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集镇防溺水出实招:“红漆竹竿”“爱心托管”织密生命防护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8:57 1

摘要:入夏以来,面对防溺水工作的严峻挑战,胶州市铺集镇聚焦问题、创新思路、凝聚合力,以一系列“实用”“管用”且投入有限的务实举措,构筑起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坚实防线,其“用心”与“务实”的工作作风,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注脚。

入夏以来,面对防溺水工作的严峻挑战,胶州市铺集镇聚焦问题、创新思路、凝聚合力,以一系列“实用”“管用”且投入有限的务实举措,构筑起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坚实防线,其“用心”与“务实”的工作作风,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注脚。

防溺水救援竹竿易丢失、易损坏,曾是困扰铺集镇防溺水巡逻员的老大难问题。今年,该镇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这一痛点后,镇政府没有简单重复补充,而是开动脑筋想出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妙招:为全镇补充投放的400根防溺水长竹竿统一刷上醒目的红色油漆。这一抹亮眼的红色,不仅让“救命竿”在岸边环境中极易被识别,方便危急时刻快速取用,更显著提升了公众对其公共救援属性的认知,有效减少了随意挪动或损毁的现象。“小小一桶红漆,几乎没增加什么成本,却解决了大问题,确保了这些关键救援设施时刻‘在线’。”崔家河村书记刘志强感慨道。这项源自基层智慧的“微创新”,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

铺集镇重点水域327处,水库、河流、坑塘水坝等水域类型多样,风险点各异。按照“四个一”(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长绳、一根救生长竹竿、一条宣传横幅)要求,每处水域都配备了救生设备。针对废弃大口井存在的溺水隐患,村庄采购铁丝网,对这类危险井口实施全方位围护。而针对农田里使用的灌溉井口较为隐蔽,则统一加装了牢固可靠的密封盖板,既保障了农业生产正常取水,又有效防止了群众失足坠井的风险。“以前看到这些敞口的井,心里总不踏实,现在装上盖子或围上网,感觉安全多了。”石清沟村民高大爷表示。这种“一井一策”的精细化治理,体现了精准防控的务实态度。

暑期孩子无人看管,是溺水事故高发的重要诱因。铺集镇精准对接这一需求,主动联合胶州团市委“青鸟计划”,招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16名,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开设暑期公益托管班,300余名孩子受益。托管班不仅提供课业辅导、特色课程,更将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由大学生志愿者以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授。此举有效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和留守儿童暑期看护难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了孩子独自前往危险水域的机会,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假期环境。

镇防溺办录制了防溺水宣传音频,村村“大喇叭”广播。村干部党员实行“包保工作制”,每人包联5至10名学生,定期上门提醒。在重点危险水域岸边,铺集镇安装了防水广播设备,持续循环播放清晰响亮的防溺水警示语音,时刻提醒人们远离危险。同时,镇政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2家爱心企业捐赠了200套高质量救生圈和救生长绳,这些“救命装备”被科学配置到各重点水域的显眼位置,增强了设备布置密度,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取用。村干部、网格员、党员组成的巡防队伍,在重点时段对水域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劝阻危险行为。镇政府发布《防溺水有奖举报工作管理办法》,鼓励热心群众参与防溺水工作,今年以来,有效劝阻5人次下水玩耍孩童。

为筑牢青少年防溺水安全防线,把培训预防教育做在前面,早在6月17日至18日,在胶州市应急管理局协调下,胶州市蓝天救援队深入铺集镇4所中小学校,面向2100余名师生开展“防溺水安全体感式培训”。此次培训创新采用“前置+体感”模式,救援队员化身“安全卫士”,将知识讲解与沉浸式体验紧密结合。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演练等生动形式,学生们得以“身临其境”地学习识别危险水域、掌握科学自救与互救技能、体验正确使用救生设备。蓝天救援队培训主任贾伟晨解释:“这种亲身体验与感受的培训方式,有效突破了传统说教的局限,使抽象的防溺水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操作的实践能力,孩子们也更喜欢。”。

铺集镇镇长张勇表示:“防溺水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核心在于‘用心’和‘务实’。用心,就是把每个孩子的安全都放在心上;务实,就是找准问题症结,用最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哪怕是小办法、土办法。”该镇的经验证明,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基层,只要真正心系群众安危,勇于直面问题,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整合资源,就能把“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落到实处,用扎实的行动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书写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这正是新时代基层组织力、执行力和落实力的有力彰显。铺集镇的这些“实招”,为各地做好暑期青少年安全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来源:青岛早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