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西飞行学院“蓝天鸽”志愿服务队深入九江市武宁县畲族村落,通过探访文脉、解码建筑、传唱畲歌、体验美食、直播助农、设计畲村IP人偶等活动,与畲乡同胞共谱文化延续的新篇,让古老畲韵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时代活力。
江西飞行学院
“蓝天鸽”志愿服务队
怀揣着对文化传承的敬畏
与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
奔赴九江市武宁县畲族古村
以青春为砚,以实践为毫
勾勒出一幅文脉延续的青春长卷
快和小饭团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江西飞行学院“蓝天鸽”志愿服务队深入九江市武宁县畲族村落,通过探访文脉、解码建筑、传唱畲歌、体验美食、直播助农、设计畲村IP人偶等活动,与畲乡同胞共谱文化延续的新篇,让古老畲韵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时代活力。
寻访畲村非遗物 助力幼儿航空梦
实践队聚焦畲村“一老一小”,拜访畲族老人,聆听他们讲述民族服饰、山歌习俗等传统文化,探寻文化脉络。队员们携带了飞机模型,在村活动中心指导当地孩子们一起拼装,并和他们讲解了飞行原理,点燃孩子们的航空梦想,既为畲乡送去了关怀,也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技的种子。
测绘建筑寻匠心 数字传承千年艺
队员们通过访谈老工匠,挖掘了很多和建筑技艺与文化有关的故事,并运用激光测距仪等工具精准测绘,借助CAD软件绘成专业图纸,为畲乡建筑建立了数字与人文双档案,为传统村落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学唱畲歌传古韵 青春演绎扬新声
“远方的客人来嘞来咯……”,队员们向村民逐句学唱《唱起畲歌迎远客》,用方言标注音调,深入体会民歌情感与文化内涵。随后,队员们身着畲族服饰登台进行“畲乡民歌展演”,以充满青春活力的演绎展现畲族好客传统。通过沉浸式学习和舞台演绎相结合的方式,为畲族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学习畲食承古法 激活味蕾续乡情
在畲族村民的指导下,队员们亲手参与了乌米粽的制作,体验采摘、捣汁、浸米、调馅以及包粽子的全过程,感受到了“以食记节”的民俗智慧,通过深入解码畲族美食文化根脉,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温暖的味觉记忆。
躬耕田野历劳作 青春沃野助振兴
在田间地头,队员们躬身实践,深度融入乡村劳作。他们卷起裤腿,踏入水田耘禾,钻进菜地除草。劳作间隙,队员们深入农户家中,围绕作物轮种模式、耕作传统与现代技术应用等话题展开细致调研,认真记录农业生产现状。裤脚沾满的泥土,是深入基层的见证;心间满载的乡情,是青春与乡土共鸣的回响。
队员们深入调研畲族文化,精心设计了畲族专属IP人物形象及饰品。他们巧妙融合畲族传统服饰、图腾等元素,赋予了IP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充满创意的设计,既展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让古老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生机。
云端品畲粽 注入电商新动能
在直播带货活动中,队员们化身网络主播,热情地推荐当地特色非遗美食——乌米粽。他们详细了介绍乌米粽的独特制作工艺,生动地讲述其承载的畲族民俗文化内涵。镜头前,队员们现场展示乌米粽的诱人色泽与清香,并与网友积极互动,以新颖方式传播了畲族非遗美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电商新动能。
江西飞行学院“蓝天鸽”实践队
以青春为桥,以实践为阶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用心灵感悟中国精神
在探索中碰撞出
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新火花
小饭团为他们点赞!
来源:赣青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