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古诗词三十首赏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4-08-07 13:58 1

摘要:​今日(8月7日)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夏去秋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

#今日立秋#​今日(8月7日)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夏去秋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记录我的2024##夏日生活打卡季##天天古诗词#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吹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使得清晨空气中的水汽在庄稼和草地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昨日午时秋,西风夜转头。

吹来溪外雨,藏却树间楼。

暝带栖鸦色,凉催客燕愁。

一樽吟未了,衰鬓早飕飕。”

三候寒蝉鸣:这个时期秋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说明暑热已经过去,天气逐渐转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立秋偶作》

宋•苏辙

十年忧患本谁知,惭愧仙翁有旧期。

度岭还家天许我,斸山种粟我尤谁。

秋风欲践故人约,春气潜通病树滋。

心似死灰须似雪,眼看多事亦奚为。

【赏析】十年的忧患,原本谁能了解?我为自己的愧疚,觉得对仙翁有了以前的承诺未能兑现。度过了高岭回家,是上天许可了我。砍伐了山上种植庄稼,是我自己的努力。我要问,还有谁比我更努力?秋风吹来,我心中思念着故人的约定。春天的气息悄悄地滋润着患病的树木。我内心的痛苦像死灰般沉重,但我外表必须像雪一样纯洁。眼睛看着多种多事,我又能为这些烦恼做什么呢?

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十年中困难与忧虑的体验,感到对仙翁有未兑现的承诺而愧疚。他回家种植庄稼,虽然努力但感到不知道比谁更辛勤。诗人思念故人的约定,而春风却带来新的生机。他内心矛盾,感觉心灵已死,却必须外表无瑕。对于身边的多事之事,他感到无可奈何。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2、《立秋后》

宋•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着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赏析】伏中炎热,烈日下使人皮肤焦干,骨头也感受到煎熬;及至秋末时节,清风吹拂,悦人心神,舒展肺腑,润泽肝脏。天地间似乎没有仁慈之心,谁会怜惜你?在这世间,身心没有着落,偶尔能够得到安宁。经过长久岁月的流逝,诗书学问也被时间所消磨,毛色的衣裳仍需准备迎接寒冷的时节。妄想许下百年的宏愿是否能实现?与其去考虑未来的事情,不如暂时停下脚步,一天一天地盘桓于眼前的事物中。

此詩以描写炎热夏季与凉爽秋季的感受为主,抒发了人生无常和短暂的哲理思考。作者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奢望未来,而是应该安于当下,享受眼前的宁静与安逸。

3、《立秋》

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赏析】秋日独自寻找诗篇,藕花散发淡淡清香,水风凉爽。感受一丝清凉,心中难以铺陈诗文,便将思绪交予梧桐树下的夜雨声。全诗写秋日寂寥中的寻诗之旅,描绘了清新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写作困难时的心境。

4、《立秋二首 其一》

宋•张耒

西风嫋嫋木飕飕,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词最好,为君重赋竟陵秋。

【赏析】西风吹拂着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我身处江湖的北岸州。从古至今,楚地的词作一直被誉为最优美的,我愿为您写一首描写竟陵秋天的重赋诗。

这首古诗《立秋二首 其一》是张耒的作品,以婉丽的词句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秋天的氛围。

首先,诗人以“西风嫋嫋木飕飕”来描写风的轻柔和树叶被风吹拂的情景,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微风拂过的清凉。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身在“江湖北岸州”,将自己的位置融入了自然景色之中,增强了诗意的情感。

诗的下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情感,他称“自古楚人词最好”,强调了楚地文化的独特性和诗歌传统。最后一句“为君重赋竟陵秋”表达了诗人为君重写竟陵秋天的诗歌,展现了他对秋天美丽的景色的珍视。

5、《立秋二首 其二》

宋 •张耒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赏析】古人饮酒时,一同畅谈着楚地的风土人情,兴致高昂地醉酒作乐。啊,对于诗歌,只是聆听着优美的越调吟唱。在洞庭湖的北岸,有一座孤立的城池底下,落月和西风一起,聆听着清晨的莺鸟啼鸣。

