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彩假期“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的号召,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乾州街道蔬菜社区精心组织开展了“认识五旗、致敬信仰”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志愿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彩假期“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的号召,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乾州街道蔬菜社区精心组织开展了“认识五旗、致敬信仰”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志愿者们通过寓教于乐的知识讲解、互动游戏与沉浸式手工体验,将国家象征的庄严、信仰的力量悄然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主题课程开讲,解读“五旗”深刻内涵
本次“认识五旗”主题课程作为团队“红色文化浸润”系列的开篇,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展开。志愿者们运用动画短片与生动故事,以“童言童语”为孩子们深入解读每一面旗帜的核心象征:国旗上最大的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党旗的镰刀锤头代表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工农联盟;团旗的齿轮麦穗环绕太阳与绶带,象征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队旗的五角星与火炬,寓意少先队员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火炬指引方向;军旗的“八一”标志源自南昌起义,彰显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荣传统。
志愿者课堂上与青少年的互动
趣味互动升温,深化旗帜认知
课堂上,“旗帜小侦探”趣味互动环节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志愿者们先将打乱的旗帜图案与名称卡片分发给孩子们,随后让他们迅速分组,通过仔细观察、热烈讨论来匹配图案和名称。“快看!这是队旗!我入队那天见过它!”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小朋友高举卡片,兴奋地向组内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旁边的小男孩也不甘示弱,指着一张卡片说:“这上面有‘八一’两个字,肯定是军旗!刚才老师讲过的。”互动结束后,志愿者王雅琪还专门设置了问答环节,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国旗上有几颗五角星呀?”“五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最大的五角星代表什么呢?”志愿者继续提问。一位戴眼镜的小男孩举手回答:“代表中国共产党!”得到志愿者的肯定后,他开心地坐直了身子,脸上满是自豪。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五旗”的特征在孩子们脑海中变得愈发清晰,信仰的种子也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然播撒。
小朋友回答旗帜相关问题
手工制作传情,凝聚爱国力量
紧随其后的是“巧手制作国旗”环节。孩子们专注地折叠红色卡纸,小心翼翼粘贴象征光明与希望的大小五角星。教室一时静谧,只闻纸张窸窣声和偶尔传来的小声请教:“老师,这个小五角星这样贴可以吗?”志愿者们则在各组之间来回走动,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经过一番努力,一张张亲手制作的国旗逐渐成形。看着自己制作的国旗在手中微微扬起,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老师你看!我的国旗做好啦!”稚嫩的欢呼声响彻教室,每一声都饱含着对国旗的深情。看着亲手完成的国旗在手中微扬,孩子们脸上写满喜悦与自豪。指尖流转间,抽象的爱国情怀化作可触可感的旗帜。
小朋友和志愿者一起展示亲手制作的国旗
志愿者陈丽芳在活动后表示,“孩子们动手制作国旗,将抽象情感变得具体亲近。我们期望这颗‘红色’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集体合照
据悉,“童心筑梦”实践团后续计划在“七彩假期”中推出“红色故事会”“英雄人物我来讲”“红歌嘹亮颂党恩”“探寻家乡红色印记”等系列课程,融合情景剧、绘画、朗诵、参观体验等形式拓展红色教育深度。学院负责人强调,“童心筑梦”团队将持续聚焦青少年思想引领,让信仰之光指引孩子们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复兴伟业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湖南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