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阿姨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这个韩国姑娘拼命比划的手势,整个人都懵了。
张阿姨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这个韩国姑娘拼命比划的手势,整个人都懵了。
这个叫金美娜的外国媳妇一边用手做切西瓜的动作,一边激动地喊着:
"一片!一片!8万!"
张阿姨有些懵:"你这孩子,8万块钱买一片西瓜?你们外国人都这么有钱的吗?"
菜市场里的其他摊主和顾客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场前所未见的"天价西瓜"交易。
有人窃窃私语:"这外国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8万块买一片西瓜?"
也有人感叹:"现在的外国人真是有钱,咱们一年都挣不到8万呢!"
而这一切的起因,还要从一个星期前说起...
1
苏州正值盛夏,梧桐叶子绿得发亮,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湿热的空气中。
朴志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拖着两个大行李箱走出苏州火车站。
身边的妻子金美娜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眼中满是对陌生环境的忐忑和好奇。
金美娜用韩语小声嘀咕着,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老公,这里好热啊。"
朴志雄点点头,环顾四周拥挤的人群,心里也有些发慌:
"是啊,比首尔热多了,咱们先打车去公司安排的公寓吧。"
两个人站在出租车站台前,看着一辆辆黄色的出租车,都有些不知所措。
在韩国,他们习惯了用手机APP叫车,但在这里,语言不通,APP也不会用。
一个中年司机师傅热情地向他们招手:"坐车吗?去哪里?"
朴志雄掏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对着师傅说:
"你好,我们去...愿曲...湖东路..."
司机师傅听了一头雾水,笑着摇头:
"小伙子,你这个翻译软件读音不对,我听不懂啊。"
金美娜在一旁着急地翻找着包里的纸条,终于找到了公司提前准备的中文地址。
她把纸条递给司机师傅,紧张地说:"这里,这里。"
司机师傅接过纸条,恍然大悟:"哦,园区啊!上车吧,小两口是来苏州工作的?"
朴志雄和金美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茫然。
他们听得出司机师傅在问什么,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最终,朴志雄只能点点头,用蹩脚的中文说:"工作...是的...工作..."
车子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朴志雄和金美娜贴着车窗往外看。
古老的园林建筑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小桥流水和车水马龙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金美娜用韩语对朴志雄说:"这座城市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感觉和首尔很不一样。"
朴志雄握着妻子的手,给她一些安慰:"嗯,希望我们能快点适应这里的生活。"
到了公寓,司机师傅帮他们搬下行李,还主动向他们介绍周围的环境:
"这附近有个大润发超市,买东西很方便的,还有,前面那条街有很多小饭店,味道都不错。"
朴志雄听得一知半解,但还是礼貌地鞠躬感谢:"谢谢...谢谢师傅..."
司机师傅摆摆手,笑着开车离开了。
进了公寓,朴志雄和金美娜终于松了一口气。
公寓是公司安排的,一室一厅,虽然不大,但设施齐全,还算舒适。
金美娜坐在沙发上,有些疲惫地说:
"老公,我们明天去买点生活用品吧,冰箱里什么都没有,总不能天天叫外卖。"
朴志雄点点头:"那个司机师傅说附近有超市,我们明天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出门了,按照司机师傅的指引,他们很快找到了大润发超市。
走进超市,熟悉的购物环境让他们稍微放松了一些。
金美娜推着购物车,开始挑选商品:
"这里和韩国的超市差不多,就是有些东西不认识。"
确实,虽然超市的布局和韩国类似,但很多商品的包装和品牌都是陌生的。
朴志雄在调料区域转了半天,愣是没找到韩式辣椒酱。
朴志雄无奈地说:"算了,先买点基本的吧,等熟悉了再慢慢找。"
他们买了大米、蔬菜、肉类和一些日用品。
回到公寓后,金美娜开始整理购买的东西。
她把蔬菜一样样拿出来,发现有些菜在韩国从没见过。
金美娜拿着一把空心菜,困惑地问朴志雄:"这个是什么?"
朴志雄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也许是这里特有的蔬菜,咱们试着做做看吧。"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就这样在公寓和超市之间往返.
朴志雄白天要去公司报到,处理工作上的事情;金美娜则在家里研究各种中国蔬菜的做法,每天都是新的挑战。
金美娜期待地看着朴志雄:"老公,今天我做的那个菜,你觉得怎么样?"
