成千上万的农户而言,这不仅是种植高粱,更是改变生活的机会。

“通过一粒种子联动各方,构建共赢生态,让红缨子生生不息。”王莉勾勒出这份事业的长远图景。支撑这幅图景的,是农业、产业与社会的深层协同。

近年来,茅台在高粱种子、有机肥等物资,及生物制剂、绿肥种子、农业政策性保险等资金方面予以粮农扶持,累计投入超18亿元。同时对酿酒副产物的循环再利用,也构成“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绿色闭环生态系统。

这份担当,还深植于文化维度。2024年,茅台发布企业文化纲领《茅台玖章》,明确提出“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其中“顺天”即对自然与农业本源的敬畏与依循。此外,茅台坚持共生、共享、共赢的ESG理念,不断探索环境、社会、治理的和谐统一,其本质正是“为自身和其所在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创造条件”。

红缨子的故事,正在从赤水河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指出,“红缨子高粱承载历史、民俗、生态、景观四重价值,茅台正推动其活动传承。若能申报中国首个高粱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乃至冲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通过申遗深化系统性保护,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农耕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某种意义上,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申遗,更是中国农耕文明与白酒文化的表达与弘扬。

2024年,茅台首次发起“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特色文化活动,感恩天地自然馈赠,表达崇农、敬农、爱农情怀。今年,茅台得到了国家级平台的认可,将活动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礼遇更诚。

归仓时节,仓满而心安。从一粒红缨子破土而出的成长轨迹,到一杯美酒香飘世界的时代印记,茅台正用一以贯之的坚守,诠释着土地的温度、文化的深度与发展的厚度。这小小的红穗,承载的不只是产业期盼,更是文明交融的纽带,它联结着黔北田垄的辛勤耕耘与“世界酒杯”的芬芳,诉说着山海同心、香飘寰宇的初心。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来源:凤凰WEEKLY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