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安全行业深度调整与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山石网科正以一场深刻的战略变革,试图打破行业同质化困局,实现从技术优势到商业价值的跨越。这场变革的核心,是研发成功的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双A战略”——“ASIC 解放算力、AI 解放人力”构成
在网络安全行业深度调整与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山石网科正以一场深刻的战略变革,试图打破行业同质化困局,实现从技术优势到商业价值的跨越。这场变革的核心,是研发成功的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双A战略”——“ASIC 解放算力、AI 解放人力”构成了公司突破增长瓶颈、实现扭亏增效的关键路径。
山石网科董事长兼 CEO 叶海强
为什么是ASIC?基因与战略的交汇
山石网科与ASIC芯片的渊源,可追溯至其创始团队的技术基因。公司创始人源自Netscreen——全球首家采用ASIC芯片路线的网络安全企业,而Netscreen之后,仅有Fortinet延续了这一路线。作为全球第三家成功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的企业,山石网科的突破并非偶然:最终实现一次性流片成功,背后是四五年的持续投入与历史经验的积累。
这种坚持源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刻认知。在山石网科看来,当前网络安全市场的“内卷”,本质是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若企业缺乏差异化能力,终将在价格战中迷失。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正是其差异化的核心载体:作为防火墙定制芯片,它将高频调用代码固化,释放CPU算力,不仅弥补了国产CPU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实现了系统性能的稳定性、效率提升与时延降低。用山石网科的话说,这是“ASIC for System”——为整个安全系统提供底层算力支撑,从硬件层面构建技术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的研发门槛远超资金投入。正如团队所言,即便有充足资金,也难以快速复制这一成果,其核心在于长期技术沉淀与流程把控。这种高壁垒特性,成为山石网科抵御同质化竞争的“护城河”,也为其“双A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 A 战略” 的底层逻辑:算力与效率的双重革新
在ASIC芯片之外,山石网科将AI纳入核心战略,形成“双A战略”的完整框架。二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分别指向“系统算力”与“流程效率”的优化,二者融合可有效应对“攻强守弱” 的行业常态。
“ASIC for System”的价值已逐渐显现。实测数据显示,搭载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后,防火墙应用的CPU占用率从50%以上降至个位数,性能跃升显著。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让客户对山石网科的技术路线从观望转向信任。而“AI for Process”则聚焦于内部运营的革新:通过AI优化研发流程(如AI辅助编码)、服务流程(如AI解决运维问题),释放人力成本,破解行业普遍存在的“高人力投入、低效率产出”困局。目前,山石网科的研发效率已因AI应用提升25%,印证了这一路线的可行性。
而“双A战略”的落地,正是要通过技术迭代(ASIC)与效率优化(AI),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实现从“产品认可”到“规模增长”的突破。
以 ASIC 平台切换为核心的 “两步走” 规划
山石网科制定了清晰的扭亏与增长规划,而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的量产与平台切换,是这一规划的核心支点。目前,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全平台产品切换。
公司将2023-2025年定为“调整优化期”,核心任务是完成全产品线向ASIC平台的切换。这一过程被视为“凤凰涅槃”的关键:短期来看,切换可能影响盈利稳定性,但长期而言,只有完成平台升级,才能实现成本结构优化与性能跃升。2026-2028年则为“规模跃升期”,目标是年收入从10亿元突破至20亿元,市场排名从行业十余名跻身前五。
务实 AI 观:不追风口,聚焦 “流程优化” 的落地价值
在AI大模型崛起的背景下,山石网科对网络安全的认知也在深化。公司认为,AI的普及扩大了传统安全边界,单纯依靠“建墙”式的防护设备已难以满足需求,客户真正需要的是“安全感”,而非炫技式的产品堆砌。
为此,山石网科以山石灵岩大模型应用平台为核心,秉持“开放融合、AI赋能、智慧运维”的安全理念,遵循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治理7步法, 通过“AI 安全”与“安全 AI”的双向驱动,为客户落地“一个中心、四大基石”的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全新赋能。
对于AI技术本身的应用,山石网科保持务实态度。其AI战略聚焦“流程优化”而非概念炒作,例如通过AI提升编码效率、解决标准化运维问题,而非盲目追逐大模型或智能体的商业化。公司坦言,智能体的商业模式尚在探索中,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如国有企业决策流程、云厂商自研安全能力)决定了需“先跑再说,用结果验证”,避免照搬国外经验。
结语
从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到“双A战略”,山石网科的转型路径清晰而坚定:以技术基因打破同质化困局,以效率革命重构成本结构,以生态思维拓展商业边界。在网络安全行业加速洗牌的当下,这种“技术筑基、效率突围”的策略,或许正是实现“凤凰涅槃”的关键。正如山石网科所判断,未来将是那些能将技术价值转化为商业韧性的企业在行业重构中站稳脚跟、持续生长。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