这段古文描绘了古人在饮酒作乐时与楚地人共同畅谈,听着美妙的越调吟唱。同时,它也描绘了洞庭湖北岸的一座孤城,夜晚落月时,西风吹拂,清晨时还能听到莺鸟的鸣啼。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描绘了秋日夜间的景象和情感。诗人与友人共饮美酒,畅谈江南越地的风光和抒发诗意情怀。酒后倾诉,使得诗人对诗歌有了更深的感悟。洞庭湖北岸的孤城,月色渐落,秋风习习,此时正是聆听晓莺鸣唱的时刻,诗人的心情也被渲染得更加深沉和宁静。整首诗以美景、美酒、友情和诗歌为主线,以秋天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豁达、浪漫、诗意的境界。

6、《立秋前六言》

宋•晁说之

今日自须欣喜,明朝池上秋风。

听雨如听古乐,得书似得良朋。

【赏析】今天必须感到欣喜,明天早晨在池塘上吹着秋风。听雨的感觉就像欣赏古代的音乐,获得一本书就像结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作者表达了今天的喜悦心情和对明天的期待,同时比喻欣赏雨声如同聆听古代乐曲一样美妙,获得一本书就像结交到了一个良朋好友。这篇短文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慨和对知识与文化的珍视。

7、《立秋二首 其一》

宋•叶梦得

江上西风万里秋,际空高浪汹回流。

他时誉贼真非策,此日摧锋盍有谋。

天险漫能凭故国,陆沉端复恨神州。

将军竞绾封侯印,谁为吾君更解忧。

【赏析】江上西风吹送着无尽的秋意,天空边缘高浪滚滚,怒涛汹涌回流。他日如果有人传颂贼寇的真相与策略,而今日又如何折断敌锋而没有谋略。天险虽然能够令敌人凭借故土而立足,但陆沉依然怀恨神州的疆土。将军们努力去绾着封侯的印信,但是谁能为吾主解除忧虑呢。

诗中描绘了江上秋风凉爽,天空高浪滚滚的景象。表达了对敌人虽有谋略但缺乏智慧的嘲讽,并抒发了对祖国疆土的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将军们希望能为君主解除忧虑,为神州立下赫赫战功。

这首《立秋二首 其一》是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以咏史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和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诗共分为四句,四句之间的意境逐渐升华,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将领的忧虑与期望。

第一句“江上西风万里秋”,通过江上西风的描写,将诗人的视野拓展到千里之外,生动地勾勒出了秋天的景色。这里的秋天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寓意着国家的秋天,意味着国家危机的到来。

第二句“他时誉贼真非策”,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对前人的批评,认为他们的行为并非是英勇的策略,而是对国家的伤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句“天险漫能凭故国”,强调国家的安危关乎天命。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守住自己的国土,避免陷入危险之中。这句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土安宁的渴望。

第四句“将军竞绾封侯印,谁为吾君更解忧”,诗人寄望将领能够竞相担当,为国家出谋划策,解决危机,使国家走向安定。这句表达了对将领的期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希望。

8、《立秋二首 其二》

宋• 叶梦得

萧关陇水隔天区,壮士何人是破奴。

一日顿传三节度,十年空鬭五单于。

坐谈激烈心犹在,疲俗雕残喘未苏。

安得仓箱盈百万,少令天下足军储。

【赏析】萧关和陇水隔绝了南北方的边界,有哪位英勇的士人能够消灭这些蛮夷。有一天,战报传来三次胜利的捷报,但十年间徒劳地与五个单于酋长战斗。坐下来谈论起往事,激动的心情仍在,疲惫的身躯仍在喘息。但愿能有足够的仓箱,储备足够的百万军需,使天下再也不会缺少军储。

这篇古詩表达了对边疆蛮夷的渴望征服以及战斗中英勇壮志不屈的精神。同时,作者呼吁能有充足的军需储备,确保天下的安宁。

这首《立秋二首 其二》是叶梦得创作的诗歌,通过叙述壮士的奋斗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当时乱世的感叹。

