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21亮相后,从《国家利益》到《空军与太空部队杂志》,几乎所有主流军事媒体都在渲染同一个观点——这架耗资550亿美元的隐身轰炸机,就是美国为了应对中国军事崛起而量身定制的"猎杀工具"。
B-21亮相后,从《国家利益》到《空军与太空部队杂志》,几乎所有主流军事媒体都在渲染同一个观点——这架耗资550亿美元的隐身轰炸机,就是美国为了应对中国军事崛起而量身定制的"猎杀工具"。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场隐身与反隐身的较量,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2011年,美国空军启动了"长程打击轰炸机计划",当时美军发现自己的B-1和B-2轰炸机都有点老态龙钟了,特别是B-2,虽然隐身性能不错,但单机成本高达20亿美元,整个项目只造了21架就停产了。
2015年10月,经过激烈竞标,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击败了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的联合团队,拿下了这个大单。整个项目预算超过550亿美元,计划生产至少100架。平均下来,每架B-21的成本约7.5亿美元,虽然比B-2便宜了不少,但依然是天价。
项目推进速度其实挺快的。2022年12月2日,B-21在加州帕姆代尔工厂首次公开亮相。2023年11月10日,这家伙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了首飞,从纸面设计到飞上天空,总共用了12年时间。
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美国这么急着搞B-21?答案就藏在五角大楼的年度报告里。美国国防部在2024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核武器库到2035年可能达到1500枚,而B-21就是美国的回应方案。参议员迈克·朗兹在2023年4月的讲话中说得更直白:"B-21是专门针对中国的威慑武器。"
现在咱们来说说美媒爆料的核心内容。据《国家利益》等媒体报道,B-21的主要任务就是猎杀中国的东风-41洲际导弹发射设施。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仔细想想还真有道理。
东风-41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中国最先进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射程超过1万公里,能携带多个分导式弹头,理论上可以覆盖美国本土任何目标。更要命的是,它有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是固定的地下发射井,另一种是移动发射车。
固定发射井虽然防护力强,但位置相对固定,美军通过卫星侦察大概能掌握位置。移动发射车就麻烦多了,这些大家伙可以在公路上到处跑,想找到它们就像大海捞针。但B-21的设计思路就是:我隐身飞过去,靠近了再用精确制导武器一锅端。
美媒的分析逻辑是这样的:B-21的作战半径约5000公里,通过空中加油可以扩展到全球范围。从关岛或澳大利亚的基地起飞,完全可以覆盖中国内陆的导弹发射阵地。它能携带B61-13核弹、JASSM-ER巡航导弹(射程1000公里)等各种武器,实现"核常兼备"的打击能力。
而且B-21不只是个轰炸机,它还整合了最新的JADC2系统,可以和卫星、F-35战斗机、无人机群协同作战。卫星先定位目标,F-35提供护航,B-21隐身突进投弹,然后无人机群评估毁伤效果。这就是美军设想的"侦-控-打-评"闭环作战模式。
不过话说回来,美媒这么大张旗鼓地炒作B-21的"猎杀"使命,很可能也有为项目造势的意图。毕竟550亿美元的投入,总得向国会和纳税人证明这钱花得值不值。
B-21的技术确实有两把刷子。它采用飞翼布局,比B-2更小更精致,全长约16米,翼展超过40米,最大起飞重量70多吨。外形设计非常讲究,进气道更加平滑,风挡玻璃面积缩小,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
据美军透露,B-21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可能小于0.001平方米,比B-2还要优秀。更厉害的是,它不只有雷达隐身能力,还能减少红外和电磁信号,实现"全频谱隐身"。理论上,连S-400、S-500这样的先进防空系统都很难发现它。
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这些年来,中国在反隐身技术方面进展很快。红旗-9B防空导弹系统、DF-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可达马赫6)、JY-27A米波反隐身雷达等装备陆续部署。特别是高超音速武器,美媒都承认这可能是B-21的克星。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军的F-117隐身战斗机被南斯拉夫军队击落,当时全世界都震惊了——原来隐身战机不是无敌的!那次击落事件给了所有军事专家一个重要启示:再先进的隐身技术,在面对针对性的反制手段时,也有可能失效。
中国在这方面学得很快。据《亚洲时报》2025年1月的报道,中国的空射高超音速导弹能以马赫6的速度拦截高速目标,这对B-21来说绝对是个威胁。而且,B-21虽然隐身,但它需要空中加油来扩展航程,加油机可没有隐身能力,这就给了对方锁定目标的机会。
而且,B-21的前沿基地也面临威胁。关岛虽然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支点,但它完全在中国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覆盖范围内。一旦发生冲突,这些基地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更别说让B-21安全起降了。
B-21的出现,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中国的回应也很快:加速研发轰-20隐身轰炸机。2024年11月,轰-20的概念图曝光,同样采用飞翼设计,预计航程8500公里,能够实现核常两用。
你有B-21,我就搞轰-20;你说能猎杀我的导弹,我就发展更多更先进的导弹。《环球时报》在2022年12月就质疑过,B-21真的能突破中国的防空网吗?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
再来算算经济账,B-21项目虽然预算550亿美元,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2025年6月报告了项目亏损,成本上涨让人担心会影响采购数量。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专家建议,美军应该采购200架B-21,以3:1的比例替换现有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但现在美军的比例是15:1,过度依赖短程飞机。
中国这边的投入也不小,虽然具体数字没有公开,但从轰-20、DF-17等项目的推进速度来看,投入肯定不少。
不过,B-21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理论上可以在未来集成高超音速武器等新装备。但这需要时间和更多资金。中国的DF-17已经部署,而美国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还在测试阶段。在某些领域,中国甚至走在了前面。
军备竞赛的逻辑就是这样:一方的进攻性武器,必然催生另一方的防御性武器;一方的技术突破,必然推动另一方的技术追赶。
来源:百科密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