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持续高温天气使傅家庄海滨浴场迎来避暑高峰,超高的游客量让浴场呈现“下饺子”般的拥挤状态。记者获悉,仅5天时间内,因游客碰撞或海浪冲击已导致至少3名游客受伤,其中有人甚至骨折。救援人员表示,浪涌最高可达1米,游客密集区域极易发生二次碰撞。他们提醒,在海水浴
近日,持续高温天气使傅家庄海滨浴场迎来避暑高峰,超高的游客量让浴场呈现“下饺子”般的拥挤状态。记者获悉,仅5天时间内,因游客碰撞或海浪冲击已导致至少3名游客受伤,其中有人甚至骨折。救援人员表示,浪涌最高可达1米,游客密集区域极易发生二次碰撞。他们提醒,在海水浴场活动时需保持安全距离;若遭遇突发浪涌,切勿慌张。
女子膝盖遭撞击致髌骨脱臼
8月3日,家住哈尔滨的王女士带着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大连旅游,准备享受期待已久的海滨假期。8月4日中午,一家人兴致勃勃地来到著名的傅家庄海滨浴场游玩。当天海滩上人头攒动,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王女士特意选择了一个相对僻静的游玩区域。
中午11点多钟,王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下海玩耍。“我儿子套着儿童游泳圈,在浅水区开心地扑腾着海水。”王女士回忆道,“我当时背对着大海,全神贯注地看着孩子,生怕他有什么闪失。”就在这温馨的时刻,意外突然降临——一股突如其来的巨大力量猛地撞向她的右腿膝盖。“那一瞬间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我完全失去平衡。”王女士描述道,“等我反应过来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我的右腿膝盖已经完全错位变形。”王女士注意到,旁边站着一名小男孩,“他似乎是在玩水时不小心踢到了我,还向我道歉。”
剧烈的疼痛让王女士无法站立,她立即呼喊岸上的父母过来照看儿子。幸运的是,正在浴场执勤的辽东应急救援联盟蔚蓝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及时发现情况,迅速赶来协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王女士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救治。经医院详细检查,诊断结果为右腿髌骨脱臼,伴随韧带撕裂伤和严重的软组织挫伤。“现在膝盖肿得特别厉害,完全不能活动。”目前,王女士正在接受治疗。
五天至少三名游客受伤
辽东应急救援联盟蔚蓝蓝天救援队队长宫庆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大连傅家庄海滨浴场近期迎来客流高峰,整个浴场“犹如下饺子般”拥挤。据救援队统计,过去五天已至少发生三起因游客碰撞或海浪冲击导致的受伤事件。
除了王女士外,宫庆还介绍了另外两起案例:7月31日13时许,外地游客王先生在浅水区突遇大浪袭击,被海浪击倒后左腿撞击不明物体,当即疼痛难忍无法站立。经送医诊断,王先生左腿胫骨骨折,目前仍在接受治疗;8月4日14时50分许,一名女性游客因与其他游客碰撞导致腿部骨折。 近期浴场意外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游客量激增导致人员密度过大,碰撞风险显著上升;
二是近海出现约1米高的浪涌,大浪冲击易使游客失去平衡,慌乱中可能引发肢体碰撞,造成二次伤害。
——辽东应急救援联盟蔚蓝蓝天救援队队长宫庆分析
■特别提醒
海水浴场活动需保持安全距离
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面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海面上由风力直接作用产生的波浪称为风浪,这是海浪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涌浪则指由其他海区传播而来,或当地风力减弱、平息以及风向改变后残留的海面波动。
海浪预警级别分为Ⅰ、Ⅱ、Ⅲ、Ⅳ四级,警报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分别对应海浪灾害的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等级。海浪过大会产生巨大冲击力,可能造成溺水、被卷入深海或被海浪拍打致伤等事故。例如,8月1日广西就发生一起一家三口赶海时被海浪卷走的意外,其中一人不幸遇难。
宫庆特别提醒游客:
享受海水清凉时务必注意安全,建议老人和儿童选择游客较少的时段游玩;所有游客都应避免进入深水区,并时刻关注海浪变化;遇大浪天气时应避免下海,在海水浴场活动时需保持安全距离;若遭遇突发浪涌切勿慌张。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佟亮
来源: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