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 从雪域初心到热泉奔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6 15:26 1

摘要:2023年10月,川西高原的秋日氛围已臻浓厚,成熟的青稞田连绵起伏,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折射出清冷的光泽。襁褓中女儿刚刚满月,粉嫩的小脸还没褪去新生儿的褶皱,妻子的月子餐还冒着热气,我却已将行囊勒紧了肩带。车窗外,妻子抱着女儿的身影越来越小,而稻城县香格里拉镇日

文/伍翔

2023年10月,川西高原的秋日氛围已臻浓厚,成熟的青稞田连绵起伏,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折射出清冷的光泽。襁褓中女儿刚刚满月,粉嫩的小脸还没褪去新生儿的褶皱,妻子的月子餐还冒着热气,我却已将行囊勒紧了肩带。车窗外,妻子抱着女儿的身影越来越小,而稻城县香格里拉镇日美村的轮廓,正在前方的云雾里慢慢清晰——这里,将是我未来两年的“战场”。

筑牢堡垒:让党组织成为发展的“主心骨”

驻村的第一堂“课”,我从规范党支部的“三会一课” 破题。刚到村时,不少人对开会提不起劲,村两委干部有时也对工作安排含糊其辞。我深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组织生活里。我先立下规矩:每月雷打不动召开村两委工作例会,上月工作完成得怎么样、有哪些问题、这个月重点抓什么,都一条条列在纸上,谁负责的工作谁汇报,完成一项划掉一项,责任清清楚楚。而村里的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则成了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党员大会上,我鼓励大家敞开胸怀建言献策,无论是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还是对村两委、驻村队工作提意见,都欢迎畅所欲言,毫不避讳;村民大会更是热闹,男女老少挤在村委会活动室里听政策、聊家常,村里大事小情从医保缴费到项目规划,从维修道路到低保评定,都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人人都觉得心里敞亮。每次会后,我都会把大家的想法认真整理,能落实的尽快推进,暂时无法实现的也耐心做好解释。

组织日美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道路卫生整治。

组织生活的活力渐渐显现在行动上。党员志愿服务队组建起来后,每月的“主题党日”成了村里的固定日程。大家戴着红袖章清扫路边的垃圾,在村口劝导往来车辆减速慢行,提着大米和清油去看望独居的老人...今年,我结合三年纪委工作经历,给全村党员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没有念文件,而是分享了我在纪委办案期间接触到的一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件。有的村支书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惠民惠农资金,导致村民们甚至过不了一个好年;有的村会计在统计扶贫物资发放时,虚报账目,将部分物资据为己有,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却没能得到应有的救助。我一桩桩、一件件地讲述着这些发生在甘孜州村镇的真实故事,台下的党员们屏着呼吸,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课后,村会计次仁卓格感慨道:“原以为贪污腐败离我们很远,看来还得加强学习,才不至于以后走上歪路。”

扎根泥土:用真心换民心的“蜕变路”

要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光靠开会还远远不够。刚下村那阵子,能明显感受到村民们的客气与疏离,问起虫草松茸的收入怎么样,村民们也只是笑着摆手说“热哄、热哄”(藏语意为“还可以”)。有天我们驻村队去村头的铁里家走访,刚提到医保缴费,他就往藏桌边缩了缩,用藏语说了一长串话,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抵触。身旁的驻村队员益西多吉是本地人,他赶紧给我翻译:“他说家里小儿子总生病吃药,去年交了钱,报销的还没交的多,觉得这钱花得不值。”我这才明白,他不是不愿交,是没摸清政策的门道。掏出政策手册想解释,可“门诊统筹”“特殊病种报销”这些词怎么也说不透,急得额头直冒汗。那天晚上,我和两位驻村队员围在宿舍里,琢磨着怎么将这些医保术语讲得通俗易懂,并在笔记本上画出报销流程图。第二次再去铁里家,我拿出笔记本开始一笔笔算账:“阿哥你看,你们家小儿子的药费属于门诊特殊病种,每年能报五千元,住院报销比例更高,交三百多块能顶几千块用啊。”怕他没完全听懂,又特意让驻村队员益西多吉用当地藏语从头到尾仔细捋了一遍。铁里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嘴里连说“郝格松、郝格松”(藏语意为“明白了”)。第二天一早,铁里就揣着钱跑到镇政府的医保窗口,把全家五口人的医保都交了。

