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推进湘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湖南省茶业协会同业内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深入全省多地茶园、茶企实地考察,与企业交流座谈,探讨茶园管理、工艺优化、提质增效、市场拓展、标准化建设、茶文旅康养融合等问题,为科学编制《“十五五”湖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收集相
为进一步推进湘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湖南省茶业协会同业内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深入全省多地茶园、茶企实地考察,与企业交流座谈,探讨茶园管理、工艺优化、提质增效、市场拓展、标准化建设、茶文旅康养融合等问题,为科学编制《“十五五”湖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收集相关意见、建议。
构建产学研联动格局
湖南是产茶大省,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在全国版图中,湖南茶产业属于第一梯队。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湖南茶园种植面积326.42万亩,茶叶产量28.55万吨,均居全国第6位;综合产值1135.6亿元,居全国第5位;湖南红茶综合产值276亿元,品牌价值211.9亿元,安化黑茶综合产值268亿元,品牌价值52.8亿元。
近年来,湖南构建了以“潇湘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为核心的“五彩湘茶”品牌体系,其中19个品牌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批龙头企业也正在崛起。目前,湖南茶产业中共有466家规模以上企业、11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提质,湖南目前有8个茶叶创新中心、6个工程技术中心、20多个科技推广站点,产学研联动格局基本形成。
调研组发现,在湖南不少地区的茶园和茶厂里,越来越多的新机器、新技术正悄悄“施以援手”,让茶叶从种到喝都更“聪明”、更稳当。例如,益阳市依托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院士领衔-企业参与-成果转化”科创矩阵,开发出速溶茶等32类功能性茶饮及茶衍生品;常德市支持茶企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合作交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企业方面,湖南月光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合作建立科研基地,聚焦茶叶功能成分提取等进行技术攻关。此外,该公司还拥有全省首条全智能化红/绿茶生产线及专利鲜茶生产线,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年产值突破3亿元。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通过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家工作站,组建湖南红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攻关多项新技术,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应充分发挥茶产业链专家团队的智库作用,重点围绕茶产业发展短板,深入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茶健康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湖南省茶业协会秘书长王准表示,应鼓励茶企顺应城乡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积极研发生产茶食品、新式茶饮、茶日用品等新产品。“未来可以开展湖南省茶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让科技进一步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度挖掘茶文化优势
“近年来,新式茶饮消费推动茶产业不断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重旺介绍,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健康化的茶及其相关制品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去年,我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预计到2028年有望突破5300亿元。近年来,湖南的茶颜悦色、茶守艺、尚木兰亭等新式茶饮品牌也在异军突起。
此外,“茶+”新业态不断涌现,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不断提升,茶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为茶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提升了广阔空间。如长沙县“百里茶廊”观光茶带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桑植白茶成为张家界旅游伴手礼首选,去年带动旅游购物消费超10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RCEP协议生效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机遇为湘茶出口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市场打开了绿色通道,带来了更广阔的全球大舞台,这将成为湖南茶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我们要围绕做优传统茶产业、拓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推进茶文旅康养产业融合三大赛道,精准发力,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周重旺说。
“湖南茶产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说,湖南茶产业可在新式茶饮消费和大健康产品领域发力,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拓宽出口市场。上半年,湖南出口茶叶2.8万吨,同比增加33.6%;出口总值5.4亿元,增长30.4%,出口量值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茶叶实绩企业数增加9家,龙头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额占42.9%,保持39.6%的快速增长。“湘茶出海”势头强劲,湖南红茶出口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然而也要看到的是,与其他产茶制茶大省相比,湖南茶产业面临转型关口。”王准说,“品质效益有待提升、龙头引领作用不强、市场拓展能力偏弱、三产融合深度不够等,是当前湖南茶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转型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目前,湖南茶文旅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文化优势的深度挖掘;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衍生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王准表示,在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茶文旅康养产业融合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完善茶叶种质资源体系
目前,湖南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茶产业发展良好局面,茶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叶作为全省强农行动、乡村振兴的十大产业给予重点扶持。
2022年,湖南出台了《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成为继福建、贵州、湖北之后第4个出台茶产业发展条例的产茶大省。
去年12月,湖南省茶叶产业链建设召开首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全省茶叶产业链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茶产业链工作专班以及以刘仲华领衔的专家团队,明确今年要推动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制定“湖南省茶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等。
今年2月,湖南省茶叶产业链建设工作专班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并于4月联合印发《促进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着眼于全产业链谋划推进,明确5个方向19条措施,成为近3年指导和推进湖南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湖南省政协积极组织开展相关调研,为助推湖南茶产业发展凝心聚力。6月,湖南省茶叶产业链链长何寄华赴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围绕助力编制《“十五五”湖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科技赋能茶产业开展调研。
何寄华说,要着力布局好茶叶种质资源体系,挖掘收集地方种质资源,抓好种质资源的入库保护利用,做好品种评价鉴定和标识。要着力完善茶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种植生产、收集加工和提炼转化上打造标准体系,助力湘茶飘香、出湘。要着力形成“五彩湘茶”话语体系,加强品牌统筹建设,以文化和科技元素诠释茶叶的基础功能、核心价值和衍生产品,打造湘茶品牌协同传播生态圈。要着力构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体系,融合是茶叶价值实现的生命所在,是提升茶产业附加值的有效条件,要强化科技赋能、深化智慧茶园建设、凝练茶文化核心价值、构建茶文旅融合新路径,共同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力争到2027年全省茶园亩产值达到7500元,农业产值达到260亿元,出口额超14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500亿元,实现茶产业大省向强省跨越式发展。
调研组表示,将聚焦“提质、增效、品牌、融合”四大方向,制定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发展规划,有望为推动湖南茶产业在标准化种植、品牌建设、精深加工、产业融合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欧阳军 黄萍)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