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进入100天倒计时,光明区作为全运会重点承办赛区之一,正以最美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尤其是,当全运激情遇上骑行热爱,这座“田园里的科学城”正绽放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踏上光明骑行道,感受车轮上的诗与远方。
山水连城间,一条条蜿蜒的骑行道正串联起光明的今天与未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进入100天倒计时,光明区作为全运会重点承办赛区之一,正以最美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尤其是,当全运激情遇上骑行热爱,这座“田园里的科学城”正绽放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踏上光明骑行道,感受车轮上的诗与远方。
骑行道规划图
蓝图绘就:山水城景相融的骑行大环线
在光明,骑行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与城市对话的姿态。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城”交融景观,光明区以“山水连城”为核心理念,精心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域的骑行网络。
“1+6”特色骑行体系。记者获悉,光明区以“整体大环、局部小环”为布局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总长125公里的骑行环线体系。其中,1条65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大环线如同一条“绿链”,串联起全区重要的城市节点、功能区块、历史建筑与自然风光;6个总计60公里的特色小环线,则像点缀其间的明珠,满足不同人群的深度体验需求。
10大精品路线。光明区深度结合独特的生态本底与人文魅力,首期重点打造了10条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精品骑行路线。山、水、城、景无缝串联,让每一次踩踏都成为享受,让“出门即骑、随处可游”成为光明日常。
“一街道一主题”。光明区着力激发街道活力,引导各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最能彰显区域特色的主题骑行线路,形成“一街道一主题”,精心设计,分类分级街道骑行路线,精准匹配不同人群的兴趣偏好与能力水平,力求让每一位市民和骑行爱好者都能找到心仪的骑行体验。
蹄疾步稳:建设成果与赛事赋能双丰收
从图纸到实景,从路径到生活,光明骑行网络正加速呈现高颜值、深内涵的骑行之城风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环深圳科学技术馆骑行环线串联起科学探索、艺术人文与生态休闲,一条融合多元素的沉浸式骑行体验线已正式开放。
精品路线惊艳亮相。环深圳科学技术馆骑行环线衔接大美自然景观,串联欢乐田园、深圳科学技术馆、科学公园三大标志性节点,接驳光明地铁站、科学公园地铁站及楼村地铁站,全长约9.7公里。沿途可畅游科学公园的智慧互动景观,感受深圳科学技术馆的尖端创新展陈,邂逅国际美术馆的艺术灵感,再穿越欢乐田园的阡陌花海,实现“骑行之乐与科创之美”的完美交融。骑行爱好者王先生表示,“体验这条骑行道,感觉非常舒服。沿路经过的田园风光是深圳独有的,线路还串联起深圳科学技术馆等重要节点,科学与田园交织,非常值得来打卡。”特别是,早前建成的18.8公里示范段,作为全市首个系统化骑行道,已成为市民体验山水田园与科研人文交融的网红打卡地。
赛事矩阵点燃激情。记者获悉,2025年赛事精彩纷呈——环深圳·光明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深圳光明站)等国际赛事接连上演,“骑趣光明”品牌活动贯穿全年。未来100天及全运会期间,光明区还将承办1场国际级、2场国家级、4场省市级、12场区级赛事活动。如今,骑行不止于赛,更融入光明城市脉搏。
以“骑”为媒:文旅商融合发展再出发
站在全运会倒计时100天的节点,光明骑行发展再提速。
“骑行+”经济生态圈崛起。光明区携手喜德盛等龙头企业,构建“骑行+科研”“骑行+文旅”“骑行+赛事”“骑行+消费”融合生态。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驿站、光明湖驿站等一批精品骑行驿站投入运营,提供车辆租赁、维修补给、装备销售一站式服务。
科学城展示中心。
大力发展骑行友好酒店。光明区积极联动酒店资源,大力发展“骑行友好酒店”,并创新推出“科技馆+骑游”等主题鲜明的“两天一夜”深度游产品,将骑行深度融入过夜游体系,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科技馆。
打造骑行主题商圈。光明区联动COCOCity、蓝鲸世界等各大商圈资源,为市民游客奉上“骑行+”的多元骑行体验。在光明,骑行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领了券还没用?喜德盛喊你快来店里“薅羊毛”!
记者了解到,近期消费券使用数据显示:抢券火爆,但实际核销率有待提升——优惠不用太可惜啦。
券怎么用?记者了解到,持自行车专属消费券,到喜德盛科学城展示中心驿站等合作门店,购车、租车、买配件,单笔直接享9折,封顶省400元!
▮小结
车轮转动不息,光明向前不止。
在这片田园与科学共舞的土地上,125公里蓝图正落地生花。距离全运会开幕已不足100天,我们诚邀您跨上爱车,领取消费券,用双轮丈量光明的山水城景,用热情点燃属于这座科学新城的运动之夏!追光骑遇,不见不散;全运同欢,共创精彩!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李军涛 通讯员 雷安风 文/图
编辑 王雨莎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