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一座“新大陆”,是日本的3倍大,美国:谁发现归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8:32 1

摘要:大家都知道,海洋污染这事儿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塑料垃圾在海里堆积成灾。太平洋上有个著名的垃圾带,叫大太平洋垃圾带,位于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那片海域。

大家都知道,海洋污染这事儿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塑料垃圾在海里堆积成灾。太平洋上有个著名的垃圾带,叫大太平洋垃圾带,位于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那片海域。

它的面积估计有160万平方公里左右,日本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所以差不多是日本的4倍多,不过有些报道说3倍大,反正就是特别巨大。

这片区域不是真正的陆地,而是由各种塑料碎片、渔网残片和废弃物在洋流作用下聚集起来的。

最早发现这个垃圾带的人是美国船长查尔斯·摩尔,他在1997年参加帆船比赛返航时意外碰到这片区域,当时他看到海面上到处是塑料颗粒和碎片,密度很高,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研究和宣传这个污染问题。

摩尔出生于1947年,在加利福尼亚长滩长大,从小接触海洋,大学学化学,后来进入家族石油产品生意,但对环境越来越关注。

1980年代他成立藻谷海洋研究所,专门调查海洋污染。1997年的发现让他成为这个领域的关键人物,他后来写了书叫《塑料海洋》,详细记录垃圾带的形成和影响。

垃圾带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制品,比如瓶子、袋子和渔具,这些东西大多来自陆地河流排放和海上活动。研究显示,垃圾带里的塑料总量至少7.9万吨,其中微塑料颗粒占大头,直径小于5毫米,很难清理。

2023年,有报道提到美国卫星监测到太平洋上一个异常区域,黑压压的物体面积差不多4个日本大,正朝着中国方向漂移。

其实这不是新发现,而是垃圾带的一部分或类似积累区。中国科研团队也用卫星图像监测海洋环境,比如通过高分辨率卫星扫描北太平洋,捕捉到这片异常反射区。

中国的海洋监测中心和相关机构一直在跟踪全球垃圾带动态,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供资料显示,全球有5个主要海洋垃圾带,太平洋有两个。

中国在2023年加强了卫星遥感应用,监测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垃圾分布,这有助于全球数据共享。

垃圾带的形成跟工业发展脱不开关系。塑料发明于20世纪初,产量从1960年代开始暴增,现在全球每年生产数亿吨。

美国是塑料生产大国,占全球产量的17%左右,每年制造4200万吨塑料垃圾,人均130公斤,比欧盟总和还多。这些垃圾不少通过河流和船舶进入海洋,形成垃圾带。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早在1988年就描述过这个区域,但清理行动一直缓慢。垃圾带对生态影响大,海鸟、海龟和鱼类误食塑料导致死亡,食物链积累毒素。

研究发现,垃圾带物质近一半是渔网,来自日本、韩国、中国、美国和台湾等国的渔业活动。

中国在环保上行动早,2008年就实施限塑令,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2018年禁止进口外国垃圾,这减少了国内废弃物流入海洋。

2024年,中国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强调陆海统筹治理。相比之下,美国在塑料减量上起步晚,虽然2024年加州颁布禁塑令,从2026年生效,但全国层面回收率低,很多废品只能填埋。

国际上,中国推动联合国设立海洋污染工作组,强调全球合作,因为污染来源多国共享,不能只让一个国家负责。

关于责任划分,有些国家总想推诿。美国官员在环境会议上强调谁先监测到谁承担主要责任,这引发争议,因为垃圾来源涉及多个国家。

美国塑料出口全球,废弃物贡献大,却不愿多出资金。联合国报告指出,塑料污染是全球化问题,需要集体行动。中国表示有技术处理垃圾,但不愿独揽,因为这等于为全世界买单。

垃圾带清理技术在进步,比如海洋清理组织用网状装置捕捞碎片,到2024年底已移除超过100万磅垃圾,但只占总量的0.5%。

垃圾带增长速度快,比科学家估计快16倍,如果不处理,未来海洋生物生存更难。研究显示,2000到2023年,冰川融化加速,也间接影响洋流和垃圾分布。

中国在白皮书中提到,增强陆海污染防治协同性,把海洋保护纳入国家战略。美国的塑料垃圾危机突出,从源头减产是关键,但企业阻力大。

国际谈判推进,2024年通过决议,建立基金支持清理,各国按比例出资。

这片垃圾带提醒大家,环境保护不是哪国的事,而是全人类的。摩尔从1997年发现到现在,坚持研究,影响了全球环保运动。

他的书和报告数据详实,指出塑料持久性导致问题积累。中国的卫星监测贡献数据,帮助量化垃圾密度。垃圾带不是固定岛屿,边界模糊,随季节变化,夏季洋流强,碎片扩散广。

清理挑战大,成本高,需要技术创新。海洋清理项目用系统001装置,2018年启动,到2023年升级,捕捞效率提高。

研究发现,垃圾带生态系统变化,海生生物附着塑料生存,但这不是好事,因为毒素传播。美国的回收难题源于中国禁令后,废品堆积,填埋场负担重。

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2023年达卫星记录最高,厄尔尼诺加剧污染扩散。中国推动“以竹代塑”等替代,但需评估可持续性。

垃圾带塑料大多不可降解,沉入海底或被鱼吃掉,影响深远。摩尔2025年计划新航行,检查设备,记录变化。他的生涯从化学转环保,跨越数十年。

责任不能推给发现者,垃圾来源国要多出力。美国作为霸主,在制造污染上领先,却在会议上回避承诺。

中国站在人类角度,分享监测数据,力求共同解决。民众注意生活细节,减少塑料使用,回收衣裤,避免土地危害。地球是共同家园,保护它从每个人做起。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