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 月 29 日上周二,理想 i8 新车发布,共有三个版本,Pro 版售价 32.18 万元,Max 版 34.98 万元,Ultra 版 36.98 万元。
又开眼了,上市仅一周,理想 i8 紧急修改SKU。
7 月 29 日上周二,理想 i8 新车发布,共有三个版本,Pro 版售价 32.18 万元,Max 版 34.98 万元,Ultra 版 36.98 万元。
但仅仅一周后,8 月 5 日,理想汽车董事长、CEO 李想也在微博发话了:「听大家劝!咱们不纠结了,以后i8只有一个版本,标配即顶配,一口价33.98万元」。
理想 i8 把中间的 Max 版变成了唯一的「顶配版」,直接砍掉了另外两个版本。
被认为有些执拗的李想,也开始听劝了 | 图片来源:李想微博
李想本人也大方承认,之前搞好几个版本是「惯性思维」犯了错,所以采用了当年理想 ONE 靠着「一个版本打天下」的策略。
消息发布后,截至发稿,理想港股股价上涨 1.28% 到 102.5 港币,最新总市值为 2194.4 亿港币。
为啥理想 i8 要紧急修改 SKU?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01李想开始「听劝」?理想 i8,作为理想家族的第一款纯电 SUV,上市之初被寄予厚望。
但一上市,用户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些让人「挠头」的问题:作为一款起步价超过 32 万的车,Pro 版竟然连理想标志性的「冰箱」都没有;而 Max 版,又缺少了很多人想要的后排娱乐屏。
更尴尬的是,一些核心配置,i8 竟然还不如自家更便宜的车型理想 L6。这就让很多准备好钱包的消费者感觉「不划算」,心里犯了嘀咕:
花更多的钱,体验反而「降级」了?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做出这个决策时,正处于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中。i8 上市后不久,一个关于它和乘龙卡车对撞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甚至还有关于「理想车主素质」的各种负面话题。
理想 i8 是理想汽车调整策略后,重回纯电市场的关键一步 |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市场的冷淡和议论,很快就反映在了订单数据上。理想自己都承认,出乎他们预料的是,有超过 98% 的用户选择了理想 i8 Max 和 Ultra 车型。
同时,2025 年 8 月 4 日,汽车博主「孙少军」在直播中,披露理想汽车上周订单数据:理想上周新增订单约 13000 单,其中 i8 大定订单达 6000 单左右。顶配 Ultra 版占了 70%,高配 Max 版占 20%。
这意味着什么?——那个本应是「走量担当」的入门版 Pro,几乎无人问津。用户用真金白银投了票,清晰地告诉理想:我们不想要一个「阉割版」的理想,我们要的是那个配置拉满、一步到位的体验。
理想 i8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更大的内部空间|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面对这样的市场反馈,理想汽车做出了一个有些惊人的决定:「急刹车」,调整产品策略。
他们想起了自己的「成功密码」——当年,理想的第一款车「理想 ONE」之所以能一炮而红,靠的正是「标配即顶配」的策略。除了颜色,所有功能一次性给你,不让消费者纠结。于是,理想 i8 迅速「回归初心」,将三个版本合并为一个优化后的「唯一版」。
这个「急刹车」的代价有多大?这绝非李想发一条微博那么简单,纠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成本。
因为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业产品,其供应链管理以「年」为单位规划。一周内的突然转向,会对生产和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
首先,理想一定已经为 Pro 版和 Max 版采购了大量专属零部件,可能瞬间变成了「呆滞库存」。如何消化?要么折价处理给供应商,要么只能计提损失,这是一笔不小的浪费。
同时,理想突然取消 Pro 和 Ultra 两个版本的订单,意味着对应的供应商要承受生产计划作废、已备物料积压、生产线调整的损失。虽然理想是「甲方爸爸」,但这样做无疑会考验与合作伙伴的长期关系。
02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犯错那么,付出了这么大代价,理想 i8 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是:不一定。
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战术」上的修正,往往很难完全弥补「战略」上的失误。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个另一个案例:小鹏 G9。
2022 年,小鹏 G9 被寄予厚望,其产品力本身相当出色。然而,在第一次发布时,因其极其复杂的版本(SKU)和令人困惑的选装逻辑,遭到了市场的广泛批评。尽管小鹏汽车在 48 小时内迅速反应,推出了简化的「二次上市」方案,展现了惊人的纠错速度和诚意。
小鹏 G9 是小鹏汽车品牌向上的关键一环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但结果如何?这次堪称神速的「战术补救」,并没能扭转 G9 的命运。它后来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最终没能成为大家期待的「爆款」。
你可能会想,这是不是只有小鹏才犯的错?不,即便是如今的「优等生」——理想汽车,也为此交过学费。去年 3 月,在理想纯电 MPV车型 MEGA 正式上市 20 天后,李想发布了内部信,承认产品在节奏、目标两方面出现了判断错误。
这两个案例,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在战略层面,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像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满盘皆输。
一次失败,是否能够挽救,可能不得而知。其实,与其纠结失败本身,更重要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
李想大方承认,这次理想 i8 主要是因为团队陷入了「惯性思维」。这句话背后,是一种了不起的品质——诚实。
简单来说,就是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在成长和创业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身边的友商,而是那个沉浸在过去成功里,听不进意见的「我」。
真正的强大,不是说你永远不会犯错——因为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强大,是当你犯了错误时,敢于承认「我错了」,并且立刻去改正它。
来源:乔布斯北京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