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隐身,军方趁机夺权?核计划告急,德黑兰正上演权力游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09:27 1

摘要:以往,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那可是绝对的“存在感之王”。这位86岁的老人,掌舵伊朗这艘大船已经35年了。从总统人选到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他一句话的事。在伊朗,他不仅是最高领袖,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是“真主在世间的影子”。他的讲话,总是又长又多,充斥在伊朗的各个角

你有没有发现,德黑兰那边,最近有点反常的安静?

以往,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那可是绝对的“存在感之王”。这位86岁的老人,掌舵伊朗这艘大船已经35年了。从总统人选到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他一句话的事。在伊朗,他不仅是最高领袖,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是“真主在世间的影子”。他的讲话,总是又长又多,充斥在伊朗的各个角落。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自从前段时间跟以色列那场打了12天的硬仗之后,哈梅内伊就像“隐身”了一样。他很少公开露面,连标志性的冗长布道,也变得异常简短。

这股沉默,比任何声嘶力竭的口号都更让人心惊。德黑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叫作“不确定”的味道。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所有伊朗人的心头:我们到底谁说了算?

哈梅内伊的沉默,直接点燃了那把早就埋下的干柴——继承人问题。要知道,围绕这个位子,伊朗各路神仙早就摩拳擦掌了。现在,领袖的权威似乎出现了松动,这场权力的游戏,瞬间就从暗处搬到了台面上。

战争,往往是催化剂。刚和以色列开打时,伊朗国内确实被一股爱国主义浪潮给团结起来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电视上喊话,希望伊朗人民起义,结果呢?没几个人搭理他。伊朗人再怎么对政府不满,但在外敌面前,枪口还是一致对外的。

可惜,这种团结比夏天的冰棍还化得快。6月24日停火协议一签,分歧立马就回来了。怎么走下一步?国家往哪去?吵成了一锅粥。

有意思的是哈梅内伊的应对。他一辈子都在维护这个神权体系的稳定。为了安抚那些心里不爽的民众,他开始巧妙地打“民族主义”这张牌。你敢信吗?在7月5号,纪念先知孙子殉难的阿舒拉节上,一个极端神圣的宗教日子,哈梅内伊居然让领唱者唱起了革命前被禁的爱国歌曲《伊朗啊》

这首歌,对于经历过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人来说,承载着完全不同的记忆。同时,官方开始淡化什叶派圣徒的形象,大力宣传古波斯帝国的辉煌历史。德黑兰街头,出现了许多把波斯神话和现代主题结合起来的新广告牌。在首都的某些区域,女人们甚至不再严格佩戴头巾和穿着长袍,仿佛一夜回到了过去。

但千万别以为这是要改革开放了。这背后,是一位老辣的政治家在“维稳”。他用民族主义的糖衣,包裹住神权政治的内核,本质上是为了降低民众对政治变革的呼声。证据?战后,国家广播电台里的改革派声音被彻底清除,国内处决人数不断上升,人们盼望的政治犯大赦,影子都没有。

一切,都像是“熟悉的配方”。

就在最高领袖努力维持“一切照旧”的表象时,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迅速坐大。这就是伊朗政权的“压舱石”——伊斯兰革命卫队

革命卫队正利用来自以色列的持续威胁,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哈梅内伊在战争期间,因为安全考虑躲入掩体前,将一部分决策权下放给了将军们。这个无奈之举,却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将军们尝到了权力的滋味,而且他们有充分的理由——“保家卫国,舍我其谁?”

现在,一种非常现实的可能性摆在桌面上:军方势力会不会把哈梅内伊架空,让他变成一个象征性的傀儡领袖?