首先,诗人以萧关陇水为背景,描述了天区的边境地带。这里是壮士与匈奴敌对的战场,壮士们奋勇破敌,但隔着陇水,壮士们的壮丽事迹似乎难以传颂。

诗中提到了壮士一日三节度,十年与五单于交战,强调了他们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然而,尽管他们的努力,国家依然处于战乱之中。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壮士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忧虑。壮士们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们的激烈心仍然在燃烧,他们渴望国家能够安定下来,不再饱受战乱之苦。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充足军储的向往,希望国家能够拥有足够的财富和资源来应对外敌的威胁,实现国家的安宁和繁荣。

9、《立秋》

宋•方翥

星光如月映长空,惊起愁眠夜向中。

残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鸣叶是西风。

【赏析】星光犹如皎洁的月亮映照着广阔的天空,惊动了那些因忧愁而难以入眠的人们,使夜晚在半夜时分又重新醒来。虽然残余的暑气依然存在,但并不足以扰乱舒适的床席,隔着窗户传来的叶声正是西风吹拂所产生的。

全诗表现了星光皎洁、夜晚愁眠、残暑侵扰以及夜风吹拂的景象。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生动地表达了愁思萦绕夜晚的情感。

10、《立秋》

宋 •王十朋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赏析】节物催促着我的老去,天涯之地迎来了立秋。清凉微风仍然压制着金色的暑热,炎炎烈日方刚开始衰减。我怀念故乡的美食,渴望再尝一口美味的稻谷,但岁月的凋零让我害怕远行。归田耕作的时节已经临近,我望着天空中的河汉星系,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牵牛织女

诗人通过描绘天涯之地立秋时节的凉爽和暑热初消,表现了岁月催人老去,怀念故乡美食但因年事已高而退缩的心情。诗人望着牵牛织女星的出现,预示着归耕之时已近。整首诗情思凄凉,反映了岁月和离乡之感。

11、《立秋后作》

宋•陆游

宋玉悲秋千载后,诗人例有早秋诗。

老夫自笑心如石,三日秋风漫不知。

【赏析】在千载之后,宋玉悲秋的心情依然可以在诗人身上找到影子。诗人也像宋玉一样,有许多早秋的诗篇。老夫自嘲说自己的心就像坚硬的石头一样,三天的秋风吹拂,却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变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冷漠心态的反思。

12、《立秋月夜》

宋•范成大

已放新凉入簟纹,更驱余溽避炉薰。

穿云竹月时时见,咽露莎蛩院院闻。

稍喜雪山无斥堠,但虞烟驿有移文。

行藏且付蘧蘧梦,明发还亲鴈鹜羣。

【赏析】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宜人清凉的夜晚景象。凉风吹拂,使人舒爽,暑气都被炉薰所避开。在竹林中,月光穿透云层,时常可见,而蛩蛩莎莎的声音回荡在幽静的院子里。作者略感喜悦,因为雪山无人斥责,但却担忧烟驿传递来的书信。行藏之间,他将这些事情交付于梦境之中,等到明天启程时,将再次亲自去会见朋友们。

13、《立秋二绝 其一》

宋 •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赏析】三伏时节,酷暑炎热,四大愁煎熬人心。在盛夏之时,才深切地认识到生命的短暂虚浮。

岁月已过半,停下忧虑和愁苦。此时,迎着凉爽的西风,庆贺立秋的到来。

14、《立秋二绝 其二》

宋•范成大

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

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赏析】折下枝条做成楸叶,用它搭起园中的瓜架。那瓜红得像小小的珍珠,就像是吞咽井边的花朵一样醉人。

洗涤烦襟,以礼物来回报节日的关怀,安排好笑颜,询问未来的生涯。

诗人用折枝楸叶起园瓜的景象,描述了生活中美好的时刻。接着,他洗濯烦襟,以礼物回报节日的款待,安排好笑颜,探询未来的生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积极、豁达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美好的热爱和追求。

15、《立秋日 》

宋•刘翰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赏析】乱鸦啼散,玉屏空荡,只留下一片清凉的枕席,和一阵微风。醒来时,秋声无处可寻,满阶梧桐叶下,明月高悬。

