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这方案简直绝了,换别人肯定想不出来!"刚入职的小王被同事这句话捧得飘飘然,结果方案落地时漏洞百出,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
"你这方案简直绝了,换别人肯定想不出来!"刚入职的小王被同事这句话捧得飘飘然,结果方案落地时漏洞百出,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
这场景在职场里太常见了——那些把你夸上天的"好人",往往才是最该防备的。
真正心眼坏的人,从不会跟你正面硬刚。
他们就像披着羊皮的狼,最擅长的武器就是"糖衣炮弹"。
你刚取得点成绩,他们比谁都积极鼓掌;你稍微犯点错,他们反而轻描淡写说"没事儿"。
这种表面上的包容,实则是在纵容你继续犯错,等你摔跟头时,他们早就躲得远远的看笑话。
更可怕的是,这类人特别会"看人下菜碟"。
你要是性格要强,他们就变着法儿夸你"能力超群";你要是缺乏自信,他们就天天念叨"这事非你莫属"。
他们的话术永远让你觉得"我就是最棒的",直到你在自我膨胀中迷失方向,才发现早已掉进他们挖好的坑里。
一、捧杀比刀剑更狠。
唐朝天宝年间,李隆基坐在金銮殿上,看着满朝文武齐声高呼"吾皇圣明",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时的他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自己会仓皇逃出长安,在马嵬坡前眼睁睁看着杨贵妃香消玉殒。
"这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还新鲜如初,全赖陛下圣德感天!"杨国忠捧着玉盘献上荔枝时,李隆基正搂着杨贵妃调笑。
这位宰相最擅长的就是顺着皇帝的心思说话,把"圣明"二字挂在嘴边。
"陛下,安禄山那胡儿对您可是忠心耿耿啊!"高力士在一旁帮腔。
他亲眼见过安禄山为表忠心,在殿前跳胡旋舞跳到昏厥,却忘了提醒皇帝:能把马屁拍到这种地步的人,心机该有多深。
当安史叛军攻破潼关时,李隆基才如梦初醒。
他在逃亡路上对着天空怒吼:"满朝文武都在骗朕!"
可这时候再骂街有什么用?
那些年把他捧上天的"忠臣",早就把大唐江山掏成了空壳。
刀剑能伤人,捧杀能灭国。
最毒的毒药,往往裹着糖衣。
二、你身边藏着多少捧杀高手?
"张总这个决策太英明了!"
"王经理眼光就是独到!"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赞美声,让新来的实习生小李皱起了眉头。
他偷偷问带教老师:"大家怎么跟拍马屁似的?"
老师冷笑一声:"小伙子,这哪是拍马屁?这是捧杀。等哪天张总的决策真出了问题,你看还有几个人会站出来提醒?"
这话让小李想起上周的会议。
当时张总提出要砍掉一个盈利项目,全场鸦雀无声。
只有市场部老刘突然站起来:"张总这个思路太超前了!我们得跟上您的战略眼光!"
结果三个月后,公司因为这个决定损失了两百万。
"老刘呢?"小李问。
"他啊?"老师摇头,"早就调去清闲部门喝茶看报了。反正亏的不是他的钱,拍马屁又不费力气。"
"为啥大家都不说真话?"
"说真话要承担责任,说好话能落人情。换你你选哪个?"
三、家庭关系里的"温柔陷阱"
"我闺女就是天生丽质!"王阿姨逢人就夸女儿漂亮,从不说她该减肥了。
"我儿子聪明绝顶!"李叔叔总把"天才"挂在嘴边,哪怕儿子数学考了30分。
这种"鼓励式教育"看似温暖,实则暗藏杀机。
心理咨询师陈老师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有个孩子都上初中了,连鞋带都不会系。他妈还跟我说'我家宝贝金贵,这些粗活不用学'。"
更可怕的是这种思维会遗传。
当王阿姨的女儿因为肥胖被男友嫌弃时,她第一反应不是反思教育方式,而是骂对方"有眼无珠":"我闺女这么优秀,是他配不上!"
溺爱不是爱,是慢性毒药。
把孩子捧上天的父母,终将亲手把他们推下悬崖。
四、三招破解捧杀术。
1、建立"赞美过滤器"
下次听到"你太厉害了"时,先别急着飘。
问问自己:他说的是事实还是感觉?有具体事例支撑吗?
比如有人说"你方案写得好",你可以追问:"具体哪里写得好?是结构清晰还是数据详实?"
真话经得起推敲,马屁经不起细问。
2、培养"逆耳忠言"的思维。
找几个敢说真话的朋友,定期互相"泼冷水"。
老周就有个"骂友群",群里规定:夸人要罚款,挑刺有奖励。
他说:"在这个群里被骂得越狠,出去混得越稳。"
3、练习"自我否定"心法。
每天睡前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哪里做得不够好?别人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如果重新来过会怎么改进?
曾国藩能成为晚清名臣,靠的就是每天写日记骂自己"虚伪""浮躁"。
看一个人能不能成大事,别看他怎么对待批评,要看他怎么对待赞美。
项羽听到"霸王"的称号就飘飘然,最终乌江自刎;刘邦被骂"流氓"也不恼,反而笑纳"沛公"的称呼,最后得了天下。
怎么识别这类"笑面虎"?
记住三点:看行动不看甜言,看结果不看承诺,看长期不看短期。
能让你清醒的从来不是打脸,而是照镜子。
真正的成熟,是听得进真话,扛得住赞美,在糖衣炮弹中依然能走出笔直的人生轨迹。
来源: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