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始于2025年4月的要约收购,最终以伊泰B股斥资115.8亿元拿下50.1%控股权告终,但真正的权力交接却在两个月后的股东大会上才见分晓,当新提名的6名伊泰系高管全数进驻董监事会时,这场煤炭巨头对油气上市平台的战略布局才算真正落地。
内蒙古"伊泰系"对ST新潮的百亿级资本运作已进入深水区。
这场始于2025年4月的要约收购,最终以伊泰B股斥资115.8亿元拿下50.1%控股权告终,但真正的权力交接却在两个月后的股东大会上才见分晓,当新提名的6名伊泰系高管全数进驻董监事会时,这场煤炭巨头对油气上市平台的战略布局才算真正落地。
控制权的更迭充满戏剧性,6月29日ST新潮董事会曾以7:0的悬殊票数否决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请求,彼时六家股东联合提出的董监事会改组提案被指"主体拆分违规"。但资本意志终究冲破阻力,随着伊泰系董事张钧昱接过董事长权杖,这位曾掌舵伊泰香港公司的老将,正带领ST新潮驶入"煤油联动"的新航道。
ST新潮手中美国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资产,恰与伊泰集团在鄂尔多斯的煤制油项目形成跨洲际的能源拼图。当双碳压力迫使煤化工巨头寻找转型出路时,收购方看中的不仅是ST新潮账面上的油气储量,更是其作为A股唯一具备海外油气全产业链运营能力上市公司的稀缺牌照价值。这种"煤炭现金流+油气成长性"的组合,或许能解释为何伊泰B股宁愿支付20%溢价也要虎口夺食,此前浙江金帝石油给出的收购价仅为3.10元/股,而伊泰直接将价格抬升至3.40元/股。
新董事会中,伊泰煤炭股份总裁刘春林、伊泰集团副总裁张晶泉等实权人物的入驻,暗示这绝非简单的财务投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非独立董事廉涛的任命,这位2025年5月才加入伊泰集团的新锐,空降ST新潮核心决策层,折射出伊泰系对上市公司治理架构的彻底重构。这种安排与当年德隆系操盘手法颇有几分神似,难怪市场将此次改组称为"罢免大戏"。
通过ST新潮这个跳板,当煤炭起家的董事们开始审议页岩气开发议案时,中国能源行业新旧势力的此消彼长,伊泰集团不仅打通了境内外融资通道,更巧妙完成了从"黑色能源"向"多元化能源集团"的转身。
注:仅为业内观察,不构成投资参考
来源:妖精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