16、《立秋 》

宋•释居简

清苕早试秋,便作练光浮。

雨褪荷花瘦,风生蓼叶愁。

一声离岸橹,几个入城舟。

惆怅田鸟响,关心卒岁忧。

【赏析】清晨尝试秋天的寒意,立刻使阳光浮现。雨水减退,荷花瘦弱,微风吹拂,蓼叶显得忧郁。船上一声划离岸边的桨声,几只船进城而去。我心情忧虑,听着田间鸟儿的鸣叫,内心牵挂着岁月的流转。整首诗表达了秋天的淡淡愁绪和岁月的无常。

17、《立秋有感》

宋•白玉蟾

流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弹冠。

方旦喜无暑,教人又怕寒。

人生只如许,不觉鼻头酸。

【赏析】诗人抒发了岁月匆匆流逝、时间迅速过去的感叹,以及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的变幻无常。描述了天子炎帝和白帝的兴衰更替,描绘了四季的交替,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18、《立秋》

宋•释道璨

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

【赏析】碧色的树叶沙沙地凉风吹拂着,一年的期盼在此刻终于开放。槿花在篱笆下展现着秋日的景象,早就有人牵着牛儿来到竹林边。

诗人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以及人们对秋天的期待和准备,其中以槿花和牵牛的场景为主要描写对象。

19、《立秋日 》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赏析】平日我多么憎恨这种情感,而在新秋之际,悲伤却更易涌上心头。燕儿们啊,宛如在表达对离别的珍惜之情,而柳树的意境已经展现出凋零衰败的景象。为国家忙碌,终究无法弥补,而归家的日子也没有确定的期限。心中充满着往昔的气息,让我痛苦地回忆起去年的时光。

20、《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 》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赏析】这首古诗描绘了夏天渐渐消逝,秋天到来的场景。天空中的银河化作了鹊桥,仙女们聚会在玉楼上。夜晚的寒风吹过,清脆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也带来了白露的降临。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和神话元素,表达了对季节变迁之美的赞美。

这首诗《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是元稹创作的,它描写了立秋这个节令的景象,表现出了秋天初至的感觉。让我们来进行赏析:

立秋七月节,这是诗人以一个特定的节令为背景,将诗意聚焦于这个时刻的一首诗歌。首两句"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一开始,诗人以"不期"的方式,意味着未曾预料到,夏天的尽头,秋意却已悄然而至。"朱夏"用以形容酷热的夏季,而"凉吹"则突出了秋天的第一丝凉爽,这种对比产生了一种时令的鲜明感受。

接着诗中提到"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这里通过"天汉成桥鹊"的描写,表现了七夕节的景象,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在银河上,而"星娥会玉楼"则指的是众多闪烁的星星,仿佛是仙女聚集在玉楼上的场景。这两句传达了浓厚的民间节令色彩,增强了时节感。

最后两句"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则以声音和景物的描述来强化秋天的到来。"寒声喧耳外"暗示着秋天的凉风吹拂,声音清脆而明亮,让人感受到了气温的降低。"白露滴林头"则生动地描绘了早晨的景象,白露晶莹剔透,滴在树林之间,给人一种清新而潮湿的感觉。

21、《立秋日 》

唐 •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疎。

澹日非云暎,清风似雨余。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赏析】秋天已经完全降临,气候逐渐变凉。花朵已经枯萎,荷花也开始谢幕。柳树的叶子变得稀疏。阳光柔和,没有被云遮挡,微风像雨一样细细洒落。卷帘儿凉意袭人,迎风扇拂去了夏日的炎热。草地静谧,常有燕子飞舞,水面平静,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今天早晨,放下了行装,写起赋文,心情如何?

