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3航站楼是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重点工程之一,与T2航站楼相比,T3航站楼的建筑规模、功能设施、旅客吞吐量等都有极大的“扩容”,新建T3航站楼面积是T2的四倍,出发大厅至最远登机口仅600米,步行不超过10分钟……
像期待已久的一次约会,这一天,来了!
从8月7日零时起,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新建T3航站楼正式投运,T2航站楼暂停使用,T1进出国际航班,其余进出港航班转场至T3航站楼运行。
今天,在青海民航发展史上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T3航站楼是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重点工程之一,与T2航站楼相比,T3航站楼的建筑规模、功能设施、旅客吞吐量等都有极大的“扩容”,新建T3航站楼面积是T2的四倍,出发大厅至最远登机口仅600米,步行不超过10分钟……
俯视西宁机场新建T3航站楼,其外观形似高原精灵——黑颈鹤即将展翅高飞,预示着这里将成为我省第一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第一对外开放门户。从这里我们启航,翻开青海连通世界的新篇章,向着丝路新港、高原枢纽的目标出发。
历经5年建设 总投资107.12亿元
这是一项总投资达107.12亿元的巨大工程!
今天,工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15.8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17.3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敞开怀抱迎接全国各地客人!
历经5年建设,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我们欣喜地看到,年旅客保障能力从700万人次跃升至2100万人次,货邮保障能力从4万吨提升至12万吨,机位数由34个增至75个,可显著提升西宁机场的集疏运能力和综合服务效能,为深度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的航空动力。
工程自动工以来,青海机场公司坚持以打造“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为根本,以建设“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为路径,面对湿陷性黄土地质缺陷、复杂工序交叉作业以及有效施工周期紧张等诸多挑战,通过建立全周期进度管控机制,创新应用扩底桩复合地基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等创新工法和先进建造技术,运用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BIM数字建模、绿色施工等新手段,在施工工艺优化、质量管控提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为工程的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最终这座历时十年谋划、五年攻坚建成的现代化航空枢纽,不仅刷新了青藏高原民航建设的纪录,成为“中华水塔”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为青海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T3航站楼,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今天,从新建成的T3航站楼进出西宁的旅客将感到无比荣幸!
俯视西宁机场新建T3航站楼,其外观形似高原精灵——黑颈鹤即将展翅飞翔,双曲面形状的航站楼出发大厅屋面波澜起伏,建筑顶棚高低错落,内嵌一颗闪耀的“青海之钻”,蕴含“三江汇聚”寓意的三条指廊和由三条蜿蜒起伏的飘带构成的航站楼主景观“中华水塔”让人联想到三江源雄浑粗犷的高原原始地貌、高耸冷峻的冰川雪山、广袤无垠的高寒草甸草原和大种群分布的高原特有野生动物。
T3航站楼到达主流程区域,围绕青海省“一芯、一环、多带”的设计理念,出发厅东西两侧设置黑颈鹤、白唇鹿景观雕塑,中间设置雪豹气模区;隔离区设置生物多样性展区,藏羚羊、牦牛景观雕塑和水上雅丹、雪豹两组主题艺术座椅;东指廊设置交互类艺术装置《河湟皮影》,中指廊设置“青海之眼”圆形大屏,到港通道墙面设置5组艺术作品,展示青海省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雄浑壮美的景色风光。
新建T3航站楼还实现了从“高原窗口”到“温暖驿站”服务升级。虽然新建T3航站楼面积是T2的四倍,但出发大厅至最远登机口仅600米,步行不超过10分钟;航站楼内设置43台自助值机设备,4座人工值机岛包含64个人工值机柜台和16个自助值机柜台,旅客值机更便利;安检环节率先提出三门闸机集中验证概念,省去人工验证步骤,13条单门双机安检通道大幅减少旅客排队等待时间;行李系统全自动托盘分拣机和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设置9个跟踪节点,实现每件行李从旅客托运到装机、从下机到旅客提取的全过程跟踪;综合交通中心与航站楼最远仅300余米,东、西停车楼设有长途客车、机场巴士、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等多种车位,换乘极快极简。
努力实现零距离换乘
今天投运后,T3航站楼小时航班时刻容量大幅提升,彻底打破制约航班增长的资源瓶颈,进一步强化西宁至重点城市“空中走廊”建设。
同时,机场与高速公路、长途汽车站也建立了高效连接,预留并优化与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项目的接驳空间和接口,进一步推进“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理念落地,助力我省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筑牢坚实基础。
来源:西宁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