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汛”而战,按下恢复重建“加速键”!昭通彝良党员干部奋战防汛救灾一线侧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11:34 1

摘要:近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彝良县多地遭受洪涝灾害侵袭,树林、洛旺、牛街、海子等乡镇受灾严重,道路冲毁、房屋受损、农作物大面积倒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街道)均不同程度受灾,涉及111个村(社区)891个村民小组9736户

迎“汛”而战,按下恢复重建“加速键”

——彝良县党员干部奋战防汛救灾一线侧记

近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彝良县多地遭受洪涝灾害侵袭,树林、洛旺、牛街、海子等乡镇受灾严重,道路冲毁、房屋受损、农作物大面积倒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街道)均不同程度受灾,涉及111个村(社区)891个村民小组9736户39031人,幸无人员伤亡。

面对这场严峻考验,彝良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迅速响应、勇挑重担,全力投入防汛救灾、清淤清障、隐患排查及灾后重建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一方平安。

闻令而动,织密防汛减灾“安全网”

7月21日晚,随着气象部门相继发布重要天气消息、暴雨蓝黄预警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Ⅱ级、Ⅲ级预警,彝良县防汛救灾战役全面打响。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反应,于7月22日00时30分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00时45分发布紧急通知,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县级层面立即派出16个工作组共45人,下沉乡镇一线督促指导防汛抢险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县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发布《闻“汛”而动,防汛有我——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倡议书》,号召全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依托“党建+网格”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下沉村(社区)及村民小组,将防汛责任细化到每个网格、落实到每个人,形成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高效指挥体系,为防汛救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冲锋在前,打好防汛备汛“主动战”

暴雨如注、洪水肆虐之际,党员干部成为群众心中的“定海神针”。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微信群、电话、大喇叭、敲门入户等方式,争分夺秒传递预警信息,确保全覆盖。同时,利用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防汛避险知识,提升群众识别预警信号和转移避险的能力。汛期以来,县融媒体中心各平台发布防汛相关稿件58篇,应急广播播发宣传信息600余次,实现预警区域宣传全覆盖。

在树林彝族苗族乡,随着雨势持续增大,辖区河流水位快速上涨,全乡党员干部闻“汛”而动,迅速下沉一线。他们身披雨衣、手持手电筒,在漆黑的雨夜和狂风暴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赴各村组,带领群众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手电筒光柱在雨幕中闪烁,他们挨家挨户敲门,呼喊群众转移,帮助搀扶老人孩子、搬运重要物资。经彻夜奋战,成功转移群众94户420人,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据统计,自7月21日以来,全县共组织2564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36户2081人,其中投亲靠友502户1568人、集中安置134户513人。

奋勇当先,勇当抢险救灾“急先锋”

面对严峻防汛形势,彝良县广大党员干部毫不退缩,挺身而出、坚守一线,勇当抢险救灾“急先锋”。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7月23日,柳溪苗族乡茶坊村强降雨引发山洪,一名女子被困车内。柳溪派出所民警陈世杰和同事抵达现场时,道路已被积水淹没,水位持续上涨,车辆被冲到护栏旁,大半车身浸在水中,女子在车内焦急万分。民警迅速联系铲车搭建“桥梁”救援,陈世杰从铲车上纵身跳到被困车辆上,将女子安全救出。“当时没想太多,就想尽快把她救出来!”陈世杰语气坚定地说。

成功避险,下好避险转移“先手棋”

防汛救灾中,彝良县多起地质灾害实现人员零伤亡,彰显科学防灾、精准避险的智慧与成效。

7月26日18时15分,洛旺苗族乡中厂村单家坪组因持续强降雨发生泥石流,因预警及时、转移果断,成功避免1户4人伤亡。7月25日21时30分,彝良县发布气象风险预警后,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落实“1262”预警叫应机制;县自然资源局通知各乡镇全面转移重点隐患区域群众,强调风险未解除前严禁回流;洛旺乡通过电话、微信等多渠道叫应居民。7月26日13时30分,单家坪村民小组村民杨学勇发现房屋前方山坡树木倾斜,实地察看后,见地面有裂缝,结合前夜气象预警和日常地灾防治知识,判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立即上报并提醒周边11户53名群众紧急撤离。县、乡政府高度重视,村、组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管控,县自然资源部门、驻县技术指导站人员同步调查核实。7月26日18时15分许,该区域发生约12.5万立方米泥石流,因提前预警、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贴心服务,做好后方保障“守护者”

防汛救灾中,彝良县既重视抢险救援和隐患排查,也关心转移群众的生活安置,全力做好后勤保障,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全县按照隐患排查台账,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安置,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村卫生室、闲置农房等场所,规范化设立临时安置点。对行动不便的群众,党员干部肩背手扶护送至安置点;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落实“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对有条件的群众,协助其就近投亲靠友,并持续通过电话、微信了解近况,确保“转移即安心,安置有保障”。

自7月22日起,全县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及应急队伍,调用大型机械清理障碍,配合人工疏通,持续开展道路抢险保通。彝良公路分局组建3支15人的抢通小组,全力保障公路畅通和群众出行。县消防救援局出动3辆车25人,前往牛街、树林等强降雨乡镇备勤,随时应对突发险情,提供有力应急救援保障。

持续奋战,按下恢复重建“加速键”

当前,彝良县防汛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推进,党员干部坚守岗位、毫不松懈,在做好抢险救援和群众安置的同时,积极谋划灾后重建,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全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排查评估受灾房屋、道路、水利设施等,制定修复重建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和物资调配力度,优先保障群众住房重建、基础设施修复等需求。对暂时无法返家的群众,继续集中安置,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配备床铺、被褥等生活用品,每日供应餐食和饮用水。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帐篷550顶,棉被、棉衣等保暖物资2900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排涝清淤、农田消毒、抢种补种等工作120余次,调配种子40余吨、农药2吨、防疫物资1.5吨。及时启动受灾农作物及生猪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截至目前,种养业报案177件、理赔143件,受益农户29户、农业企业2家,理赔金额达16.912万元,帮助群众减少损失;指导养殖户对受损养殖大棚、鱼塘等开展清淤、消毒和畜禽补栏,推动尽快恢复生产。

清淤清障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群众参与恢复重建。大家齐心协力,用铁锹、扫帚清除淤泥、垃圾,尽快恢复环境卫生和正常秩序。县交通运输部门累计投入专业人员140人、挖掘机8台、装载机32台、渣土车63辆、抢险车22辆,清理塌方79处3.1万立方米,抢通道路5条51公里,主干道路已全面恢复通行。

卫生健康部门对受灾村庄、垃圾收集点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消杀90次,发放消毒药品90余瓶,开展健康宣传教育270次,预防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确保灾后无大疫。同时,加强受灾群众心理疏导,组织志愿者和心理专家深入安置点及群众家中,开展心理抚慰和情绪疏导,帮助群众缓解焦虑,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汛救灾战役中,彝良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担当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接下来,彝良县将按下恢复重建“加速键”,千方百计加快恢复重建进度,保障群众早日回归正常生产生活。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日报 通讯员 杨 桦 吴富阳 文/图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来源:微昭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