朴志雄尝了一口,努力保持微笑:
"嗯...很有特色...就是有点...有点奇怪的味道..."
其实那道菜确实难以下咽,金美娜把芹菜当成韭菜,放了太多盐,又加了不合适的调料,味道可想而知。
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抱怨,他们知道这是适应新环境必须经历的过程。
第三天晚上,朴志雄下班回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公司的中国同事告诉我,超市的东西虽然方便,但是价格比较贵,他们建议我们去菜市场买菜,那里更便宜,而且更新鲜。"
金美娜眼睛一亮:"菜市场?就像韩国的传统市场一样吗?"
朴志雄说:"应该差不多吧,他们说那里有很多当地人买菜,我们可以体验一下真正的中国生活。"
金美娜兴奋地拍手:"太好了!我一直想去看看中国的传统市场是什么样子的,明天我们就去!"
这一夜,金美娜兴奋得有些睡不着。
她在想象中国的菜市场会是什么样子,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
她完全没有想到,第二天在菜市场的经历,会让她终生难忘。
第二天一早,金美娜早早起床,精心挑选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她还特意在手机里下载了几个翻译软件,希望能够和中国的摊主们正常交流。
金美娜有些紧张地问:"老公,你觉得我们能用中文买到菜吗?"
朴志雄也不太确定:"应该...应该没问题吧,实在不行,咱们就比手势。"
两人拿着环保购物袋,怀着忐忑的心情出了门。
根据同事的指引,他们要去的是离公寓不远的一个老式菜市场。
走在去菜市场的路上,金美娜一边走一边用翻译软件练习简单的中文:
"西红柿...茄子...土豆..."
她认真地跟着手机的发音练习,希望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蔬菜名称。
朴志雄看着妻子认真的样子,心里涌起一阵温暖。
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两个人相依为命,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他们感到珍贵。
朴志雄握住妻子的手:"金美娜,别太紧张,咱们就当是一次冒险,慢慢来。"
金美娜点点头,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知道,今天的菜市场之行,将是他们融入中国生活的重要一步。
2
苏州古城区的这个老菜市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一大早,各种叫卖声就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蔬菜的清香和熟食的香味。
朴志雄和金美娜站在菜市场门口,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里比他们想象的要热闹得多,也复杂得多。
金美娜紧紧抓着朴志雄的胳膊,生怕在人群中走丢:"哇,好多人啊。"
眼前的菜市场分为好几个区域:蔬菜区、肉类区、水产区、干货区,每个区域都有几十个摊位。
摊主们热情地向路过的顾客招揽生意,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朴志雄拉着金美娜往里走:"走吧,我们先去蔬菜区看看。"
蔬菜区的第一个摊位是王大妈的,她今年58岁,在这里卖菜已经十几年了。
看到两个外国面孔走过来,她眼睛一亮。
"小两口要买菜啊?来看看,今天的菜都新鲜着呢!"
金美娜听到有人和她说话,连忙掏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
但是王大妈说话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翻译软件根本识别不出来。
金美娜结结巴巴地用中文回应:"我们...要买...菜..."
王大妈更加热情了:"想买什么菜?阿拉这里什么都有!"
她指着摊位上的各种蔬菜,一样一样地介绍:
"这个是菠菜,这个是小白菜,这个是青菜..."
金美娜和朴志雄听得一头雾水,虽然每个蔬菜的名字都被翻译软件翻译了,但王大妈说话太快,而且方言味很重,他们根本跟不上节奏。
金美娜指着一把青菜,努力用中文询问价格:"这个...多少钱?"
王大妈回答:"三块钱一斤。"
金美娜在手机上查汇率,3元人民币大约是600韩币,在她看来这个价格很合理。
她点点头,伸出三根手指:"三个。"
王大妈愣了一下:"三个?你要三斤?"
金美娜以为王大妈在确认数量,继续点头:"对,三个。"
她利索地称了三斤青菜,装进袋子里:"三斤,九块钱。"
金美娜看到这么一大袋青菜,傻了,她以为"三个"就是三颗青菜,没想到变成了这么大一袋。
但是既然已经称好了,她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只能掏钱付账。
金美娜用韩语小声问朴志雄:
"老公,这菜怎么这么多啊?我们两个人根本吃不完。"
朴志雄也很困惑,但他安慰妻子:"没关系,多买点也好,省得每天都来买。"
接下来,他们又在几个摊位闹了类似的笑话。
在胡萝卜摊前,金美娜把"一根"说成了"一斤",结果买了一斤胡萝卜。
在土豆摊前,朴志雄不知道怎么说"土豆",就指着土豆说"这个,这个",结果摊主以为他要买整筐土豆。
土豆摊的老板有些怀疑地问:"小伙子,这一筐土豆30斤,90块钱,你确定要吗?"
