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却毫无责任感。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始乱终弃。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绝认他是父亲。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花大把的时间抄写自己死去儿子的日记,凄凉至极。郭骂鲁迅衣冠禽兽,鲁迅回复五个字:文人
天天吵架,没有理解,只有埋怨,这种日子只能叫折磨,还不如单身,占30%。
只是为了生活,没有关爱,没有呵护,没有浪漫,没有交流,这种日子只能叫做搭伙,合作愉快,占30%。
偶尔吵吵架,没有大矛盾,家庭总体上比较和睦、平稳,占30%。
懂你、知你、爱你、疼你、保护你,不让你难过委屈,给你足够的安全感,相亲相爱到永远,这种日子才配的上叫余生,此生无憾,仅占10%。
(一)郭沫若
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却毫无责任感。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始乱终弃。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绝认他是父亲。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花大把的时间抄写自己死去儿子的日记,凄凉至极。郭骂鲁迅衣冠禽兽,鲁迅回复五个字:文人加流氓。
(二)老舍
年轻时家境贫困,刘姓善人资助这对孤儿寡母,送老舍出海读书,老舍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等他学成归来,大善人已经散尽家财,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成了最下等的暗娼。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说,纪念自己的初恋,一直到三十四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他的妻子胡挈青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老舍对婚姻始终缺少热情,仅有的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里,只见出于情理的愧疚,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在西南联大时他遇到才女作家赵清阁,但始终不给名分,终生未嫁,最后送老舍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文革来时,妻子率先发表大字报揭发丈夫,自沉太平湖。
(三)死缠烂打的沈从文
大师沈从文的爱情佳话,不过一场独角戏。沈从文小学毕业,被校长胡适聘为上海公学教师,爱上了学生张兆和。沈从文专写风花雪月,对传统服饰有研究。沈从文每天几封情书,疯狂追求三年九个月,蛮不讲理,把张兆和逼得无路可退。如果张兆和不答应,他就去自杀。胡适说“你只要给一点点爱,就能够拯救他的灵魂,更何况他那么有才华。你为什么不肯做善事呢?”张兆和的父母也不明确拒绝沈从文。张兆和心一软就答应了。
张兆和没有嫁给爱情,嫁给了同情和悲剧。爱情难道是做善事吗?门不当户不对,婚后性格不合,谈不拢。她没了游戏的对手,缺了征服的快感。敏感浪漫多情的沈从文绯闻不断。沈从文在婚内爱上别的女人了。听了林徽因的馊主意,沈从文提笔给妻子张兆和写了“坦白信”,将自己和女文青高青子相识、相爱的点滴一股脑儿地告诉了妻子。妻子张兆和不仅并未大度地原谅他,而且还一声不响地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
沈从文和张兆和两夫妻的感情,与林徽因与梁思成、与普通寻常夫妻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沈从文出身农家,而张兆和则生长在名门世家;沈从文年长,张兆和较之小了8岁;在性格上,沈从文是浪漫主义,而张兆和则是务实主义者;在容貌上,沈从文瘦弱普通,张兆和高挑灵秀。两人之间唯一能说得上“差不多”的只有才华一项。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的才华也并不亚于沈从文。张兆和曾把追自己的男人进行过编号,沈从文“荣幸”地排到了“青蛙十三号”。张兆和自始自终是被动的一方,她甚至一直都并未弄清楚自己对沈从文的真正感情。她并不知道,感动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成爱,但感动本身却并不是爱。
女人总是不自主地选择“爱自己”的男人嫁,而不是“自己爱”的。多半是因为女人容易在感动中误解了婚姻的本质。婚姻的本质不是爱情,不是我是否爱你,不是你是否爱我,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共同体,是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对于婚姻来说,有爱情自然是最好的,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没有爱情的话,如果能够实现利益次最大化,婚姻依然可以成立。
婚后,夫妻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不可避免地会有一次又一次的争执。沈从文开始抱怨张兆和不理解他,甚至开始怀疑妻子瞧不起她、不爱她。娶了“名门千金”的“农村娃”沈从文不可遏制的“自卑”开始爆发了。爆发的结果是,他开始向外缘去寻求证明:你看我是很优秀的,很讨女人喜欢。
张兆和认为自己属于“下嫁”。类似于白天鹅配青蛙,在已然委屈的情势下,青蛙竟然还外遇找母青蛙!张兆和的“委屈”便不可避免地直接被升级成了“侮辱”。极度伤心难过的张兆和一度与沈从文分居。即使沈从文已经和高青子彻底了断,两人虽重新住到了一起,心却再也未有过真正的碰撞。其实沈从文一生都爱着张兆和,他的出轨外遇,都只是想得到从张兆和这里未曾得到过的“理解、认同”罢了。
他一直没明白,骄傲如三姐,最容忍不了的底线就是“外遇”,一旦这个底线被触碰,伤害将永远无可挽回。一段原本注定是最美传奇的婚姻,最后却变成了冰冷的监狱,可悲可叹。1988年,沈从文的最后一句遗言是:三姐,我对不起你!让张兆和心如刀绞。张兆和整理沈从文的文稿,也没有真正原谅沈从文,始终有着解不开的结。
2003年,张兆和重病在身,有人拿沈从文的照片给她看,问这是谁时。她却含含糊糊地说“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爱没办法勉强,不爱也没办法勉强。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我本来不喜欢他,可是,他追得太厉害了,他那么爱我……”恒心与毅力往往被我们误解为真爱,其实那不过因于他性格中具备了偏执与不服输的特质。
强扭的瓜不甜。能够在一起生活一辈子,不一定就是幸福;以白头偕老来衡量伉俪情深实在太片面。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是死缠烂打。死缠烂打得来的不过是婚姻空壳子。
如果女人从未主动去爱过他,那么就算他把她当天仙,她也不会满意。女人一定要跟自己爱也爱她的人在一起,而不是跟单方面爱她的人在一起。与不爱的人在一起,一刻也不会快乐。
“势均力敌”,才能相爱,才能幸福。
心如果瞎了,长着眼睛也没用。
(四)钱钟书和杨绛的故事在今天几乎耳熟能详。
两人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依然把彼此护得非常周全,他们夫妻甚至在和别人起冲突时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
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不但不和爱好与物质有关,甚至不和名节与面子有关,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
郭沫若婚姻没有道德,所以下场凄凉。
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无感情,在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但是一到难关,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会互相损害只求自保。
沈从文的婚姻没有道德也没有感情,没有理解,没有乐趣,这种婚姻就是一监狱。
钱钟书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与乐趣,所以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代表了爱情最美好的部分。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