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奇迹——一位医生记录父亲车祸后的重生之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6 13:27 1

摘要:犹如晴天霹雳,我接电话的手臂僵在半空,仿佛不听使唤,大脑一片空白。“老头出车祸了”,我呆呆念叨着,不知所措,怎么会这样?就在当天上午,我们兄妹还在家庭群里热烈讨论,计划国庆假期回老家接父亲到洛阳,谁能想到不足半天的时间,命运竟如此残酷的翻转。

【生命的脆弱】灾难忽至猝不及防

2024年9月29日晚上19时19分,小妹的电话如惊雷炸响:“姐,咱叔在家门口被车撞了......”。

犹如晴天霹雳,我接电话的手臂僵在半空,仿佛不听使唤,大脑一片空白。“老头出车祸了”,我呆呆念叨着,不知所措,怎么会这样?就在当天上午,我们兄妹还在家庭群里热烈讨论,计划国庆假期回老家接父亲到洛阳,谁能想到不足半天的时间,命运竟如此残酷的翻转。

来不及多想,我和老公立刻驱车赶往县人民医院。四个小时后,我们在急诊科病房门口见到了血肉模糊、命悬一线的父亲,CT报告显示父亲全身多处骨折,面部严重受损。所幸,身为医生的大哥和三妹已从郑州先我们一步赶到,三妹彻夜守在病床旁边,我们其余人只能在急诊室外煎熬等待,每分每秒都悬着心。医生反复告知病情危重,一份份病危通知书摆在面前,签字的指尖止不住颤抖。那一夜,死亡的气息如此之近!

次日清晨,父亲病情再度恶化:意识丧失、血压骤降、小脑梗塞、气管插管......县医院已无计可施,我们兄妹心如刀绞,含泪忍痛商议转院事宜。尽管专家评估转院风险极高,尽管可能撑不到省城,但看着病床上靠呼吸机辅助才有微弱气息的父亲,我们还是决定转院——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生死面前,所有的理性判断都会败给对亲人的不舍。

【ICU病房外的37天】痛苦、希望与人性的考验

9月30日19时,父亲被紧急转入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二病区。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把父亲全然托付给医生,全家集体守在ICU门口,通过每天几分钟的医生谈话和两天一次的短暂探视了解情况,医生告诉我们,父亲深度昏迷,病情处于急性发展期,仍未脱离危险。为了给父亲增加治疗信心,我们用手机录上每个人想对父亲说的话,委托护士放给他听。以后的日子,除了在探视时一遍遍地呼唤父亲,剩下的就只能掰着手指算日子,祈祷父亲平安度过10天的危险期。

ICU病房里,父亲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每次探视,看着他毫无知觉、被各种管线缠绕的身体,听着呼吸机、透析机刺耳的声响,我们的心就像被撕裂一般。病房外,医生的话语反复拉扯,偶尔给予希望,更多的是宣告危机,多发骨折、血肿、小脑梗死、脑挫伤、肾衰、呼吸衰竭、重度肺炎,血栓......每一条都足以致命,往往刚燃起的希望,转瞬又将人抛入绝望,每一次谈话都像凌迟。每天,高额的医疗费用清单、未见起色的治疗信息、焦急无助的等待......,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黑暗隧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我们心灵的煎熬。

大姐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自父亲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她更加至诚恳切拜佛,祈求佛力加持,点长明灯、求平安符......那段时间,我们的世界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其他的一切完全停止,陪父亲共渡难关成了全家唯一的要事,心中只有一个心愿:父亲,快快醒来!

或许是我们的至诚之心感动了上天,有一天,当身上插满各种各样管子的父亲被推出来做CT检测时,在我们的呼唤声中,竟奇迹般地睁开眼睛,流下了浑浊的泪水。我们激动万分,泪流满面——父亲终于醒了!