朴志雄这才意识到误会了,连忙摆手:"不,不,不要这么多..."
他拿出手机,在翻译软件上输入"只要三个土豆",然后把屏幕给老板看。
老板看了哈哈大笑:"原来你只要三个土豆啊!那就一块钱。"
买完蔬菜,两人来到肉类区,这里的情况更加复杂。
各种部位的猪肉、牛肉、鸡肉摆得琳琅满目,而且每个部位的价格都不一样。
肉摊老板热情地问:"您要买什么肉?"
朴志雄在韩国习惯了标准化的超市包装肉类,看到这些新鲜的肉有些不知所措。
他指着一块看起来比较正常的肉说:"这个...多少钱?"
老板回答:"这个是梅花肉,18块一斤。"
"要多少?"
朴志雄完全不知道一斤是多少概念,他伸出一根手指:"一个。"
老板愣了:"一个什么?一斤?"
朴志雄点点头,以为"一斤"就是"一块"的意思。
老板给他切了一斤梅花肉,包好递给他:"18块钱。"
朴志雄看着手里的肉,发现分量比他想象的要多很多,但也只能接受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朴志雄和金美娜终于完成了他们在中国的第一次菜市场购物。
两个人提着大包小包,累得气喘吁吁。
金美娜一边走一边感叹:
"老公,今天真是太有趣了,虽然闹了很多笑话,但是这里的人都很友善。"
朴志雄点点头:"是啊,比我想象的要热闹,不过下次我们得提前准备一下,至少要知道一些基本的蔬菜名字。"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看到前面有个卖西瓜的摊位。
那些又圆又大的西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看起来特别诱人。
金美娜指着西瓜摊说:"老公,我们买个西瓜吧,天气这么热,回去切点西瓜吃正好。"
朴志雄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好啊,在韩国我们经常买切好的西瓜,这里应该也可以吧。"
两人怀着轻松的心情走向西瓜摊,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场更大的"文化冲突"正在等着他们。
卖西瓜的是张阿姨,今年55岁,在这个菜市场卖了十几年西瓜。
她的摊位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西瓜:有皮薄多汁的麒麟瓜,有个头超大的黑美人,还有条纹清晰的8424西瓜。
每一个西瓜都被她擦得干干净净,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看到两个外国面孔走过来,张阿姨热情地招呼:
"要买西瓜吗?今天的西瓜都特别好,包甜!"
金美娜看着这些西瓜,想起了在韩国买西瓜的经历。
在韩国,超市里通常会把西瓜切成块装在盒子里出售,既方便又卫生,她以为中国也是这样。
金美娜努力用中文说:"阿姨...我们要买...一块...西瓜..."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切西瓜的动作,以为这样能够表达得更清楚。
张阿姨看着金美娜的手势,心里犯了嘀咕。
在她的认知里,西瓜是按个卖的,谁会只买一块呢?而且切开的西瓜放不住,很快就会坏掉。
但是看着这对外国夫妇真诚的眼神,张阿姨还是耐心地解释起来。
她指着一个中等大小的8424西瓜说:"这个8424,正宗的,皮薄肉甜,四块钱一斤。"
这句话包含了太多信息:"8424"是西瓜品种,"正宗"说明品质好,"皮薄肉甜"是口感描述,"四块钱一斤"是价格。
但对于中文水平有限的金美娜来说,她只听懂了"四块钱"。
金美娜立刻用手机计算汇率:4元人民币约等于800韩币。
在韩国,一盒切好的西瓜大概要2000-3000韩币,800韩币买一块西瓜,这个价格简直太划算了!
她兴奋地对朴志雄说:"老公,这里的西瓜好便宜!只要800韩币一块!"
朴志雄也觉得这个价格很合理,点头表示同意。
金美娜转向张阿姨,用蹩脚的中文说:"好的,四块钱,我们要一块。"
她继续用手比划切西瓜的动作,强调她只要一块,不要整个西瓜。
张阿姨看着金美娜的手势,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想法:这个外国姑娘是不是想买四分之一个西瓜?
