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突然不想上学?家长别只怪孩子,这三个雷区先自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17:50 1

摘要:你见过那种孩子吗?平时考试稳稳的班级前几名,奖状贴满墙,突然某天就说啥也不去学校了,一提上学就头疼、手抖,甚至直哭。家长急得团团转,觉得是孩子偷懒、抗压能力差,可细究下来,问题可能出在咱们没注意的地方。

你见过那种孩子吗?平时考试稳稳的班级前几名,奖状贴满墙,突然某天就说啥也不去学校了,一提上学就头疼、手抖,甚至直哭。家长急得团团转,觉得是孩子偷懒、抗压能力差,可细究下来,问题可能出在咱们没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要当心的,是孩子心里的“小问号”没人接。成绩好的孩子往往爱琢磨,课本里一句话、老师随口一个观点,他们可能会翻来覆去想:“真是这样吗?”“为啥不说说另一面?”有的孩子会问家长:“我每天刷题到半夜,将来就一定能过得开心吗?”还有的看到身边人“说一套做一套”,会追着问:“大人为啥要这样?”

这些问题听着有点“钻牛角尖”,但其实是孩子在建立自己的认知。可很多时候,家长要么说“你还小懂啥”,要么敷衍“好好学习就行”。有位做青少年心理的医生朋友说,她接诊过不少这样的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没人认真听我说,他们只关心我考多少分。”心里的疙瘩越积越多,学习自然就没了劲儿。

第二个容易踩的坑,是把“爱”和“成绩”绑在一起。不少家长嘴上挂着“健康最重要”,可孩子考砸一次试试?立马变脸,要么急着找老师分析试卷,要么偷偷给孩子报更贵的补习班,甚至去庙里烧香求神。孩子精着呢,家长这点“口是心非”,他们一眼就能看穿。

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家庭为了孩子上学,把大半积蓄砸进学区房、辅导班,平时省吃俭用,却对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爸妈啥都愿意”。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会默默算这笔账:“他们为我花了这么多,我要是考不好,是不是就成了家里的累赘?”心理学上有个说法,这种“被过度付出”的压力,比责骂更伤人,时间长了,孩子就想通过“不学习”来逃避这份沉重。

第三个雷区,是让“优秀”变成了枷锁。成绩好的孩子,往往被贴上“懂事”“省心”的标签。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怕:怕考砸了让家长失望,怕同学说“他原来也就这样”,甚至怕请假休息一天,就被别人赶超。有个重点中学的孩子跟我说,她发烧到39度都不敢请假,就怕落下一节课。

可人的精力就像橡皮筋,拉得太紧总会断。这些孩子不敢喊累、不敢示弱,情绪没处发泄,就会变成身体上的毛病:头疼、胸闷、失眠,严重的甚至在考场上突然晕倒。他们不是不想学,是身体先扛不住了。就像有个孩子日记里写的:“我不是放弃了,是实在撑不动了。”

所以你看,成绩一般的孩子厌学,可能是慢慢跟不上;但尖子生突然厌学,更像是长期积压后的“爆发”。家长别光盯着分数,得多看看孩子藏在试卷背后的情绪。平时少点敷衍的“加油”,多听听他们那些“不着边际”的想法;少算“教育投入账”,多跟孩子说“你考多少分,爸妈都爱你”;别总说“你得一直优秀”,告诉他们“偶尔休息一下,没关系”。

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吗?要是你家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你会先从哪方面找原因?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孔雀草坡上嬉戏者

相关推荐