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别被优绩主义骗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18:57 1

摘要:这个词来源于《精英的傲慢》,大家都争着想要成为分子式的人物,至于被迫成为分母的那部分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努力奋斗中继续向前。

最近在网上刷到了一个词——优绩主义。

这个词来源于《精英的傲慢》,大家都争着想要成为分子式的人物,至于被迫成为分母的那部分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努力奋斗中继续向前。

尤其是大学生,拿我自己来讲,从我刚入学一直到现在,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大家真的越来越卷了,卷绩点,卷排名,卷比赛等等

还有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包括但不限于大一做什么,大二做什么,我要考哪些证书,什么时候保研,什么时候考研,什么时候秋招,什么时候出国……

这所有的一切好像都需要我们立刻规划好,否则很容易会陷入一种一步错步步错的感觉。

其实优绩主义本身并没有错,追求优绩主义也在情理之中,错的是片面化,单一化,狭窄化的理解优秀这个概念。

刚上大学的时候,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打开平板胡乱写点什么,在这个“发疯”过程中也接触到了很多新领域。

从一开始给帖子写回答到投稿再到后来自己摸索着写小说,这种状态一直慢慢延续到了大三。

当我晚上熬夜码字的时候室友们都在刷题复盘,早上睁开眼却发现大家已经早早起床一起去背书了……

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自己羞耻又堕落。

当你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那一刻,恐惧心理就会迅速蔓延,在那一刻你必须做点什么去证明你和大家是一样的。

于是,那个平板再也没有打开过任何一个账号,每天都在循环播放着各种网课。

是的,我放弃了写作,每天跟着大家的步伐开始迷迷糊糊的备战考研,有时候面对妈妈的询问,“怎么突然要考研,不是想直接工作吗”

我认真想了想,说出口后却发现还是充满了不靠谱的味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大家都在考,我总不能闲着吧。”

每天看着紧迫的时间和手忙脚乱的自己,只能默默叹气。

和别人卷时间,卷正确率早已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长时间的情绪崩溃最后全部反扑到了考场上,我还记得出成绩的那个上午,看着不上不下的分数跟吃了黄连一样,身边的老师或者朋友都大力支持我走调剂。

看着几个偏远地区的学校我突然开始思考,“我到底为什么要考研呢”

或许只是单纯的不想掉队;也或许是因为一句口号“考研才能改变命运”;又或是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人上人。

但独独却忘了自己并不喜欢学术,考研除了能让我晚几年工作,好像也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我放弃了。

之前在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需要成为他人的参照,也不必为了迎合“分子”的定义而改变自己的节奏。”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权衡之后舍弃掉一些目前并不需要的或者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因此在大四的下学期,当大家再次投入到考公和考编的大军当中时,我没有像上次一样继续参与。

我注销了以前的账号,重新开始学习积累经验,每天不去焦虑室友几点起,而是惦记如何日更4000字,怎样迅速把账号做起来。

后来看着日益提高的能力和逐渐稳定的收益,心里只有说不出的满足感,再也不会因为看到别人的高绩点,比赛获奖或者是奖学金而心生嫉妒,眼中也只剩下了欣赏和赞美。

你确实很优秀,但我也没有很差劲。

我突然想起了沈月说的那句话,“我很普通,但我并不觉得普通是一个贬义词”

看着我的来时路,我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与其把自己放到一个被比较的尴尬境地,倒不如为正在努力争取的自己点个赞,普普通通的我也一样优秀。

就像书上说的,“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时节,秋菊不该拿去陪衬春天的海棠。”

不用介意自己是否是分母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100%的自己。

最后我想把自己摘抄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别被优绩主义裹挟,要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想要的资源。

以上,祝好。

来源:余百万一米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