在张阿姨看来,这简直是不可理喻的要求。
西瓜一旦切开,就很容易变质,而且切开的西瓜也不好保存。
更重要的是,她从来没有遇到过有人要买四分之一个西瓜的。
张阿姨开始有些着急了,她摇着头,用力摆手:
"不行不行,西瓜不能切开卖!一切开就坏了!"
但是金美娜完全听不懂张阿姨的话,她看到张阿姨摇头摆手,以为是嫌钱给少了。
在韩国,她经常看到外国游客在市场上被抬高价格,她担心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金美娜有些着急了,她掏出手机,在计算器上按出8000,然后给张阿姨看:
"8000韩币!够了吗?"
张阿姨看到手机屏幕上的8000,更加困惑了。
8000块钱买一块西瓜?这外国姑娘是不是疯了?
张阿姨的声音都在颤抖:
"小姑娘,你这是要干什么?8000块钱买一块西瓜?你们外国人都这么有钱吗?"
金美娜看到张阿姨的反应,以为她还是嫌钱少。
她咬了咬牙,又在计算器上按了个0,变成了80000。
金美娜举着手机,声音有些激动:
"80000够了吧?我们就要一小块!"
她继续用手比划切西瓜的手势,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恳求。
张阿姨看着手机屏幕上的80000,整个人都傻了。
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有人愿意花8万块钱买一块西瓜!
周围的摊主和顾客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开始围过来看热闹。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张阿姨指着金美娜的手机,声音都在发抖:
"这外国姑娘要花8万块钱买一块西瓜!"
李大姐瞪大了眼睛:"8万块?买一块西瓜?她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天价西瓜到底是怎么回事。
"8万块钱买一块西瓜,这西瓜是金子做的吗?"
"这外国人是不是钱多烧的?"
"张阿姨,你发财了!8万块够你卖一年西瓜了!"
人群中的议论声越来越大,金美娜感受到了所有人的目光,心里开始紧张起来。
她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激动,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买西瓜请求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朴志雄也注意到了围观的人群,他走到金美娜身边,想要保护妻子。
但是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面孔和听不懂的议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阿姨看着金美娜真诚而困惑的眼神,心里开始有些不忍了。
她意识到这可能是个误会,但是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金美娜再次举起手机,指着屏幕上的80000,用尽可能清晰的中文说:
"8万韩币!买一片!就一小片!"
她的手势越来越夸张,几乎要哭出来了。
她不明白为什么买一片西瓜会这么困难,也不明白为什么张阿姨一直不答应她的要求。
3
张阿姨看着金美娜拼命比划的手势,心里的震惊已经达到了极点。
这个外国姑娘显然是认真的,她真的愿意花8万块钱买一片西瓜!
张阿姨喃喃自语,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我的天啊...这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事情?"
金美娜看到张阿姨还是没有回应,心里越来越着急。
她以为是自己的中文表达不够清楚,于是开始用更夸张的手势来说明。
她伸出双手,比出一个圆形,表示西瓜的形状。
然后用一只手做刀的动作,在另一只手上切下去,表示要把西瓜切开。
最后,她用拇指和食指比出一个小小的距离,表示她只要一小片。
金美娜用韩语大声说,然后又努力用中文重复:
"就这么大一片!一小片!很小很小的一片!"
周围的人群越聚越多,大家都被这场前所未见的交易吸引了。
菜市场里本来就喜欢热闹,这样的奇事更是难得一见。
朴志雄看到妻子被这么多人围观,心里既心疼又无助。
他想要帮助妻子,但是他的中文比金美娜还要差,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朴志雄用韩语小声建议:"金美娜,要不我们去别的地方买吧?"
但是金美娜已经有些固执了。
她觉得自己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买一片西瓜,为什么这么困难?她不想就这样放弃。
金美娜用韩语坚持说:"不,我就要在这里买!我就不相信买一片西瓜这么难!"
她再次转向张阿姨,这次她的态度更加坚决。
她举着手机,用力点着屏幕上的80000:"8万韩币!够了!买一片!"
张阿姨看着金美娜坚决的眼神,心里五味杂陈。
作为一个卖了十几年西瓜的人,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8万块钱,这是她好几个月的收入,但是她真的不能把西瓜切开卖给这个外国姑娘吗?
张阿姨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不是我不想卖给你,实在是..."
