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生就在罗马,都可以不用努力。”“这么年轻,接得住这么大一个盘吗?”当“二代”周子晗初入蝶依斓时,质疑如影随形。“创一代”父亲周石旺——这位1994年借一万块开窗帘店、到如今坐拥全国1400多家门店,佛山、株洲、杭州三大基地,一个31年品牌和企业创始人,他深
红网时刻新闻8月6日讯(通讯员 赵三星)“出生就在罗马,都可以不用努力。”“这么年轻,接得住这么大一个盘吗?”当“二代”周子晗初入蝶依斓时,质疑如影随形。“创一代”父亲周石旺——这位1994年借一万块开窗帘店、到如今坐拥全国1400多家门店,佛山、株洲、杭州三大基地,一个31年品牌和企业创始人,他深知质疑背后的分量,如何才能把“接力棒”安稳传到“二代”手里呢?
从小浸润:从缝纫机旁到董事会,让生意经“长在骨子里”
“二代”的童年,没有童话故事,只有窗帘布料的纹理与缝纫机的节奏。他作为蝶依斓最早的“原始员工”,在窗帘堆里搬运布料、踩踏缝纫机、参与安装。父亲周石旺的“窗帘班”“家具课”,成了他独特的“课外辅导”,也慢慢见证父亲从小店铺,到买地建窗帘厂,注册商标,佛山建家具厂,并开始在行业崭露头角。
初中时,周子晗的身影已出现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周石旺的理念清晰而坚定:让下一代“泡”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让责任感与对事业的敬畏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些朴素的教诲,伴随着蝶依斓在全国的不断扩张和品牌影响力的升级,深深刻入了周子晗对父亲事业的理解和认知里。
从工商管理到新媒体战场:一场两代人的“双向奔赴”
高考填志愿时,父子心照不宣,都默契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四年后,从湘潭大学工商管理毕业的周子晗,从公司基层岗位“小周”做起,没有空降“二代”的光环,开始默默积蓄力量。
2021年,当新媒体的浪潮席卷而来,周子晗敏锐地捕捉到机遇。他向父亲主动请缨:“新媒体这块,交给我吧!”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质疑:“能行吗?”“要这么多预算?”“能有效果吗?”周石旺的担忧代表了无数传统实业企业家的顾虑。然而,周子晗用行动回应:从代运营起步,到自建近百个新媒体矩阵账号;从工厂展厅直播,到联动全国1400多家经销商共同掘金线上流量池。新媒体部门在他的带领下,拉动公司零售业绩一年内增长60%。
曾经质疑的父亲,被“新媒体成绩”说服了,转而向儿子请教视频拍摄、投流策略、年轻化表达。 “前浪”与“后浪”的位置悄然互换——周石旺笑言:“做新媒体,搞流量,我甘拜下风,得跟着他玩!”蝶依斓的新媒体之火,由二代点燃,照亮了品牌年轻化的道路,也成功从窗帘、家具、整家,转型升级为全案整装。
二代接班:是品牌传承的必要条件吗?
放眼国内外,很多历史悠久的品牌,代际接班、家族传承都是品牌传承的必经之路。作为自己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做出来的品牌,培养品牌接班人,一定是品牌传承和延续的必要条件。“百年品牌之路,后面的路得让他自己去走!”周石旺深知,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交接仪式,而是延续数十年的 “商业基因培植”。 只有“一代”的放手与信任,才有“二代”的锐意与突破,两代人在碰撞中融合,在共生中彼此成就。这不是简单的“接班”,而是两代人带着对品牌共同的爱,完成的接力与超越。
传承的本质:不是复制,而是共生与新生
“真正的传承,不是打造另一个自己,而是培育出能开创新局的接班人。”周石旺说,蝶依斓31年旅程揭示了一个品牌命题就是:品牌长青的根基,在于创业精神的代际传递与焕新。当“二代”用新媒体让蝶依斓焕发新生时,“一代”看到的不只是飙升的业绩,更是儿子以年轻视角重新诠释并热爱这个行业的激情。这份源于理解、长于实践、成于创新的传承,才是品牌穿越周期、生生不息的根本答案。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