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出现这2种异常,或糖尿病并发症信号,提醒:多看脚,早检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20:2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2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糖尿病并不是先“闹”在血糖上,而是悄悄体现在腿脚上?

别小看腿上的小问题,有些症状可能正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先兆。尤其以下这两种表现,出现任何一种都别大意。很多人就是因为没重视,等到问题严重时才追悔莫及。

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项并发症发病率非常高,叫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它最早的信号,就藏在脚上。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明明没有磕碰,却总觉得脚底发麻、像针扎一样刺痛,甚至有时候像火烧一样疼。这些不是普通的疲劳,而是周围神经在“报警”。

根据《中国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指南(2023年版)》,约有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下肢远端的对称性感觉异常。

这不是吓唬你。神经病变一旦发展,可能会导致你对疼痛、温度的感知下降,轻微擦伤都感觉不到,最终发展成慢性足溃疡甚至截肢

好消息是,这种病变在早期是可以逆转的。只要及时发现,控制好血糖,再配合维生素B族α-硫辛酸等营养神经的药物,情况会有明显改善。

糖尿病不光“伤神经”,还会“堵血管”。

如果你发现自己走路一段时间后,小腿就开始酸胀、疼痛,坐下来休息几分钟又能缓解,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间歇性跛行,很大可能是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的表现。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曾公布一项数据: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而且很多人症状不明显,等到发现时,血管已经严重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更严重的是,下肢血管堵塞会导致脚部供血不足,组织坏死,继而引发糖尿病足,最终可能面临截肢。

所以,脚凉、走路疼、皮肤发暗千万别忽视。这些都是血管在“求救”,建议及时做下肢动脉彩超,明确血流情况。

其实糖尿病并不是专门攻击腿脚,而是因为腿脚是最容易暴露病变的地方

首先,神经末梢多、血管分布细,一旦高血糖长期存在,血管和神经最先“吃不消”。而且双脚处于身体最远端,一旦血流不畅,恢复也最困难。

再者,很多人对脚的关注度远低于手。手有点麻立刻就知道不对劲,脚麻了却常常以为是“坐久了”、“走多了”,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所以医生常说:“糖尿病患者要把脚当眼睛一样去看。”这不是夸张,而是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很多糖友自我感觉良好,就以为没事。但糖尿病的并发症,尤其是腿脚方面的,往往发展缓慢、隐匿性强,一开始几乎没有不适。

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定期检查。

以下几项是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做一次的:

·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判断有没有神经受损;

· 足底压力测试:评估脚部受力是否均衡,能预防足溃疡;

· 踝肱指数检测(ABI):反映下肢动脉是否狭窄;

· 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血流通畅情况;

· 足部皮肤、趾甲、温度、颜色等常规观察,每天自己也能做。

有些医院还设有糖尿病足门诊,可以做更系统、更专业的评估。

很多糖友每天血糖控制得挺好,但腿脚问题还是来了,为什么?很可能就是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习惯,在“默默伤脚”

比如:

· 赤脚走路:尤其在地板、地毯或户外,容易被划伤而不自知;

· 穿不合脚的鞋:挤压脚趾、磨出水泡,久而久之变成溃疡;

· 用热水泡脚:很多人脚部感觉迟钝,以为水不烫,其实已经被烫伤;

· 自己修脚茧、剪趾甲: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伤口,难以愈合;

· 不重视血糖控制:高血糖会让血管和神经持续受损。

保护好腿脚,从改掉这些坏习惯开始!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并发症是老年人才会得的,其实现在糖尿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并发症也越来越早出现。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糖尿病确诊10年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超过60%,而不少患者是在患病多年后才开始重视并发症筛查,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你可能现在只有一点脚麻,可能只是走路有点累,但千万不要等到脚坏了才想起检查。

糖尿病最可怕的不是血糖,而是它悄悄来的并发症。而腿脚,恰恰是这些并发症最早“露脸”的地方。

所以请记住这句话:糖尿病患者的脚,就是身体的晴雨表。

一旦出现麻木、刺痛、走路疼、脚发凉等症状,别犹豫,去医院查查。早发现,早干预,胜过一切治疗。

[1] 中国糖尿病足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3] 《糖尿病足:从预防到治疗》. 健康时报2024-11-15
[4]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临床路径实施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人初无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