她停顿了一下,努力组织语言,希望能够让金美娜明白:
"这西瓜啊,一切开就坏了,放不住的,而且你这个价格真的给的太多了。"
但是金美娜完全听不懂张阿姨的解释。
她只看到张阿姨还在摇头,还在拒绝她的请求。
这时候,人群中有人开始起哄:
"张阿姨,8万块钱呢!你就卖给她吧!"
"是啊,切一小片给她有什么关系?"
"外国人有钱,你就收下吧!"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西瓜切开了怎么卖?剩下的都坏了!"
"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规矩的问题!"
"从来没听说过西瓜可以切开卖的!"
争论声越来越大,现场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
金美娜感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压力巨大。
她的眼中开始泛起泪光,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困惑和挫败。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人群中传来了一个年轻的声音:
"等等!我想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所有人都转头看向声音的来源,只见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挤过人群走了过来。
这个人叫李明,是菜市场里卖水果的,平时生意不错,为人也很热心。
李明对大家说:"我在大学的时候学过一点韩语,让我来试试能不能和她们沟通一下。"
听到有人会说韩语,金美娜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李明用蹩脚的韩语向金美娜打招呼:
"我会一点韩语,也许我能帮助你们。"
金美娜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太好了!请你帮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只想买一片西瓜!"
李明听了金美娜的话,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
他转向张阿姨和围观的人群,大声解释:
"大家别误会!她不是要花8万人民币买西瓜!她说的是8万韩币,大概相当于400多人民币,而且她要的不是四分之一个西瓜,她要的是切好的西瓜片!"
听到李明的解释,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张阿姨重复了一遍:"400多人民币?那也不少啊,够买十几个西瓜了。"
李明继续解释:"她们在韩国习惯买切好的西瓜片,就像我们买切好的哈密瓜一样,她们不知道中国的西瓜是按个卖的。"
金美娜听到李明的解释,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是这样!我们在韩国都是买切好的西瓜!"
周围的人群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
张阿姨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我还以为遇到疯子了呢。"
有人问:"那现在怎么办?他们想买切好的西瓜,但是咱们这里不卖切好的啊。"
李明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建议:
"张阿姨,要不这样,你挑一个最甜的西瓜,我帮她们买下来,然后你帮忙切开,她们拿一部分回去,剩下的我买下来。"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张阿姨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张阿姨说:"行,就这样办!我挑个最好的西瓜,保证又甜又新鲜!"
听到问题终于要解决了,金美娜和朴志雄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感激地看着李明,感谢他的帮助。
"谢谢,谢谢你!"金美娜用中文说,然后又用韩语补充:"您真是好人!"
李明笑着摆摆手:"没什么,大家都是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张阿姨开始认真地挑选西瓜。
她拍拍这个,敲敲那个,最后选中了一个中等大小的8424西瓜。
张阿姨自豪地说:"这个西瓜最好!保证又甜又沙,你们尝了就知道了!"
她熟练地用刀把西瓜切开,露出了鲜红的瓜瓤。
那红艳艳的颜色和满瓜的黑籽,看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
金美娜看到切开的西瓜,兴奋地拍手:"哇!好漂亮的西瓜!"
张阿姨切下了四分之一个西瓜,用保鲜袋装好递给金美娜:
"小姑娘,拿好了,回去赶紧吃,可甜了!"
金美娜接过西瓜,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她掏出钱包,要给张阿姨钱。
金美娜问:"多少钱?"
张阿姨说:"这四分之一个西瓜,算你12块钱吧。"
金美娜迅速计算了一下汇率,12元人民币大约是2400韩币,比她在韩国买西瓜还要便宜很多!
她高兴地掏出钱给张阿姨,然后又拿出手机,要和张阿姨合影留念。
金美娜说:"谢谢阿姨!您人真好!"
张阿姨也被金美娜的热情感染了,笑着和她合影。
周围的人看到这个温馨的场面,也都露出了笑容。
李明对围观的人群说:"好了好了,大家散了吧,误会解开了,没什么好看的了。"
人群逐渐散去,菜市场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
但是今天发生的这件事,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印象深刻。
金美娜和朴志雄拿着西瓜,准备离开菜市场。
临走前,金美娜又回头看了看张阿姨的摊位,心里充满了感激。
4
回到公寓后,金美娜和朴志雄迫不及待地品尝了张阿姨的西瓜。
咬一口下去,甜美的汁水立刻在口腔里爆发,那种清甜的味道比他们在韩国吃过的任何西瓜都要好。
金美娜幸福地眯起了眼睛:"哇,好甜啊!这西瓜太好吃了!"
