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华 909 玉米种子简介:高抗高产的夏播优选品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6 15:03 1

摘要:佳华 909 玉米种子是淮安市金色天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中熟紧凑型玉米品种,2017 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 20170004),特别适合黄淮海夏播区种植。对投资种植人员来说,选对种子是高产的第一步,佳华 909 的突出特性和稳定产量值得关注。

佳华 909 玉米种子是淮安市金色天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中熟紧凑型玉米品种,2017 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 20170004),特别适合黄淮海夏播区种植。对投资种植人员来说,选对种子是高产的第一步,佳华 909 的突出特性和稳定产量值得关注。下面从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到种植要点,把佳华 909 说清楚。

一、品种特性:高抗倒伏,耐密植

1. 植株特征

株型紧凑:佳华 909 成株株型紧凑,总叶片数 19 片左右,株高 285 厘米,穗位高 113 厘米,田间通风透光好,适合密植,每亩可种 4000-4500 株,比松散型品种多 500-1000 株。

根系发达:根系入土深、扎根广,抓地力强,抗倒伏能力突出,江苏沿海地区种植多年,在台风天气下,倒伏率仅 0.3%,比普通品种低 5%-10%。

2. 果穗及籽粒

果穗均匀:果穗呈筒形,穗轴红色,穗长 16.9 厘米,穗粗 5.0 厘米,每穗 16.1 行,每行 32.9 粒,大小均匀,没有秃尖、花粒现象,商品性好。

籽粒饱满: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 310 克,出籽率 86.3%,容重 778 克 / 升,比一般品种高出 20-30 克 / 升,淀粉含量 71.79%,适合饲料加工和粮食储备。

3. 抗病能力

抗大斑病: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强抗性,在大斑病高发年份,发病株率比对照品种低 30%,叶片保持青绿,光合作用强,不影响产量。

中抗茎腐病:对茎腐病有中等抗性,降低倒伏风险,保障植株正常生长,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病率也控制在 10% 以内。

综合抗病性好:虽然对小斑病、纹枯病、南方锈病敏感,高感瘤黑粉病、粗缩病,但通过合理防治(如播种前拌种、发病初期喷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影响,整体抗病能力能满足黄淮海地区种植需求。

二、产量表现:稳产高产,比对照增产显著

1. 区域试验产量

2014-2015 年参加江苏省普通玉米夏播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590.1 公斤,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4.8%,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都表现出稳定增产优势。

201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57.2 公斤,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7.3%,在大面积种植中,也能实现高产。

2. 实际种植案例

山东德州种植户连续 3 年种植佳华 909,平均亩产 1200 斤,最高达 1400 斤,比当地其他品种增产 100-200 斤。

河南商丘种植合作社规模化种植 500 亩,通过科学管理,亩产稳定在 1100 斤以上,比周边农户种植的普通品种增收 5%。

三、种植要点:把握关键环节,轻松实现高产

1. 播种时间

黄淮海夏播区:最佳播种时间是 6 月上旬至中旬,麦收后抢墒播种,此时土壤墒情好,温度适宜,能确保一播全苗,最晚不超过 6 月 20 日,否则生育期推迟,影响产量。

注意事项:播种前要查看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雨前播种,防止种子被冲刷或闷种,可选择雨后晴好天气播种。

2. 种植密度

常规种植:每亩种植 4000-4500 株,行距 60 厘米,株距 25-30 厘米,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调整,肥力高的地块可密植,肥力低的适当稀植。

高产栽培: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 80 厘米、窄行 40 厘米),每亩密度可增加到 4500-5000 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实现高产。

3. 田间管理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农家肥 2000 公斤 + 复合肥 30 公斤;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每亩追施尿素 20-25 公斤,促进穗分化;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千粒重。

浇水: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确保出苗整齐;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遇旱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 “卡脖旱” 和 “后期旱”。

病虫害防治: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小斑病、纹枯病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井冈霉素防治;南方锈病用三唑酮喷雾;瘤黑粉病、粗缩病以预防为主,及时拔除病株,减少传染源。

四、适合种植区域:黄淮海夏播区首选

佳华 909 经过多年试验和推广,最适合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种植,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能充分发挥品种优势。在其他类似生态区,如湖北北部、陕西关中平原,也可引种试种,但要注意当地气候特点,调整种植时间和管理措施。

佳华 909 玉米种子以其抗倒伏、耐密植、高产稳产的特性,成为黄淮海夏播区投资种植人员的理想选择。只要掌握好播种时间、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要点,就能发挥品种潜力,实现增产增收。

来源:农村的柔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