当生命悬于一线时,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生死。ICU病房内,是浑身插满管子和各项指标异常的病人;ICU病房外,是人性的全景图。守候的家属们表情各异:有人掩面痛哭,有人低头祈祷,有人静默伫立,也有人靠聊天打发时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生命的脆弱。37天里,我们见过无情放弃治疗的,也见过家属因高额医药费陷入两难,在坚持与放弃间痛苦徘徊的,更有因精力与金钱耗尽,最终无奈签下放弃治疗同意书的……生死面前,众生皆苦。

37天,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一瞬,于我们兄弟姐妹来说,却漫长的像是一个世纪。

【生命的奇迹】中医带来的转机

2024年11月6日,历时37天ICU救治,父亲终于从昏迷中醒来,为求更精准的治疗和贴身陪伴,减少父亲独处ICU的恐惧,我们将他转入省医重症呼吸科独立病房。彼时父亲的生命体征仍如风中残烛,40余天无尿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全靠每天血液透析和输液维系,看着他因透析承受的痛苦,我们心如刀割。大哥和三妹四处奔波寻医,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中医脐针专家李瑞国主任。

奇迹在悉心治疗中发生:父亲的尿量从几乎为零,逐步增至100ml、200ml、500ml……仅7天便突破1000ml。又经近一个月调理,肾功能各项指标渐趋平稳,12月4日,他终于摆脱了血液透析管。

12月12日,经医生全面评估,为方便照料并缓解经济压力,父亲转往三妹所在的省职工医院呼吸科,开启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倾情付出孝与爱】儿女及家人的日夜守护

照顾父亲是非常艰巨的事情。父亲全身骨折,只有手能轻微活动,气管被切开,需要随时用吸痰管吸痰;没有咀嚼能力,需要胃肠管喂食营养液和研磨后的药品;为了防止褥疮,每隔两小时要拍一次背、翻一次身;ICU带来的重病肺炎导致腹泻,一天无数次大小便需要擦洗;为了保持清洁,每天要擦脸洗脚按摩......虽然请来的护工有一定的护理常识,但照顾父亲的困难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特别是夜里,一次次吸痰,一次次拍背翻身,还有父亲因长期卧床导致的暴躁脾气时常发作,糊涂时会扯管子、抓人、打人、咬人,我们与护工轮流彻夜守在他床前,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个人都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照顾父亲,无限的包容着他,无怨无悔。爱成为我们共同坚守的力量,家人亲密无间的凝聚力让我们面对重大变故时能拥有安心与温暖!

为保持空气流通、防止褥疮发生,让父亲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大姐和三妹想尽办法为父亲备下各种垫枕。这些垫枕大小不一,有的用于翻身固定,有的用于分开双腿,有的用于腋窝下面,有的用于胳膊内侧,有些在商场能买到,有些买不到。她俩亲自动手为父亲量身制作了多种形态各异的垫枕,有三角形的海绵翻身用靠垫、有荞麦壳制成的床垫和床尾用垫脚枕、有用圆筒细棉缝制成的腋下垫、腿部垫等,老人有10几个垫枕,多半都是她们创意制作的,很实用。

2024年9月29日—2025年7月25日,在长达300天的时间里,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或者说六个家庭,团结一致,悉心守护,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始终保证有人陪伴在老人身边,从未因医疗费用和照顾父亲的多寡而相互攀比计较。

正如小妹所说:“父亲是不幸的,遭此重创身心俱损;父亲又是幸运的,有大哥和三姐专业的医疗后援,更有一群绝不放弃的儿女”。

【脱离呼吸机】迎来新的希望

历时300天,在省医,尤其是省职工医院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精心护理下,在我们兄弟姐妹和护工的细心呵护下,父亲的状况奇迹般好转。2025年7月15日上午10点,父亲终于拔掉了气切管,能够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7月24日,拔掉了鼻饲管开始经口进流食。

“无管一身轻”,再次听到父亲说话的那一刻,300天的阴霾似乎被阳光刺破,这场高龄老人严重车祸的救治征途,总算望见曙光,我们兄妹心中满是欣慰与感激。

如今治疗初见成效,回望来路,精准治疗、精心护理、贴心陪伴、家人的坚持和病人的信心缺一不可。而今,88岁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康复远非易事,作为子女,我们唯有一个心愿:让他的余生,活得有质量、有尊严,安稳幸福的走过最后旅程。(作者:河南省职工医院呼吸科科室主任郭慧)

来源:健康养生大帮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