朴志雄也连连点头:"确实很甜,而且很新鲜,来那个张阿姨真的很会挑西瓜。"
吃着甜美的西瓜,两人回想起今天在菜市场的经历。
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结果是美好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热情。
金美娜问:"老公,你说那个李明为什么要帮我们?他又不认识我们。"
朴志雄想了想:"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的热心肠吧,在韩国,陌生人之间很少会这样主动帮忙。"
金美娜感动地说:"是啊,还有那个张阿姨,最后对我们那么好,虽然一开始有误会,但她的心地是善良的。"
第二天,金美娜决定再去菜市场买菜。
这次她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查好了各种蔬菜的中文名字,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常用的短语写下来。
来到菜市场,金美娜首先去了张阿姨的西瓜摊。
金美娜用标准的中文打招呼:"阿姨,您好!"
张阿姨看到金美娜,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哟,小姑娘又来了!昨天的西瓜好吃吗?"
金美娜竖起大拇指:"很好吃!非常甜!我老公也说很好吃!"
张阿姨高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今天还要买西瓜吗?"
金美娜说:"今天不买西瓜,我想买点别的水果,您这里有葡萄吗?"
张阿姨指着旁边的摊位:"那边李大姐家的葡萄特别好,又甜又新鲜!"
在张阿姨的介绍下,金美娜买了一些葡萄。
李大姐听说她就是昨天要买西瓜片的外国姑娘,也非常热情。
李大姐夸奖道:"小姑娘,你中文说得真好!才一天时间,就进步这么多!"
金美娜有些不好意思:"我昨天晚上学了很久,还请教了我老公的中国同事。"
李大姐鼓励她:"你这样用心学,肯定很快就能说得很流利了,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我们。"
接下来的几天,金美娜每天都会去菜市场买菜。
她的中文水平日渐提高,和摊主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一个月后,金美娜已经完全适应了菜市场的生活。
她不仅学会了挑选新鲜的蔬菜,还学会了讨价还价。
最重要的是,她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
金美娜熟练地用中文询问:"张阿姨,今天的西瓜怎么样?"
张阿姨自豪地说:"今天的西瓜特别好!我给你挑一个最甜的!"
金美娜感激地说:"谢谢阿姨!您对我们真好!"
张阿姨笑着说:"咱们都是邻居,互相照顾是应该的,而且你们这对小夫妻人这么好,我们也喜欢你们。"
金美娜买好西瓜,准备离开的时候,张阿姨突然叫住了她。
张阿姨神秘地说:"美娜,等等!我有个东西要给你。"
张阿姨从摊位后面拿出一个小包裹,递给金美娜:
"这是我自己做的咸菜,特别下饭。你拿回去尝尝。"
金美娜接过包裹,感动得眼圈都红了:"阿姨,您太好了!这怎么好意思?"
张阿姨摆摆手:"没什么的,就是点小东西,你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能帮一点是一点。"
金美娜抱了抱张阿姨,用蹩脚的苏州话说:"嘎三意,张阿姨!"
张阿姨被金美娜的苏州话逗笑了:"哈哈,你这苏州话说得越来越好了!"
晚上,金美娜和朴志雄品尝着张阿姨做的咸菜。
那酸甜爽脆的味道,让他们想起了家乡的泡菜。
金美娜感慨地说:"老公,你说我们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好人?"
朴志雄说:"也许这就是缘分吧,而且我觉得,是你的真诚感动了他们。"
金美娜突然说:"我决定了,我要开始写博客,记录我们在中国的生活。"
朴志雄有些意外:"博客?写给谁看?"
金美娜兴奋地说:"写给韩国的朋友们看,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有多么善良和热情。也让更多韩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生活。"
很快,金美娜开始在韩国的社交平台上分享她在中国菜市场的经历,她写道:
"来中国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有很多误解,但是在苏州的菜市场,我遇到了最善良的人们,虽然语言不通,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相通的。特别是张阿姨,她就像我的中国妈妈一样照顾我们。"
她还分享了很多菜市场的照片:新鲜的蔬菜、热情的摊主、还有那个让她永远难忘的西瓜摊。
博客很快就引起了韩国网友的关注。
很多人被金美娜的经历感动,也有人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真的没想到中国人这么友善!"