和脱贫户群众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这样的转变,在一次次入户走访中慢慢累积。村里的老人们大多不会用智能手机,每年社保资格认证总让他们犯难。我们专门腾出一天时间,揣着手机挨家挨户上门。有的老人行动不便躺在床上,我们就把手机凑到床边;有的老人听力不好,我们就凑到耳边一遍遍解释操作流程。队员们耐心地调整角度让老人对准镜头,轻声说着家常让他们放松下来,看着屏幕上显示认证成功,老人们脸上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那天从晨光熹微忙到暮色四合,为全村24位老人完成了认证。当最后一位老人的认证成功提示音响起时,天边的晚霞正染红雪山,老人的儿子递来的酥油茶还温着,我忽然明白,这就是最实在的民心。如今无论走进村里哪户人家,香浓的酥油茶总会冒着热气递到手中,待到起身告辞时,男女老少都会笑着挥起手,那句带着高原暖意的“伍书记,呷勒哟!”(藏语意为再见)便随着经幡的飘动,轻轻落在心坎上——我知道,这是把我当成自家人的模样。

点燃引擎:让温泉资源成为致富的“金钥匙”

日子一天天过,村民的笑脸多了,但我心里始终装着一件事:怎么让大家的腰包真正鼓起来,更要让日子过得有奔头?得益于国家的各种惠民惠农政策,村民们每年都能收到国家和政府发放的各种补贴,按时领钱成了不少人的习惯。可时间一长,大家除了等着拿钱,几乎没什么参与集体事务的热情。一次和村支书洛绒聊天的时候,他的那句“咱们村温泉的水质好得很,外面人都稀罕”点醒了我。日美村的温泉藏在山谷里,常年水温保持在40℃以上,多年前就有村民提议开发温泉,却因资金、技术等问题搁置了。“要让群众从集体经济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就得找一个能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能上手的项目。”经过村两委会议认真讨论,我们把发展方向锁定在了温泉资源开发上。

稻城县委副书记汪旭涛视察集体经济项目推进情况。

说干就干。我们把村里的账本一股脑倒在桌上,借着村委会昏黄的灯光一笔笔核对,把村级资金、产业周转金这些家底彻底摸清;随后,我和驻村队、村两委成员频繁奔走于县镇各部门,详细咨询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一次次汇报日美村温泉项目的规划与潜力,努力争取资金支持;我们多次邀请州委宣传部的领导到村实地指导,从品牌定位到宣传策略,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我们对项目发展更有底气;村民们对发展温泉集体经济也都热情高涨,主动投工投劳,男人们砌堡坎、拌水泥,女人们烧茶水、送午饭。2024年冬天,当集体经济大楼的主体工程完成建设时,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纷纷讨论着大楼投入运营后的样子,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洼西彭错到日美村实地调研。

更让人振奋的是,2025年开春,在香格里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300余万元的“双百工程”项目落地日美村;县委组织部的100余万元新型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也陆续到位。经估算,项目建成后的年利润预计达到20余万元,将直接带动全村61户340名村民年人均收入提升600余元。如今站在工地旁,看着温泉管道铺进地基,客房的隔墙逐渐砌起,就连途经的飞鸟,仿佛都在为我们振翅喝彩。今年7月,稻城县委副书记汪旭涛踩着泥浆看完工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伍书记,你们这项目有搞头!”这句话落进心里,像温泉的暖流漫过四肢百骸,浑身的劲儿都涌了上来。

开展防返贫监测工作,在田间地头为群众算好“收支账”。

转眼驻村快两年了,女儿在视频里已会喊“爸爸”,妻子总说我黑了瘦了,眼里的光却更亮了。日美村的改变,是党员们的担当,是村民们的坚韧,是这方水土的生机。或许我离开时带不走日美的雪山温泉,但火塘边的心里话、工地上的汗水、村委会的哈达,早已是最珍贵的礼物。这片土地教会我,驻村帮扶是一场双向奔赴,而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把群众的笑脸,当作最动人的追求。

来源/甘孜州委宣传部
编辑/ 毛莉泓校对/ 马俪伲
责编/ 刘睿娟
审核/ 肖宵监制/ 谭荣皓

来源:圣洁甘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