最近的一个大动作,似乎印证了这个猜测。据伊朗媒体报道,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一个新的“国防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名义上是整合国防力量,提升作战能力,应对战后复杂的安全局势。

关键在于人事安排。这个新机构的主席,由现任总统、改革派的佩泽希齐安担任。这太不寻常了。在伊朗,军权是最高领袖的专属领域,总统想插手,门都没有。现在,佩泽希齐安这个改革派,居然名正言顺地坐上了国防决策桌的主位。

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哈梅内伊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模式,可能正在被一种制度化的“集体决策”所取代。他的权力,实实在在地被分出去了。

当然,说哈梅内伊“大权旁落”还为时过早。革命卫队这把最锋利的剑,依然握在他手里。但军方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渗透,搞得卫队内部人心惶惶,互相猜忌。加上革命卫队深度参与商业,腐败问题严重,很多人都担心,它未来可能会分裂成几个各自为政、互相争利的“黑手党”山头。

权力场上,从来不缺嗅觉灵敏的“猎手”。

现任总统佩泽希齐安,想把战时的团结延续下去。他呼吁和反对派对话,甚至鼓励海外的伊朗人回国共建家园。想法很好,但他手上没牌。夏天停电停水,老百姓骂他;本币里亚尔贬值,商人不把外汇拿回国,锅也得他背。他就像一个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相比之下,两位前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哈桑鲁哈尼——的机会似乎更大。这两位在民间都有着比佩泽希齐安更深厚的基础。

尤其是鲁哈尼,他本身就是神职人员,对哈梅内伊的位子抱有期望。他认为自己能搞定和西方的关系,最近直言不讳地说,这场战争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必须纠正路线”。

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前议长阿里拉里贾尼,行事风格越来越像一个强势的影子总统。前不久,他居然率领代表团跑去莫斯科见了普京。这种级别的外交活动,本该是总统佩泽希齐安的工作。他这么一干,等于直接把现任总统晾在了一边,政治信号再明显不过。

更激进的声音来自软禁中的前总理穆萨维。这位被关了15年的老人,在7月11日发布了一份请愿书,呼吁制定一部全新的宪法,得到了数百名知识分子的联署。这代表了伊朗年轻一代的渴望:不搞修修补补,要就来一场彻底的变革。

你看,从军方到政府,从前总统到政治犯,所有人都动起来了。伊朗的政治舞台,几十年来都没这么“热闹”过。

内部的权力斗争,直接投射到了伊朗最敏感的神经上——核计划。

在被以色列和美国联手打击,并且眼睁睁看着自己在周边的代理人武装被一个个清除后,伊朗的战略目标被迫收缩了。现在,谈不上什么争夺地区霸权了,确保政权本身能够存续,成了头等大事

怎么存续?内部吵翻了天。

强硬派,特别是军方的一些人,认为越是危险,就越要加速研制出核弹。他们觉得,只有手里握着这张终极王牌,才能保证没人敢再动伊朗。

而另一派,主要是技术官僚和部分务实派,则把希望寄托在谈判桌上。他们认为,只有和美国达成协议,解除制裁,让外国投资进来,才能救活经济,从而稳固政权。

目前,球似乎踢到了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的介入,让伊朗一度非常恐慌,核协议谈判也因此搁置。但现在,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已经明确表态,德黑兰准备好重启谈判,甚至在考虑和以色列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这是一个巨大的橄榄枝。如果能谈成,伊朗将摆脱几十年的国际孤立,经济也能重获新生。

然而,最大的障碍,又回到了伊朗国内。强硬派会答应放弃核弹这个“护身符”吗?改革派有足够的权力去推动这样一份历史性的协议吗?在各方势力严重撕裂的当下,谁有那个权威和远见,来为整个国家拍板这个决定未来的方向?

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对生活在伊朗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可能不关心谁当领袖,谁当总统。他们只关心停电什么时候结束,货币贬值能不能刹住,明天的工作还有没有着落。打破外交僵局,是解决这一切民生问题的钥匙。

可惜,当下的伊朗,似乎已经找不到一个能凝聚共识、力挽狂澜的领导人了。哈梅内伊的“隐身”,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各方势力都在争抢这块蛋糕,而整个国家,却迷失在了十字路口。这场在德黑兰上演的权力大洗牌,不仅决定着伊朗8800万人的命运,也牵动着整个中东未来的走向。

来源:趣史研究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