这首诗写景描写了秋季的一些变化,包括天气、植物和动物的表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诗文创作的兴趣。

22、《立秋夕有怀梦得 》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飙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赏析】露湿葦簟,竹林清爽,微风吹动着蒲葵扇叶,轻盈而悠然。曾经与故友离别,如今再次相见,新的蝉声在鸣叫。夜晚的凉风渐起,宁静的境地中沉浸着幽情。回首看见栖息的鹤鸟,透过竹林传来笙箫的声音。夜晚品茶,一两杓的茶叶,秋天吟咏,三声低吟。思念遥远千里,像云外的长洲城市一般遥不可及。

全诗表现了诗人处在静谧幽雅的环境中,感受到深沉的思念之情,回忆过往旧友,期待再次相见,与周围自然景物相互辉映,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同时,诗人内心的悠远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也贯穿其中,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的《立秋夕有怀梦得》描写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场景,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整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床上的露簟和外面的荻竹,以及微风拂过蒲葵的场景,展现了秋夜的宁静和清新。这些细致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幽静的夜晚,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和生机。

诗中提到了与故人的别离和再次相见,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故人的归来伴随着新蝉鸣的声音,增加了诗意的元素,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时光流转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夜晚凉飙的袭来,将自己的内心带入了幽情之中。他回头看到灯下停栖的鹤,听到竹林中吹笙的声音,这些景象都为诗人的幽怀增色不少。

诗人还提到了夜茶和秋吟,这些细节展示了他在宁静夜晚的生活情趣,以及他对于远方故人和遥远城市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云外的长洲城,表达了他思念的对象所在的遥远之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巧妙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和对秋夜的赞美,给人以宁静、清新、思念的诗意体验。

23、《立秋日登乐游园 》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赏析】独自行走,独自低声自语于曲江头,马儿回程迟缓,我悠然地游玩着。萧瑟的凉风吹拂着衰老的鬓发,谁能预料到一年的秋天会来得如此快速。

全诗表达了诗人独行曲江头的情景,回望着往昔,心中思虑颇多,感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萧飒的秋风吹拂着衰老的鬓发,意象深刻,寓意着时光的无情和岁月的无常。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反思。

本詩通过描写立秋时节登乐游园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时光流逝,人事如梦的主题。

诗中的"独行独语曲江头"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曲江的景色之中,思考人生,与大自然相互交融。"回马迟迟上乐游"则展示了诗人回首过去,感叹光阴飞逝的情感。

"萧飒凉风与衰鬓"这一句通过对秋天的冷风和自己发白的发鬓的描写,暗示了时光的不可逆转,生命的老去。最后一句"谁教计会一时秋"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人生的秋天来临得如此迅速。

24、《立秋 》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飇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赏析】这个清晨,我们应该警惕火势的蔓延,北风早已吹醒了人们。天空的云彩渐渐收敛夏季的色彩,树叶轻摇,传来秋天的声音。

25、《立秋日偶书 》

宋 •释德洪

秋入纱厨夏簟空,頽然瘦坐一衰翁。

声凉乱叶红蕉雨,香暗分丛紫菊风。

清境净缘惭独享,幽怀佳句与谁同。

平生垢习消磨尽,只有文章气吐虹。

【赏析】秋天来到了,纱帘厨房空空荡荡,夏天的竹席也空着,只有一位憔悴的老人瘦弱地坐着。秋声渐凉,乱叶飘零,红蕉间时有雨水滴落,芳香被微风吹散,紫色的菊花随风摇摆。他在这宁静的环境里,内心充满懊悔,羞愧于独自享受这样美好的景色,心中的诗句和豪情却无人分享。他的一生中,不良的习气已被消磨殆尽,只剩下那气吐长虹的文章,永留于世。

本詩描写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以及一位自省悔过的老人。他坐在纱帘厨房,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感慨时光流逝。他在幽静的环境中感到惭愧,虽然内心充满佳句和豪情,但却无人能分享。老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消磨掉了不良的习气,唯有那气吐长虹的文章留存世间。整篇文章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反思。

26、《立秋夕》

宋 •武衍

水花香弄晚风清,闲立梧桐看月生。

夜漏向深秋始觉,一天星湿露华明。

【赏析】水花飘散着幽香,拂过微风,清新宜人。我静静地站在梧桐树下,凝望着新月渐渐升起。夜漏声逐渐深沉,标志着深秋的来临。天空中的星星湿润,露水点缀着它们的光辉,熠熠生辉。

全诗描绘了夜晚的美景。诗人站在梧桐树下,欣赏着夜晚的宁静景象。水花飘散幽香,微风吹拂,清新宜人。新月逐渐升起,夜漏声渐渐深沉,预示着深秋的到来。夜空中的星星闪烁湿润,露水点缀它们的光辉,显得格外明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夜晚的深切感受。