"看了你的博客,我也想去中国体验一下菜市场的生活。"
"原来不同国家的人也可以这样和谐相处。"
看到网友们的积极反应,金美娜更加坚定了继续写博客的决心。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够促进中韩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三个月后,金美娜的中文已经说得相当流利了。
她不仅能够熟练地和摊主们交流,还学会了做很多中国菜。
张阿姨开玩笑地说:"美娜,你现在都是半个中国人了!说不定你的中文比我们苏州人还标准呢!"
金美娜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我还差得远呢,不过我真的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张阿姨高兴地说:"那就好!你们要在苏州待多久?"
金美娜说:"至少三年,我老公的工作合同是三年,不过我希望能够待得更久一些。"
张阿姨拍手叫好:"那太好了!我们又多了两个好邻居!"
这时候,李明也过来凑热闹:"美娜,听说你在网上写我们菜市场的故事?"
金美娜说:"是啊,很多韩国朋友都很感兴趣呢,他们都想来中国体验一下菜市场的生活。"
"那你可要多写点好话啊!"李明开玩笑地说:"把我们都写得帅一点!"
大家都被李明的话逗笑了。
金美娜认真地说:"我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你们本来就很好,不需要我美化。"
张阿姨摆摆手:"好了好了,别夸我们了,再夸我们都要不好意思了。"
六个月后,金美娜的博客已经有了很多粉丝。
她甚至开始直播自己在菜市场买菜的过程,向韩国网友实时介绍中国的菜市场文化。
金美娜对着手机镜头说:
"大家看,这是张阿姨的西瓜摊,张阿姨是最会挑西瓜的人,她挑的西瓜从来没有不甜的。"
张阿姨笑着向镜头挥手:"韩国的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苏州玩!"
虽然韩国网友听不懂张阿姨的话,但是从她真诚的笑容中,能够感受到那份善意和热情。
一年后,金美娜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
那是苏州市外事办公室发来的,邀请她担任中韩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
接受任命的那天,金美娜特意邀请了张阿姨、李明和其他菜市场的朋友们参加仪式。
金美娜在仪式上说:"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大家的帮助。"
"特别是张阿姨,她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真诚。"
张阿姨坐在台下,眼中含着泪水,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个卖西瓜的普通人,竟然能够对国际友谊做出贡献。
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起回到了菜市场,在张阿姨的西瓜摊前合影留念。
夕阳西下,菜市场渐渐安静下来。
金美娜和朴志雄手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充满了满足和幸福。
金美娜问:"老公,你说我们当初决定来中国是对的吗?"
朴志雄肯定地说:"当然是对的,我们不仅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新的家。"
金美娜说:"是啊,这里已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了,而且我们还有了这么多好朋友。"
两年后,金美娜和朴志雄决定在苏州定居。
他们在菜市场附近买了一套小房子,成为了这个社区的正式居民。
张阿姨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合不拢嘴:
"太好了!我们的美娜要成为真正的苏州人了!"
金美娜真诚地说:"张阿姨,谢谢您这两年来的照顾,您就像我的中国妈妈一样。"
张阿姨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傻孩子,说什么谢谢,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现在,每当有外国游客来到这个菜市场,摊主们都会自豪地指着金美娜说:
"看,这是我们的美娜,她是韩国人,但也是我们苏州人!"
而金美娜也会热情地为这些游客当翻译,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中国的菜市场文化。
金美娜总是这样对游客们说:
"语言可能不通,但真诚是相通的,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有多么善良。"
三年后,金美娜的第一本书《我的中国菜市场》在韩国出版了,讲述的就是她和张阿姨,以及整个菜市场的故事。
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写那次"8万韩币买西瓜"的经历,成为了最受读者喜爱的部分。
金美娜在书的后记中写道:
"一片西瓜引发的误会,最终成就了一段跨国友谊,这让我明白,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往往诞生于最意想不到的时刻。"
书的封面上,是金美娜和张阿姨在西瓜摊前的合影。
两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女人,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那笑容,跨越了语言的障碍,跨越了文化的差异,成为了人类友谊最美好的见证。
直到今天,每当有人问起金美娜为什么选择留在中国,她总是会笑着说:
"因为一片西瓜,因为一群好人,因为一个叫苏州的城市给了我家的温暖。"
而在苏州的那个菜市场里,张阿姨的西瓜摊前总是挂着一面韩国国旗和一面中国国旗,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友谊无国界,真诚无国界。
来源:张道陵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