27、《立秋日作 》

宋 •林景熙

苦热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顔。

炎光断雨残虹外,凉意平芜远树间。

忙踏槐花犹入梦,老催蒲扇共投闲。

城头遥望累累塚,辽海荒寒鹤未还。

【赏析】心情烦燥如同炎热焚烧,内心渴望能够到达雪山高处。清晨时分,曲调悠扬的商调音乐响起,一夜的愁容破碎消散。

炎炎夏日,强烈的阳光穿透瓦雨的余霞,犹如切断了雨水和残存的虹霓。而微凉的风意从平坦的田野间吹来,穿过稀疏的树林。

匆匆忙忙地踏着槐花,仿佛还在梦境中徜徉。岁月不饶人,年老的岁月催促着我摇动蒲扇,寻找片刻闲暇。

站在城头,遥望着连绵不断的坟冢,想起了无数已逝的生命。辽阔的海面依然寒冷荒凉,翔鹤仍未归来。

全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焦躁和无奈,渴望远离现实的压力,追寻心灵的宁静与凉爽。描述了环境的变化,以及岁月的流转,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苦楚。

28、《立秋日川上作 》

宋 •邵雍

富贵固难爱,贫寒易得愁。

休将少时态,移作老年羞。

既有非常乐,须防不测忧。

谁能保终始,长作国公侯。

【赏析】富贵固然难以得到人们的真爱,而贫困悲伤却容易降临。不要过于放纵青春年少的状态,免得晚年时因为荒淫而感到羞愧。即便现在拥有非常的快乐,也要提防未来可能出现的意外忧虑。谁能够确保事事顺利从始至终,长久地担任国公侯爵的职位。

本詩通过对富贵与贫贱、少年与老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中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作者告诫人们不要沉迷于享乐,而要谨慎地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测之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踏实做事,努力保持稳定和安定,以实现长期的成功和荣耀。

29、《立秋日祷雨宿灵隠寺同周徐二令 》

宋•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

【赏析】百重堆案拖着身体无所事事,只听到一片萧瑟的秋声躺在床上入眠。床下的雪霜渗入了房间,月亮透过窗户洒下光辉,枕头中的琴声响彻着落在阶梯上的泉水声。经历了世间的曲折和艰辛,品味了尽人情冷暖,孤独地山居的老人渐渐地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只有怀有悲悯农民的心仍然存在,他起身占领云天星汉的辽阔更加茫然无措。

这首诗《立秋日祷雨宿灵隠寺同周徐二令》是苏轼创作的作品,充满了秋日的宁静与清幽之感,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关怀。

首先,诗人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场景,堆满书籍的案头、秋叶飘落的声音,以及他在床上听到的雪霜与月光相互交融的景象,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写到了床下雪霜侵入户内、枕中琴筑落阶泉,这些描写增加了诗意的元素,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艺术的热爱。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写道自己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他仍然心怀悯农之情,表现出对农民的同情和尊重。最后两句“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关切,将自己的志向与农耕生活相融合,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30、《立秋日呈梦锡 》

宋•孔平仲

今日才立秋,凉风已萧瑟。

我不感时节,念子行有日。

忆初同赴官,相后惟一月。

子先脱然去,我独不得发。

江边舍未还,汴上生计足。

古之仕为荣,今则富者福。

子随鸿鹄高,我恋升斗食。

岂徒别离悲,更有长太息。

【赏析】今天刚刚立秋,但凉风已经吹拂。我不敏感于季节变换,只怀念与子共同度过的日子。记得初时一同赴官场,相随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子先是毫不犹豫地离去,而我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江边的住处还没有回去,但在汴河边上生活已经过得很充实。古代人追求仕途荣耀,而今天则以富有为福。子随着大雁高飞,而我却留恋着升斗之间的美食。岂止是因别离而悲伤,更有一种长久的叹息。

诗人在立秋之际,感慨季节的变迁,回忆起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友人追求仕途,成就非凡,而诗人则选择安逸的生活。诗中表现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自身现状的对比,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叹。

来源:唐诗宋词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